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名为《规模》的书,这是一部研究生物、城市和公司的寿命的著作,其中关于公司是否能长寿的话题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是:
大多数公司都是短视的、保守的、不支持创新或风险观念的,乐于安全躺在功劳簿上,这或许是好的做法,因为这能够确保短期收益。由此,它们会变得越来越一维化。多样性的减少,再加上此前所提到的公司处于临界点的困境,都是公司的韧性下降并最终迎来灾难的指示。当公司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状况时,通常都为时已晚。重新调整、彻底改造会变得越来越困难、成本越来越高昂。因此,当一场规模足够大、出乎预料的波动、变化或冲击到来时,公司便会陷入严重的风险之中,并容易被收购或干脆宣告破产。总之,正如黑手党所言,这是“死亡之吻”。
在当代企业发展史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许多曾经辉煌的企业最终都难逃衰落的命运。企业在达到顶峰时期往往会变得保守和短视,过分依赖既有的成功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看似稳妥,能确保短期收益,但实际上正在悄悄侵蚀企业的创新活力和适应能力。正如文中所说,这就是企业的"死亡之吻"。
马尔凯蒂定律:当一个系统达到极限时,如果不能突破现有框架,就会陷入衰退。
回顾几个经典案例:
诺基亚的陨落堪称教科书级案例。在手机行业称霸的诺基亚,在2007年iPhone发布时,仍然固守在功能机市场。当时诺基亚认为触屏智能手机只是一个小众市场,严重低估了这场革命性变革。结果我们都知道,诺基亚从巅峰跌落,最终将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
柯达公司的故事更具讽刺性。作为胶片相机的霸主,柯达公司其实是数码相机技术的发明者。然而,出于对传统胶片业务的保护,公司高层选择了压制数码相机的发展。这个决定最终导致柯达在数码时代被市场淘汰,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
但并非所有公司都难逃这个宿命。IBM的转型就是一个成功的反例。上世纪90年代,IBM意识到硬件业务面临瓶颈,毅然决然转型至软件服务领域。这个转型过程异常艰难,但最终证明是正确的选择。今天的IBM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企业服务提供商。
微软则是另一个成功转型的案例。在纳德拉担任CEO后,微软果断拥抱云计算,将业务重心从Windows转向云服务和人工智能。这个战略转型让微软避免了被移动互联网边缘化的命运,反而开创了新的增长空间。
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企业要避免"死亡之吻",关键在于保持创新活力,而不是安于现状。正如达尔文进化论所言,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往往不是最强大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这个道理放在企业身上同样适用。
在英伟达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一个细节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CEO黄仁勋按重要性顺序提及了公司的核心供应商,从TSMC、安费诺、Vertiv到海力士、镁光等。这个罕见的细节揭示了英伟达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商业模式转型。
追溯英伟达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家不断突破自我的科技公司。最初,英伟达只是一家专注于游戏显卡设计的硬件公司。在那个时代,显卡市场竞争激烈,能够在游戏玩家中建立强大品牌影响力已属不易。但对于富有前瞻性的黄仁勋来说,这远远不够。
2006年,随着CUDA平台的推出,英伟达开启了第一次重大转型。这个平台将GPU从单纯的图形渲染设备转变为通用计算平台。当时的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但黄仁勋看到了GPU在科学计算、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巨大潜力。这一战略决策为公司后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埋下了种子。
然而,真正的转折点来自近几年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ChatGPT的推出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不仅证明了大规模语言模型的可能性,也为依赖大规模计算的AI技术指明了方向。在这个关键时刻,英伟达展现出了超前的战略眼光。
与传统半导体公司不同,英伟达没有满足于仅仅提供芯片。他们开始构建一个完整的AI计算基础设施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核心是整合全球顶级供应商,从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形成一个无缝衔接的产业链。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几个关键供应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安费诺(Amphenol):作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制造商之一,安费诺在英伟达供应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AI服务器对高速连接器的需求远超传统服务器,单个机柜的连接器价值量可能达到传统服务器的3-5倍。安费诺专门为英伟达的AI系统开发了新一代高带宽连接解决方案,这些产品需要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包括信号完整性、散热管理等。目前安费诺已经成为英伟达AI服务器连接器的主要供应商,这也推动了安费诺在过去一年股价的大幅上涨。
