读《上海体育史话》
寻体育历史记忆
《上海体育史话》于1982年10月发刊
是讲述上海体育故事
推动上海体育文史工作的重要刊物
跟随小体
从史话里探索更多上海体育记忆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
正在热血进行中
学校体育是上海体育发展的
重要组成部分
本期,和小体一同来看看
《上海体育史话》中记载的
解放前上海中学里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
解放前,上海的学校体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上世纪20年代前,学校体育作为军国民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兵式体操为主要内容;20年代后,则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田径、体操、球类等近代运动为主要内容。
学校体育是上海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体育首先从学校开始实施,后来才逐渐走出校门向社会发展。上海一些老牌的大学、中学,在传播近代体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些学校在某些项目中具有较高的运动水平,形成自己的体育传统,培养了一些“市手”“国手”,促进这些项目的发展,如圣约翰、沪江、圣芳济等学校,此外南洋大学、复旦大学也都有自己的体育特色,而且都具有相应的地位。
被重视的“随意科”
自清末实行新学制以来,每次学制改革都重申体育(或体操)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程,但是能严格执行的学校为数极少。解放前的上海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中小学体育课与音乐、美术、劳作等课一起被称作“小四门”,是一门“随意科”。
所谓“随意科”,是指它的地位根据学校重视程度、学校场地设备条件、体育教师的质量等情况而变化。有一部分中小学,由于领导者较有见识,体育教师较有事业心,又有一定场地设备条件,学校体育的处境就较好。如1902年由蔡元培先生创办的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以及澄衷学校等校,都较重视体育。
蔡元培题名的爱国女学校友会报和发刊词
爱国女学在蔡元培的影响下,体育教育一向能够正常的实施,设有健康课,初中、高中每周授课2小时,按季节不同而教授走步、柔软体操、土风舞、健身舞蹈及各项球类和田径运动,每学期举行2次测验。除正课外还有早操,内容有:太极拳、普通操、田径赛三种,每日由训导处点名督促。并且每学年定期举行篮球、排球、垒球、网球联赛和田径运动会等,在此基础上成立篮、排、网、乒、田径等校队,参加校外竞赛,每学期开学与结束时各进行一次全校体格检查。对身体有病学生设医疗体操班,矫治其缺陷。
爱国女学学生队伍
上海澄衷学校也是体育活动开展较好的学校之一,该校在体育室主任王怀琪的设计下,执行各项体育规范,从初一到高三,编订了每个年级的体育教学大纲,有计划的进行体育教学。该校体育教学以体操技巧见长,每逢上海开运动会,都表演技巧和团体操,以其整齐健美称誉上海。
上海中学体育联合会的发展
解放前,上海的学校体育虽处于“小四门”地位,但仍有一些热心的体育教师组织起了一个“上海中等学校体育联合会”,专事中学校际体育竞赛。
上海中等学校体育联合会成立于1928年,它以“促进上海各中等学校之体育并联络感情,养成运动员仁侠之精神”为宗旨,设会长、副会长若干人,书记、会计若干人司其职。该会每年举办全市中学校际足、篮、排球联赛和田径联合运动会。上海各大学附中以及私立上海中学、浦东中学、育青中学、爱国女学、务本学校等曾分获历年锦标。
1931年举行的上海中等学校运动会
此外,上海市中等学校教职员联合会和上海市教育局都曾分别主办过上海中等学校联合运动会。1934年,上海举办全市性中等学校联合运动会即达三次,第一次于五月间举行,为上海市中等学校教职员联合会主办;第二次在六月,为上海市中学体育联合会主办;第三次在十一月,为上海市教育局主办。1937年抗战开始后便停止了活动。
文:沈浩然
部分图:上海静安、上海虹口
来源:《上海体育史话》第22期、《上海体育志》
编辑:王馨雨
审核:陆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