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林草局发布8道防范东北豹建议,每一道的背后有何科学原理?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我国东北豹的数量也在渐渐提升。2017年的时候还仅有42只,到了2024年,东北豹的数量已经上涨至80只左右了。随着豹子的数量上升,当地人们遇见它们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我们都知道,东北豹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大型猫科动物,人们在野外遇到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野外如何防范东北豹?在当下显得越来越有必要了。

鉴于此,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在11月22日的时候发布了8道野外防范东北豹的建议。下面我们就来逐条分析建议的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科学原理。

图片

1、要牢记非必要不入山。入山人员尽量晚出早归,避免晨昏时段在野外活动,入山时应随身携带求救信号弹、炮竹等应急工具,且不要穿颜色鲜艳的衣服。

背后的科学原理:东北豹是一种昼伏夜出的捕食者,它们的活动在晨昏时间段最为频繁。如果人们在这些时间段进入山林的话,那么遇见东北豹,或者被它盯上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而白天,它们大多躲在树上或者隐蔽的地方休息,所以一定要进山的话,当然是建议白天去,晚出早归避开豹子的活动时段。携带爆竹的话,在危急关头,能够制造出巨大的声响,将豹子吓跑。

2、尽量避免单独进入林区,林区活动时,可通过说话或敲击树木、使用口哨发出声音,避免与豹突然遭遇。

背后的科学原理:包括东北豹在内的绝大多数野生动物,都是非常谨慎的,而且东北豹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当人们进山的时候,通过敲击树木等发出较大的声响,能够引起豹子的警觉,从而促使它主动避开人类。

图片

3、如果与豹相遇,保持冷静,不要背对豹。当你试图远离时,尽量面向它,不要跑,缓慢而稳定地后退。

背后的科学原理:东北豹是伏击型的捕食者,它们在日常狩猎的时候,经常会借助周围的遮蔽物隐藏起来,然后对着猎物发动偷袭。所以当我们遇到了东北豹,千万不要背对着它。另外,如果我们转身就跑的话,会激起它捕食的欲望,届时人就危险了,毕竟豹子的速度远远快过人类。

4、不要和东北豹有眼神交流。手里不要拿着任何“武器”在豹面前晃,尤其不要拿着小刀、棍子挥舞,手机拍照也要杜绝,豹子感觉到威胁会有很大可能发起攻击。

背后的科学原理:大多数的野生动物伤人事件里,基本上都是属于“激情伤人”。一旦我们和豹子对峙,双方的精神都高度紧绷,此时如果眼神对视,会被豹子认为是挑衅。

另外,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为容易出现应激反应。我们的任何突然的动作,包括手机的闪光灯等,都有可能刺激到它,从而遭到攻击。

图片

5、豹喜欢捕猎一些危险性小的猎物,所以遇到东北豹时,千万不要蹲着、趴着,这样它可能会把你当成危险性小的猎物。尽量提高自己的身高,使自己看起来更大。

背后的科学原理:相对于食腐动物、杂食动物来说,东北豹这类主要依靠狩猎来获取食物的捕食者,加上它们营独居生活,所以日常很忌讳受伤。在非必要的时候,它们捕食策略会比较保守,倾向于捕食危险性较小的猎物。

而多数动物判断对手实力强弱的方式,基本上就是看体型。人类直立行走,在野生动物看来非常高大,是不好惹的存在,如果我们高举手臂,将看起来更加庞大。

6、寻找附近水源潜入水中。野生东北豹是害怕水的,所以如果周围有湖泊,可以潜入水中拉开和东北豹的距离。

背后的科学原理:尽管东北豹天生会游泳,但日常生活中它们总是会避免下水的。一方面是它们主要的活动场所是陆地,水中对于它们来说是陌生的环境,是危险的信号;另一方面是它们必须时刻保持身体毛发的干净,否则会影响狩猎。

图片

7、在冲突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优先保护颈部,同时用任何可用的工具进对豹子弱点喉部进行反击。

背后的科学原理:大型猫科动物,在捕食猎物的时候,总是会快速咬到猎物的喉咙,达到迅速让猎物丧失反抗能力的目的。所以遭到豹子攻击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颈部,因为它们很擅长“锁喉”。

8、遇见野生东北豹,要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汇报。尽管东北豹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请尽量不要与它们发生接触!

背后的科学原理:大型捕食者攻击人,按类型可以分为“蓄意伤人”和“激情伤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属于“激情伤人”,即人的出现刺激到了它们,从而遭到攻击。而“蓄意伤人”虽然少见,但却是非常危险的。

比如曾经出现过的食人虎,将人类当成猎物捕食,这种就属于“蓄意伤人”。正常情况下,对于东北豹来说,人类是非常陌生的,日常它们也会主动避开人们。不要与它们接触,除了避免刺激到它们,从而遭到攻击之外,更重要的是不要让陌生感消失。

国际上针对食人虎的研究发现,孙德尔本斯的红树林,是经常出现食人虎的地方。研究发现当地的人们经常进入红树林里劳作,一来二去,老虎对人类的陌生感就消失了,从而发现人类行动缓慢,比起野生动物来说更容易捕获。

图片

以上就是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8道野外防范东北豹的建议,可以说每一道都是非常实用的,建议大家收藏仔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