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黄河入海的顺序
认识今天的主角
01.
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县的大雁
02.
黄河下游的重要蓄滞洪区——
东平湖的青头潜鸭
03.
东营黄河口的东方白鹳
这里也在今年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
东明县是黄河进入山东的第一个流经地,现在这里迎来了候鸟迁徙高峰,成千上万的大雁在黄河滩区栖息觅食。
黄河入鲁第一县迎来了候鸟迁徙的高峰,黄河河面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大雁。雁群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的壮观景象,在这里随处可见。
大雁十分警觉,绝大部分时间距离它们至少在五六百米以上,再近了它们的“雷达”就会发现并发出叫声报警,然后成群地飞走。
黄河滩区里的麦苗是大雁越冬的主要食物,大片的麦田中很多麦苗是断掉的,这是被大雁啃过的痕迹。这样不会对庄稼造成破坏吗?当地农业部门专家介绍,大雁吃的主要是麦苗,基本不会对小麦根系造成影响,所以对产量没有什么影响。另外,当地政府部门还协调保险公司把“野生动物破坏”这一项加入了小麦保险的赔付条款中,如果出现了因为候鸟啃食造成的减产,农户也可以得到赔偿。
不仅如此,东明县还有这些保护候鸟的措施:
- 在黄河沿线规划建设了几十处观测站,可以全天候地观察和记录它们,
- 成立了越冬候鸟的专业保护队伍,在几个月的迁徙季里,对滩区沿线进行24小时巡护。
- 另外,如果有群众发现了受伤的候鸟,还可以拨打专门的救助热线对它们进行救助。
和东明的黄河滩区不同,黄河下游重要的蓄滞洪区——东平湖,到处是烟波浩渺的湖面和随风摇曳的芦苇丛。
东平湖长年只能坐船到达,所以也成了鸟类的天堂。据预测,今年会有二十多万只候鸟到东平湖越冬,这里处处都是候鸟们的天堂。来跟随科研团队一起来认识它们。
曲阜师范大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 高晓冬博士:鸬鹚每年10月从北方迁徙到东平湖准备越冬,每年大约有几千只,春天就走了。
鸬鹚发现有爱吃的鱼就会一头扎进水里,几秒钟后再次浮出水面,就能看到鸬鹚嘴里多出来一条白花花的小鱼,现在东平湖有候鸟能吃的鱼虾20多种。
除了鸬鹚,还有更珍稀的候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芦苇丛是青头潜鸭最喜欢的环境。青头潜鸭因为公的鸭子头部有金属光泽的青绿色而得名,今年科研人员已经在东平湖观测到了500多只青头潜鸭。
为了给候鸟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东平县做了一份“度假指南”,这里面收录了7种当地在东平湖为候鸟专门种植的植物,“酒店篇”也就是供候鸟们栖息的植物,还有“美食篇”,比如青头潜鸭很喜欢藕带。“度假指南”给到游客也是一种很好的科普。
“万羽翩翩入画来”“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幅幅灵动的冬日候鸟迁徙图背后,是我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今年7月,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现在,这里也迎来了候鸟迁徙高峰,“鸟类天堂”最近都迎来了哪些客人?一起来看↓
工作人员表示,最近已经到了候鸟迁徙的高峰期,保护区迎来了30多万只鸟。
这个季节保护区的鸟浪随便一“浪”就可以绵延好几公里,非常壮观。
目前黄河口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但一开始这里并不是它们理想的居住环境,因为保护区地处黄河入海口,土壤高度盐碱化,东方白鹳筑巢需要的高大乔木无法在此生长。所以它们刚来的时候,都把巢修筑在了电线杆上。为了保障它们的安全,保护区工作人员专门修建了人工招引巢。
△复刻的东方白鹳巢穴模型
工作人员装上去“毛坯房”,而剩下的“精装修”得靠东方白鹳自己。
首先它们需要衔一些粗壮的树枝给“家”里搭个床板,再去找一些柔软的草和绒羽给“家”做软装,避免鸟宝宝受伤。
为候鸟装“毛坯房”,是保护区对候鸟的爱,但又不是溺爱,既给它们提供帮助,又尊重它们的自然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