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板管起了“啃老” | 媒体札记

全文1668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零售企业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发布动态,禁止未来员工靠父母买房买车、结婚要彩礼,引发争议。

02舆论对胖东来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家长式管理、干预员工私生活等方面。

03专家认为,企业可以在员工福利上做加法,但不能在员工义务上做超出雇佣关系的加法。

04另一方面,有舆论认为胖东来的做法可能增加员工经济压力和生活负担。

05面对争议,胖东来表示决策将经职工代表大会协商探讨,实现企业民主管理。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摘要

 
中青评论
让员工参与企业在用人管理方面的重大决策,而不是创始人、高管搞“一言堂”,是现代企业所应当遵循的基本逻辑。

“未来的胖东来人是不允许靠父母买房买车的,完全有能力靠自己享受美好人生!”几天前,零售企业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个人账号发布的动态引发巨大争议。其内容大意是:未来的胖东来人不允许靠父母买房买车,结婚不允许要彩礼或付彩礼。如果做不到的,公司将制定制度取消一切福利。

“胖东来哪儿都好,就是没开在我的城市。”胖东来这家企业的影响力,早就溢出其实际从事经营活动的地区。一方面,因为创新的服务,胖东来获得不少拥趸。在消费者维权事件频出的市场环境中,胖东来坚守着一种朴素而正直的价值观——对顾客贴心,就是做生意的根本法则。另一方面,在对内管理上,胖东来的不少做法也可圈可点,其推行的员工被无故指责“最低补偿5000元”等做法,也被网友称赞是“最好的老板”。


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企业形象和价值观构建方面,胖东来无疑站在了制高点。这也意味着这家企业及其创始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企业价值观的维度,被不断解读和放大。汹涌舆情之下,胖东来公司有关部门回应媒体采访称,目前尚未形成规章制度,只是提前倡导。不过,这番企业试图干预员工私生活的言论,显然并不容易被“灭火”,


第一个争议层面,集中于对胖东来“家长式”“管得宽”的批评。澎湃新闻的一篇评论就重申了常识:“现代企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边界感,也即在工作之外,公司与员工之间有着清晰的界限,公司需要充分尊重员工的私人空间和基本权利。”这篇评论指出,企业可以在员工福利上多做加法,但是不能在员工义务上做超出雇佣关系的加法。


这种企业对员工个人生活的干预是否合法,也是需要被正视的问题。一名律师在新京报评论发表的意见认为:(这一做法)一旦作为制度强制性推行,则可能涉嫌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因此,不能作为确定企业与员工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


“胖东来,不能真给员工当‘爹’”,《财经天下》周刊的述评从现代企业建设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这种“大包大揽”式的企业哲学,是胖东来的企业基因。而员工在“大家长”的关爱下,有时也需要承受一些“爱的代价”。澎湃新闻的评论也用一句话总结说:“公司公私分明,才是真正的商业文明。”


《南方都市报》的评论则从企业管理方式角度进行反思。文章通过对比携程在公司内部推出“社会抚养费免息贷款”的做法,认为企业有“做加法的路子”和“做减法的思路”。评论认为,企业“把钱给到位,员工拿钱开心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就行了,但如果在创造价值的同时,还要在削减福利的要挟下配合老板的价值观,这就出格了。


第二个争议层面较为隐晦,那就是年轻人能不能“啃老”。“啃老”这个词语被发明时,其初始的价值倾向无疑是负面的、消极的。但是,随着“啃老”外延的扩大,舆论对相关行为也表达出一定程度的宽容与理解。一位大学生发表在红网的评论就指出:“在高房价的背景下,依赖父母的帮助成为一种更为现实和灵活的选择。胖东来的这一禁止性规定,可能无意中增加了员工的经济压力和生活负担。”


不久前,澎湃新闻对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进行了专访,这位曾发表“有条件的年轻人毕业后可以考虑啃几年老”言论的学者解释说:“啃老”并非不劳而获、消极躺平,而是重要的自我探索过程。“‘啃老’需要综合看家庭经济能力,以及青年人的未来规划意识、心理成熟度等。”


撇开上述具体争议,还有媒体注意到胖东来的企业形象构建,并将之描述为“造神陷阱”。新黄河发表的评论就表示:“胖东来需要警惕因不顾实际而陷入造神陷阱中去,因为一旦身陷其间,在飘飘然中,企业就会不自觉地层层加码以求打造更加光鲜的外表来迎合舆论水涨船高的道德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在胖东来主要经营区域所在的河南,当地媒体大多表示了声援。例如,顶端新闻通过采访近十名胖东来男、女员工,发现多数人对上述言论表示理解或支持;大河网连续发表多篇评论,赞许“这样的行为诠释了企业的担当与责任”“移风易俗需要有这样的‘领头羊’”“不是‘爹味太重’,是企业理应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大象新闻也在报道中引用支持言论:“这次民营企业站出来,是一种新的尝试”。


面对争议,胖东来表示,决策会经职工代表大会协商探讨。这个回应无疑获得了更多共识——让员工参与企业在用人管理方面的重大决策,而不是创始人、高管搞“一言堂”,是现代企业所应当遵循的基本逻辑。当然,人们所期待的不是程序上的员工参与,而是实质意义上的企业民主管理。在这方面,中国企业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媒体札记,中青报评论员带您品评一周热点,我们下期再见。


文/王钟的

编辑/任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