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抄到“半山腰”,是忍痛割肉还是继续持有?

网友:

 

天塌了,我买的房亏了100多万!2020年在杭州买房,单价36000元,108平方米,总价388万。房子是贷款买的,首付116万,把我打工十年的积蓄全部花光光,父母支持10万。

从36000蹭蹭往下跌,30000再到28000,到如今21000。三年亏了122万,太离谱了。要是早知道房价跌的这么惨,说什么我也不会买的。100多万的首付算是全部赔光了,一切化为泡影。

亏了100多万,我感觉天都要塌了!是忍痛割肉还是继续持有?

图片

很多人像这位网友一样,2020年进行所谓的抄底,却抄到了半山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之所以很多人把住宅当成了资产,当作财富增值的对象,是因为在过去十多年中,我们国内在进行高歌猛进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这导致人们对城市住宅的需求,一度超过了供给,市场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让先买房者有了炒作的空间。

但这种操作,和荷兰人炒作郁金香、年轻人炒鞋,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都是一种泡沫。当供需日趋平衡,市场价格开始趋近于其真实价值,泡沫就自然而然的破裂了。这是由商品的价值规律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口结构就摆在那里,城镇化率和居民债务率也都公开可查。这些导致房价向下的结构性问题,都不是三五年内,可以解决的。

图片

70%的住宅,其实是负债和生活用品,它既不能用于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直接创造出商品,兑换成财富;也不能带来正向的利息收益(相对于贷款利率和高房价)。

而且当前的房子存量,就足够30-40亿人居住了,可谓严重过剩。而需求呢,随着城镇化率接近70%,年轻人口断崖式下降,不可避免的紧缩。

过剩和紧缩同时共存的市场环境,期望房价能够快速反弹,期望靠炒房实现阶层跃迁,白日做梦呢。不否认全面限购、降低首付和房贷利率等一系列的政策,能够有效刺激市场,但这只能是保住房价不那么快的下跌而已。

我们常常谈到的房价企稳,也只可能在一小部分城市才能真正实现。

在时代洪流和市场规律面前,人为的操作,可以锦上添花,但做不到雪中送炭和逆天改命。

在这个过程中,炒房亏了就认赔出局了也挺好,非得不服气,还要和这个时代硬刚,无异于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与大风车战斗。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