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二战结束时,不仅许多船只,而且许多港口都变成了废墟,比如伦敦港、利物浦、鹿特丹、汉堡,还有新加坡、香港和横滨。将世界贸易从这样的低谷中解救出来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但人们做到了。随着新的紧张局势开始困扰全世界,橡胶等重要原材料持续供应的问题成为经济复苏的刺激因素。从远东的情况来看,复苏之路上满是障碍。在日本战败后的四个月内,一些英国公司就开始探查马来橡胶的产地。砂拉越轮船公司(Sarawak Steamship Company)在战前的小船队损失殆尽,但公司董事会在1945年12月13日的会议上,庄严地确认了1941年12月4日的会议记录,仿佛这之间的所有苦难都没有发生过。铁行轮船公司发现,他们的新加坡办事处已被摧毁,但他们的香港办事处被日本人搞得很漂亮。【1】荷兰人从印度尼西亚撤走后,远东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这次大撤退涉及到数万名滞留在日本控制区多年的欧洲人。世界各地的船只被召集起来,这些幸存者不知何故被运到了红海,荷兰政府在那里建立了一家临时的百货商店,甚至向这些往往很憔悴的移民提供荷兰美食。【2】但随着东南亚国家纷纷独立,欧洲生产商倾向于撤离。很明显,马来橡胶将成为马来西亚政府的关注点,而马来西亚政府预计不会对欧洲公司有特别友好的态度。
中国的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使香港陷入困境。不过,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今天以台湾为基地的中华民国都明白,在国共冲突当中,香港可以担当监听站,所以很有价值。从英国人的角度来看,香港也是防止GC党中国向马来半岛扩张的重要壁垒。言语直率的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Ernest Bevin)说,他希望香港成为“中东的柏林”,不过他似乎把中东和远东混淆了,这很奇怪,因为他深度参与了巴勒斯坦事务。香港的复苏受到了两个因素的阻碍。首先是大量难民从革命的中国涌入香港。港英当局无力应对这些难民的涌入。另一个因素是在朝鲜战争期间和之后,通过香港的贸易大幅下滑。朝鲜战争部分是由美国主导的,美国试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全面贸易禁运,而联合国禁止向中国输送战略物资。不过,欧洲公司在上海和中国沿海其他贸易基地的办事处的关闭对香港有好处,因为此时从中国出去的贸易都是通过香港进行的。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新政治条件下不能持续下去。美国禁运官员来到了香港,以不可阻挡的热情开始了工作。虾被列入了禁运货物清单,因为不清楚它们是否来自香港,也许它们曾栖息在中国控制的珠江水域。【3】
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
英国的另一个贸易基地新加坡预计不会继续忍受殖民统治很长时间。伦敦对马来半岛的独立运动有很多同情,但马来半岛游击队(其中有很多华裔共产党员)的出现,使情况变得非常复杂。此外,新加坡的人口猛增,很快就达到了100万(是战前数字的两倍),因为这个殖民地和香港一样,吸引了贫穷的中国大陆人。新加坡与香港一样,在美观的殖民地核心周围出现了贫穷、疾病肆虐和犯罪猖獗的棚户区。由于缺乏足够的港口设施(一个巨大的浮动码头在战争期间沉没了),新加坡的经济复苏受到阻碍。新加坡殖民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抓住机遇,自力更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橡胶市场,并且不仅从马来半岛,而且从印度尼西亚的橡胶树中提取橡胶。因此,新加坡能够很好地利用它在亚洲大陆和东印度群岛之间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绝佳位置,不过它还是花了更多的时间才从战后的贫民窟发展为一个繁荣与和平的经济强国。当马来亚联合邦成立时,它的竞争对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试图对新加坡的橡胶出口实施禁运,希望这能扼杀新加坡仍不稳定的贸易。但出口商很快就知道,只要从印度尼西亚出发,前往香港,然后在南海足够远的地方改变方向去新加坡即可。因此,走私成了一桩好生意。【4】
这实际上是海盗经济,新加坡无法靠它生存。人们对新加坡能否发展起来表示怀疑。1960年,联合国非常担心新加坡的未来,于是派了一个小组去新加坡,由在航运界有丰富经验的荷兰经济学家阿尔伯特·魏森梅斯(Albert Winsemius)领导。他非常悲观,表示“新加坡正在走向衰败”。他对新加坡的港口设施不以为然,但他和新加坡富有魅力的领导人李光耀一样,都是新加坡的救星:魏森梅斯看到,如果新加坡学会处理一种新型货物——集装箱,就能掌握主动权。关于集装箱,下文会作更多介绍。魏森梅斯显然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另一条成功之路是利用新加坡在几大洋之间的优越位置,开展船舶维修的业务。这使它成为日本、挪威和希腊船东最喜欢的港口。如果新加坡要成为一个主要的海上贸易中心,这些船东正是新加坡需要吸引的那类人。【5】新加坡于1965年被逐出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的人口以华人为主,所以在马来西亚联邦内如坐针毡)后获得独立,这就造成了令人生畏的新挑战。现在,发展新加坡本地工业的努力因更难获得大陆的原材料而受阻。解决办法是以魏森梅斯提出的想法为基础,将新加坡变成一个商业和金融的中间商。这是亚洲最了不起的成功故事之一。【6】
