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体内有一条四通八达、遍布全身的“公路”——血管。
这条路负责血液运输重任,所以我们都希望这条路畅通无阻。但由于一些“内外因”影响,这条路上时不时就会出现“堵车”的情况,也就是——血管堵住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1]。而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都会有一定的“血管堵塞”。
那么,好好的血管,为什么会堵住呢?
血液,从心脏这个指挥中心出发,经过血管这条“高速路”被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在青少年时期,我们的血管还处在人见人爱的状态:血管内壁光滑富有弹性,韧性十足,层次清晰,像“QQ糖”一样,运送的血流也是一路通畅。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我们自己放纵的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血管也在一点点“被摧残”:
1. “道路”开始磨损:
血管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血管内壁会逐渐出现脂质条纹,就像一个管道“生锈”了一样。再加上吸烟、酗酒、熬夜、高油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及不稳定的情绪会导致“血流不稳”,流动的血液不停地撞击血管壁,从而对血管壁造成压力,这种压力就是“血压”。血压越高,血管受到的冲击越大。长期作用,就会使血管内壁受损、变形。
2. “路障”变多:
放纵的生活方式让血管悄悄出现脂质斑块,而此时,每天奔波在血管中的单核细胞、T细胞被激活,开始异常地活跃。它们在内皮下摇身一变,成了泡沫细胞,从内皮跑到了动脉壁内,开始收集胆固醇!
原本通畅无阻的“大路”,慢慢地增加了胆固醇晶体、细胞碎片、钙盐等开始作妖的“路障”,他们共同形成了一个物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类“坏”胆固醇被氧化后还会损伤血管内壁,使得平滑的路变得坑坑洼洼。
3.“拦路虎”出现:
更可怕的是,这些斑块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会凸入动脉空隙,狭窄的路承受不住这么多“客流量”,难免出现磕磕碰碰的破损。
而身体发现这些破损,又会赶紧启动“凝血机制”,于是——血栓就有可能出现[2]。血栓就像是血管内的“大拦路虎”,一旦堵塞血管,那么血液的运输系统就可能瘫痪。
血管堵的位置不同,危害也不同:
1.发生在脑部,可能引发脑梗、偏瘫,甚至脑死亡。
2.发生在心脏,可能引发心梗。
出现胸痛、心悸;恶心、疲乏、出汗、头晕;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
3.发生在下肢,会使下肢麻木、发凉、疼痛,腿部肌肉痉挛、抽筋等。
4.发生在肾,会引起高血压和肾衰竭。
所以,血管堵住真不是小事!
想要保护好血管,先得知道血管最怕哪些事。这些坏习惯,很多人都有!
1. 高油高盐高糖饮食
● 大鱼大肉、油炸食品、膨化食品摄入太多,多余的脂质排不出去都会沉积在血管内,容易造成血管堵塞,此外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引发血栓。
● 高盐食物:口味重,盐摄入过多容易增加高血压风险,从而影响血管健康。
● 高糖食物:过量的摄入糖分会导致血管发生硬化,小饼干、小甜点能少吃就少吃!
改善方法[3]:
营养均衡,多吃水果、蔬菜、谷物!
● 每天的饮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 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蛋类300~350克,畜禽肉300~500克;
● 成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每天摄入烹调油25~30克;
● 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2.长期久坐不运动
长期久坐会导致血管功能急性损伤,尤其是下肢,而且不仅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还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全因死亡率[4]。
改善方法:
每周有氧运动150分钟以上,就能够基本抵消久坐的不良反应[5]。
跳舞、骑自行车、慢跑、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每周5次,每次30分钟。
当然如果你实在懒得动,还可以选择多逛街、拖地、做饭、倒垃圾、散步、站着用电脑办公,甚至站着打电话都是OK的。
3.吸烟
烟草,是心血管疾病一重大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不仅能收缩血管,而且对血管可造成明显的损害[6]。哪怕吸的不多,也会损伤!
改善方法:
戒烟,电子烟也最好别抽,虽然很难,但想想生病后的痛苦,远离二手烟。
4.经常熬夜
熬夜会使机体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造成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变得黏稠,血液里的垃圾和毒素、氧自由基等明显增加。
改善方法:
早睡早起,规律作息,打工人真的熬不起了!
01
吃木耳清血管?
木耳不能清血管。
木耳是个好东西,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木耳多糖,确实有研究证明这些成分对改善血脂有一定作用[7]。
但要说木耳能清血管,实在是夸大了作用。毕竟实验中使用的都是木耳提取物,而不是直接吃木耳。要想通过直接吃木耳就达到效果,可能会被撑死。
02
定期输液能疏通血管?
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能证明输液可以通血管、预防疾病,反而盲目输液还可能造成各种严重后果,比如:损伤肝肾、诱发过敏、增加心脏负担。
03
喝酒、喝醋通血管?
喝酒本身就是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喝醋也没有所谓“软化血管”的功能,都没什么帮助,弊大于利!
看完这篇,记得好好爱护好自己的血管!
审稿专家:张宇清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