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万岁》——一支短片刷屏了。
4分34秒时间太短,不足以涵盖上海电影制片厂75年来的经典之作。《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护士日记》《女篮五号》《大闹天宫》《舞台姐妹》《喜盈门》《城南旧事》《日出》《芙蓉镇》……网友评论“看不够”。但在短视频平台上,4分多钟又是少见地挑战着如今互联网碎片传播的“中长片”。
长与短之间,75岁的上影借老厂长、著名导演吴贻弓的话表明心迹:“电影万岁。”
事实上,电影人为上影庆生,大家敬经典、敬大师,太多人有相似的开场白,“我是看着上影厂片子长大的”。而上影人、上海电影人、中国电影人同样想从经典里汲取能量,找到电影生生不息的秘辛。尤其当今天的文艺创作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数字文化产业格局多元剧变,上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笃定信念,在新征程上交出新答卷。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隽说:“上影既要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
75岁新起点,上影将锚定“创作、人才、产业、技术、机制”五大要素,努力做强多片种创作力、创新科技应用力、市场竞争力、品牌传播力、国际影响力,为上海打造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贡献力量。
锻造时代新精品,拍好看的电影
为上影庆生的大会上,“七一勋章”获得者、作曲家吕其明说得动情:“我现在94岁了,身体还行。我还想继续创作!”台下的电影人给了老艺术家满堂喝彩与掌声,因为所有人认同——作品才是立身之本。
75岁的上影“家底”厚实,870多部故事片、500多部美术动画片、1500多部译制片、1500多部科教片和300多部电视剧,伴随几代观众成长。人们热烈转发《电影万岁》的短片,答案就蕴藏在上影前辈的朴素信条里,“拍好看的电影”。
合作上影新片《千里江山图》,导演陈思诚与编剧张冀对于“好看的电影”的认知异曲同工。陈思诚把上海比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因为他在电影事业上的第一位恩师谢晋导演就是上影人。在他看来,对艺术的尊重与包容,是上影能持续产出佳作的重要原因。生长在湘西,张冀毫不吝啬对一部电影的感念,“它给小镇带来改变,今天那里的人们还在因电影受益”。那部影片就是谢晋导演的《芙蓉镇》,影片诞生后的30年里,它仍是吸引游客的闪亮的名字,文旅成为湘西重要的产业。
谢晋导演如何拍出“好看的电影”?这位中国电影的丰碑式人物曾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他的作品总是饱蘸对现实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切、对人的关心。今天,为时代和人民奉献精品,依然是上影人薪火相传的“第一要务”。
再出发时,上影将不断提升原创力,一切以讲好故事,拍好看的电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创作规划,上影将坚持多片种繁荣,一手“抓大作品、出大制作、创大IP”,力争5年出2—3部头部作品,形成大影响;一手抓“小、特、优、美”的作品,共百姓之忧乐、察时代之变化、彰艺术之匠心。
2024—2026年的首批片单包括刚公映的《好东西》,以及筹备或摄制中的《千里江山图》《密档》《雪龙号》、动画电影《小妖怪的夏天》《燃比娃》、京剧电影《大唐贵妃》等16部。
筑巢引凤,激活青年人才的创造力
“上海有这样一个门牌号码,被无数有电影梦的演员放在心头,每个人都会许愿‘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他们’。”上影演员剧团演员王景春说,武康路395号的小院子里,有赵丹、张瑞芳、孙道临、王丹凤的铜像,那是许多后辈影人高山仰止的艺术坐标。但某种角度而言,“有朝一日,成为他们”的渴望,鼓舞着一代代年轻人。
昨天,上影发布了“鲲鹏计划”,那是“新人新作”计划的2.0版本。升级后的新计划将秉承上影精品创作传统,以“激发创意、培育人才、打造精品、引领未来”为核心,以更开放的姿态搭建创作平台,筑巢引凤,加大力度支持青年影人展翅翱翔,实现电影梦想。要言之,要筑巢引凤,要激活青年人才的创造力,以此与青年观众相向而行。
新计划发布当天,上影就把话筒交给多位中青年创作者,请他们畅谈怎样把握时代脉搏,和青年观众建立链接。这两天,《好东西》的导演邵艺辉俨然是热门人物。她将自己在上海7年的生活经历、细腻观察融入创作,姿态轻盈。邵艺辉说得坦诚,要写出能与当下观众对话的作品,“首先就是诚实,诚实地面对一切,不说假话、套话,不说自己不相信的话,也不要小看观众”。因为有时候,当创作者埋头伏案时,观众才是与生活短兵相接的人,有着对时代的第一手感知。同样凭作品获得Z世代认同的《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有同感,“要做运动员,不要做裁判员”,那些急于“审视”或“下结论”的所谓时代描摹,很可能是片面的,“唯有平视”。
革故鼎新,以新质未来抢占新赛道
中国电影正面临市场环境之变、技术迭代之变、观众需求之变。短视频、微短剧、游戏等数字文娱产品“组团”抢占注意力经济的赛道,电影路在何方?
恺英网络总经理沈军透露,他们正与上影合作,将推出“黑猫警长”IP的游戏。新消息释放新信号。未来几年,上影将内挖潜力、加强整合。比如打响“上影经典”,实施大IP开发,结合数智技术、时代审美、市场需求,焕新旧经典、培育新经典,推动跨界合作,让上影IP深入文商体旅展等领域,推出更多诸如“车墩黄河路”的现象级产品。同时,坚持面向国际开放合作,推进“影视出海”,探索合拍新模式等,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上海精彩。
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极落子技术革新。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上海科技影都AI创制生态中心便正式启用,以“算力池+应用场景”为模式,搭建创新型产业生态平台。随着加速AIGC在关键垂类领域的研发与实践、“AI+动画”“AI+影视”“AI+声音”等多领域应用,一座数智时代影视的“一站式”服务示范区、一间新型“拍片工厂”未来可期。
电影正在经历剧变,这是肯定的。导演郑大圣说得恳切:人工智能时代,愿“最古老的虚拟现实”的电影能在革故鼎新中预约未来。“我依然愿意是电影制造的产业工人。”这个意义上说,电影人在,电影在。
作者:王彦 孙彦扬
文:本报记者 王彦 见习记者 孙彦扬图:受访方供图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