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宋浩 通讯员 薛莉
11月23日,“文化传承发展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跨学科论坛在杭州召开。
本次论坛从跨学科视角探讨"文化传承发展"与"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内涵与关系、数字化时代的文化表达、社会变迁对文化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并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深入阐释和探讨。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20多所省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省内各高校历史学科负责人、各市县区历史学会负责人等120余人参加论坛。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健出席会议并讲话。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健
徐健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基因、时代价值的研究和挖掘,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文化强国建设、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智慧和力量。他指出,一直以来浙江省社科联聚焦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传承与发展,持续推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宋韵文化、吴越国文化、大运河文化、良渚文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等领域的研究、转化及其保护传承,用浙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中华文明基因宝库。他期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勇于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加强探索合作,促进研究互鉴,实现学术共享,产出更多系列性、标志性、精品性研究成果,回应时代需求,展现文化担当,为文化强国建设打造浙江样本,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浙江力量,为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提供学术智慧。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文史哲》主编,著名学者杜泽逊
主旨报告阶段,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文史哲》主编杜泽逊在《我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做的几项工作》报告中,回顾了自己从事古籍整理、点校、编目、研究的历程与心得,介绍了近年来编写国家级教材、主办尼山学堂、开设读书会与修身课、成立中国经学研究中心等工作。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文化。在继承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们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 张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张帆以《发生在元代浙江的两个民族文化交融案例》为题,讨论了两个与浙江相关的元代族群关系个案:一是曾任国子祭酒的畏兀儿人歪头,与其子荣僧肇二人元末定居海宁,明代后事迹逐渐模糊,在传说中组合成不存在的地方名人“祭酒荣肇”,清代书商因而编造出伪书《荣祭酒遗文》;二是宋末宰相陈宜中之侄陈萍,年幼被俘北上,在元廷安排下皈依藏传佛教,改名辇真吃剌思,后官居一品,任宣政使。其子达剌麻实理(陈达),元末以直谏获罪南归,陈萍恢复俗世身份返葬故土兰溪。两个故事反映出元代社会与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复杂情况。
浙江大学哲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黄华新
浙江大学哲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黄华新,做《数智与人文的双向赋能》报告。他提出,数智科技正改变着人文学科领域知识的生成与传播的方式,有必要从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视角,理解“数智+人文”,以数智科技赋能人文学科,促进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传承与传播方式迭代更新,拓展学科研究领域与应用场景。他认为,我们同时需要反思数智化背后价值伦理、辩证逻辑、内容生成,用人文学科的基本理念、价值导向和思维方式引领或规范数智科技的发展。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陈野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陈野在《浅谈文化观念的艺术形塑》报告中,阐述了艺术史与文明史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方向。她指出,中国文化传统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贵和执中、澹泊明志、知行合一等文化观念,因相沿传承、获得全民集体认同而成为中华文明的共同理念和价值取向。这种现象在绘画艺术中大量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积淀了丰厚的图像文献资料,形成多种类型的图像谱系。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万年上山文化发现者 蒋乐平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万年上山文化发现者蒋乐平报告的《从上山文化看万年浙江》,深入介绍了上山文化这一浙江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通过考古发现的谷糠、碾磨脱壳使用的石磨盘与磨棒、收割使用的石片石器、栽培驯化改变的水稻植硅体比例等稻作证据,沟槽式房基、排柱式房基、环壕与中心台地等定居证据,论述了其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核心内涵。他表示,上山与跨湖桥、河姆渡等考古学文化的本地稻作文明积累构成纵向时间的发展轴,钱塘江所处南北文化冲突、碰撞的东部界线空间塑造会稽作为百越龙头的地位,由此奠定钱塘江一带成为良渚文明、吴越文明等东亚地区文明的发生区之一。
分论坛上,与会人员围绕“区域文化认同和创新发展”“传统科技文化审视与突破”两个主题,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礼家训、南宋婺学、人文经济、区域文化,传统科技史中的数学、医学、农学、航海技术、建筑学、博物学,抗日战争史史料研究等跨学科内容展开深入探讨,在学科对话、跨界交流、思想碰撞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浙江省社科联自2019年起持续组织推动社科类社会组织举办跨学科论坛,本着学术性、现实性、跨学科性、前瞻性的原则,集聚省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社科学者、甚至自然科学专家,聚焦学术前沿和重大社会关注,开展代表当代学术发展重要方向的跨学科和跨界研究,为理论回应现实提供重要实现途径。目前,已经累计举办16场跨学科论坛,在浙江省社科界初具品牌效应。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