荷兰经济学家阿尔伯特·魏森梅斯
新加坡港
如果要全面描述欧洲的经济复苏,就要考察许多有时会拖慢复苏速度的因素,这些因素在远东也存在:基础设施遭受的严重破坏,特别是在伦敦港;外部竞争,特别是日本成为一个主要的造船中心,并以更大的规模重建其商船队;与此同时,英国造船业在衰退。恶劣的劳资关系,特别是海员的工资和码头工人在日益机械化的世界中的作用,是另一个因素,随着港口对人力依赖程度的降低(这一点下文再谈)而变得更加重要。1955年、1960年和1966年的海员罢工,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更具破坏性,严重扰乱了英国的贸易。由于1966年的罢工,铁行轮船公司损失了125万英镑,它的5艘船停工。【7】
苏伊士运河被埃及政府收归国有后,英法两国试图恢复欧洲人对运河的控制,导致苏伊士运河于1956年11月关闭,此事使英国航运公司阵脚大乱。当以色列军队在1967年再次大败埃及军队并占领西奈半岛时,英国航运公司又一次受到负面影响。【8】不过,吃亏的不仅仅是低薪劳工。新的经营方式不再有利于在之前几十年里发挥关键作用的中间商。由于外国客户越来越倾向于直接与英国境内的生产商交易,作为中间商的船舶代理公司被排挤出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产品(如重型机械)在技术上的日益复杂化,而中间商不一定能够了解和解释新技术。【9】英国公司也宁愿直接去找茶叶种植园或者其他能够获得原材料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电视广告里经常有这样的自豪吹嘘。不过,从全球来看,在战后的若干年里,英国经济有了明显的反弹。在二战期间,铁行轮船公司失去了战前371艘船的一半以上,损失的总吨位为220万吨。但到1949年,它运营的货船数量已经和1939年一样多;至于客船,它拥有的数量比以前少,但船的尺寸更大。此外,铁行轮船公司认识到,油轮对未来很重要。该公司以前没有经营过油轮,但在1955年向英国造船厂下了油轮的订单。【10】在20年内,伦敦的海运业务反弹到了1939年的1.5倍。50年代,利物浦的航运公司在缓慢起步后也恢复得不错,但这些成功被海员罢工打断,于是业务逐渐开始收缩。随着集装箱船驶向更适合其需求的其他港口,利物浦的失业率也在升高。如前文所述,集装箱是20世纪晚期海运界真正伟大的变革之一。【11】
欧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故事是鹿特丹。它在战争中几乎完全被毁,这一点刺激了雄心勃勃的重建和扩张。鹿特丹本身距离海岸有50公里,但它的港口,包括巨大的新“欧洲港”(Europoort),现在一直延伸到北海。按照荷兰人一贯的锐意进取精神,鹿特丹港囊括了马斯弗拉克特(Maasvlakte)的多个内港,它们建在大海中,能够接待巨大的油轮,这是鹿特丹成功故事的一部分。作为一个集装箱港口,鹿特丹在欧洲取得了新加坡在东南亚取得的成就。另一个成功的秘诀是鹿特丹在石油工业中的关键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主导鹿特丹业务的是运往鹿特丹并在那里精炼的石油,以及代表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和其他公司向欧洲内陆输送石油的管道。【12】鹿特丹的经历与新加坡类似,因为鹿特丹能够作为一个位置优越的转口港发挥关键作用:它的港口位于莱茵河、默兹河和斯海尔德河等深入到德国、法国和瑞士境内的长而复杂的河流体系的入海口。“欧洲港”不仅是欧洲最大(在一段时间内也是世界最大)的港口的一部分,也是一个真正的欧洲港口,满足欧盟内外的欧洲国家的需求。
“欧洲港”的卫星图
延伸阅读
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
作者: [英] 大卫·阿布拉菲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甲骨文
副标题: 世界大洋人类史
原作名: The Boundless Sea:A Human History of the Oceans
译者: 陆大鹏 / 刘晓辉
出版年: 2024-10
页数: 1636
定价: 288
装帧: 精装
丛书:甲骨文丛书
ISBN: 9787522830032
内容简介 · · · · · ·
在人类社会建立联系的过程中,海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不同民族之间进行远途贸易和交流的主要途径。这部鸿篇巨制追踪了人类在世界各大洋周边以及跨大洋的旅行与交流互动的历史,详细阐述了人类与大洋从最早一批航海者的时代一直到今天的关系。大卫·阿布拉菲亚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叙述了商人、探险家、海盗、制图师和旅者等群体如何通过海洋追寻香料、黄金、象牙、奴隶、可定居的新土地和关于远方的知识。他跳出欧洲中心主义的窠臼,强调来自其他大洲的航海者发挥的作用;同时展示了海上网络如何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终构成覆盖全球的联系网络。这是一部恢宏的史诗,而且采用了令人振奋的新视角-从无垠大洋的角度审视人类历史。
作者简介 · · · · · ·
热爱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东西
我的新浪微博、豆瓣:陆大鹏H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