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工程”丨罗定:科技助力“百千万工程”“飞”速前进

图片


今年以来,云浮罗定加强“百千万工程”信息化建设,调动本地无人机技术配置,整合机库、联通利用、资源共享,向科技借力,将新质生产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战斗力,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创建无人机资源库
搭建实时共享机制

罗定市整合镇(街)、业务部门无人机资源,建立涵盖各类无人机型号、数量、性能、参数、单位等信息的无人机资源库。目前,该市共有133台无人机,其中省统筹机库无人机6台,单机版无人机102台,罗定市公安局、供电局共享的25台机库型无人机可通过大疆司空平台操控,16台机动无人机可实时同步至省“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一个覆盖该市的无人机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配置优化。

图片
利用无人机实施低空农业生产作业

同时,依托大疆司空平台和省无人机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入库无人机统一指挥调度、声音画面同步等功能,在重大任务和突发事件中,指挥调度中心可迅速协调业务部门、相关镇(街)无人机资源。2024年10月,在全省乡村绿化工作调度会联调中,罗定市信息化专班迅速启用本地机动无人机,顺利完成联调任务。

建强专业化飞手队伍
鼓励技术创新应用

罗定市落实人才队伍保障,分别组建专业飞手和机动应急服务飞手两支队伍,由公安、政数选派6名精干人员到深圳参加为期20天的专业训练,其中4人经过严格考核取得国家法律认证的CAAC飞行驾照。机动应急飞手队由精选镇(街)、部门飞手组成,经过统一组织培训筛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不仅提升无人机服务的专业性和机动性,也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人才保障。飞手还在龙舟赛系列活动、稻米文化系列活动等重大活动中发挥治安巡逻、新闻宣传等重要作用。

同时,积极鼓励人员技术创新,如罗定市供电局首创无人机“蛙跳”技术,通过“解耦”方式实现无人机在机场之间无缝转移,以“蛙跳”形式进行连续巡检或侦查;无人机机场与机场之间可以充当信号传输中继,也可以进行停靠充电回传图片及视频信息,该技术屡获省级大奖。

助力农业现代化
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罗定市在农业生产领域积极探索利用无人机作业,有效减少人力资源投入,实现农业生产高质高效。2024年罗定市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推进县项目采用无人机撒肥,实现示范面积1974.36亩。化肥用量较常规习惯施肥减少5%,节约人工费用40元/亩。登记在册的植保飞防服务组织有11家,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控服务面积达50.4万亩次。

同时,利用无人机对林区“定期巡护”,全市镇(街)、林业、应急系统配有无人机110多架,巡护林地面积达213.8万亩。其中,林业部门利用无人机开展营造林规划设计、监督、验收,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出动无人机约3.9万架次,开展林业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约460架次。此外,还开展无人机森林防火高空巡查和森林火情评估勘查,在巡航中发现野外用火行为,立即进行高空喊话,若发现林区有烟点,及时定位烟点位置,通知护林人员现场巡查,有效提高防火救火能力,大大减少森林火灾损失。

服务社会治理
提高社会管理效能

“无人机+警务”提升治安管理水平。依托供电部门拥有100多台无人机、11个无人机机场以及无人机先锋突击队的优势,“警电”合作共建警航无人机项目,涵盖可视化调度应用、社会治安管理、刑事案件侦查、交通管理、活动安保、应急处突、巡逻防控等警务实战领域,推动形成“天地一张网、治理一盘棋”的警务新格局,项目建设以来,共出动无人机1800余架次。

“无人机+监管”强化土地保护利用。罗定市还探索利用无人机巡田工作新模式,高效精准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巡查及卫片执法,动态监测耕地变化,对新增违法建设占用耕地问题早介入、早发现、早制止。探索和完善无人机监管执法机制及执法取证形式,结合原有人工巡视、卫片巡查模式,利用无人机从空中对矿山区域进行全方位监测,及时发现并防止非法采矿、滥伐等行为,提升自然资源执法工作在复杂地形外业核查时的准确性、实效性、安全性。利用无人机搭载的GPS、RTK等定位技术,实现对拟出让宗地、矿区范围的精准定位,降低勘查成本。其中,无人机取证共完成难度大面积广的土地卫片、耕地卫片、矿产卫片、常态化监测图斑800多处,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无人机+抢险救灾”高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应用无人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水陆空”三位一体全方位感知体系,坚持打通市镇村三级抢险救灾和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罗定市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借助无人机技术“千里眼”作用,辅助查看抢险救灾进展工作,一旦发生灾情,可利用无人机进行VR全景操作,实现灾情态势实时监控。



记者:朱雅渝

通讯员:唐苇如

编辑:彭玉静 陆致彤
校对:罗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