Vertiv: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领导者,Vertiv在AI时代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AI芯片的高功耗特性使得传统的风冷方案难以满足需求,Vertiv开发的液冷解决方案成为关键技术。据估计,一个装配了8个H100的AI服务器机柜的制冷需求可能达到70-80KW,这远超传统数据中心5-10KW的水平。Vertiv不仅提供制冷设备,还协助英伟达优化整体散热方案,这种深度合作关系使得Vertiv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广达电脑:作为全球领先的ODM厂商,广达负责英伟达AI服务器的系统集成。这不是简单的组装工作,而是需要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例如,如何在有限空间内优化高密度计算单元的布局,如何管理复杂的供电和散热系统,这些都需要广达与英伟达的密切配合。
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供应链的区域化趋势更加明显。英伟达正在通过多元化的供应商网络来应对这种变化。有趣的是,在最新的供应商名单中,韩国企业的存在感相对减弱,这可能反映了全球供应链格局的微妙变化。
英伟达的转型揭示了AI时代产业竞争的新特征。在这个时代,技术创新仍然重要,但供应链整合能力、生态系统构建能力可能更为关键。通过深度整合全球顶级供应商,英伟达正在构建一个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在快速变化的科技时代,企业的生存之道不在于固守,而在于持续创新、敢于突破。对于每一家企业,尤其是处于高速发展赛道上的科技企业来说,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机遇。关键在于是否有前瞻性的战略视野,是否有勇气突破自我。英伟达通过主动应对"死亡之吻",不管最后能否再登高峰,都体现了企业不甘躺平,能够想象并创造未来的勇气。
正如生物进化,企业要么适应变化,要么面临淘汰。在这个意义上,持续创新不是选择,而是必需。企业如此,个人也是如此。
在过去经济没有这么发达的时代,重大创新之间的相隔时间要远远超过人类的工作寿命。人的一生可以持续从事同一职业,使用同一专业技能。正如《规模》所说:持续的增长和由此而来的生命节奏的不断加速会给整个地球带来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和全球城市化的进程。
过去的百年间,人类的职业模式和生活节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工业革命之后,技术更迭的速度相对较慢,一个人的职业技能往往可以支撑其一生的工作生涯。在父辈甚至祖辈的时代,许多人可以凭借某一项专长或稳定的职业路径安稳度日。然而,进入21世纪后,技术创新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生活的节奏。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在其职业生涯中经历数次重大变革,甚至会发现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在短短几年内就被淘汰。
例如,上世纪的制造业工人可以依赖熟练的机械操作技能工作数十年,而今天的算法工程师可能需要每隔几年学习新的编程语言或适应全新的技术框架。人工智能的崛起便是一例,它已经在许多领域替代了传统的职业角色。从客服岗位到基础数据分析,许多曾经需要人力完成的工作已被机器取代。这种变化不仅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新技能,更对个人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弹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的“死亡之吻”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件,而是一种逐渐显现的状态。当一个人过于依赖过去的经验和技能,缺乏对新事物的学习兴趣,就如同那些曾经辉煌的企业一样,陷入了“成功的陷阱”。这种状态并不会一夜之间显现,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让人落后于社会的需求,最终被边缘化。
然而,避免个人“死亡之吻”并非没有出路。首先,最重要的便是对变化保持敏感和开放的态度。正如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应对变化,个人也需要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在这个知识迭代速度飞快的时代,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一种生存能力。无论是通过在线课程、阅读新领域的书籍,还是参与实践项目,都可以帮助个人拓展技能边界。
其次,跨领域的思维和多元化的能力也变得尤为重要。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单一技能的优势正在被削弱,而那些能够跨越不同领域、将知识点连接起来的人则更具韧性。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的兴起,懂得技术的医生、会编程的律师,甚至具备商业思维的艺术家,正在成为时代的“稀缺品”。这种跨界能力不仅是职业发展的加分项,更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强大武器。
此外,适应心理上的变化同样关键。职业生涯的中断或方向的改变,可能会带来焦虑甚至迷茫。然而,正如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需要经历阵痛,个人也是如此。对于这种不确定性,最好的应对方式是接纳它,并将其视为成长的一部分。心理弹性,即面对逆境时的适应能力,正在成为时代中每个人都需要培养的重要素质。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时代也为个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虽然加速了淘汰的速度,但也创造了许多新兴领域。从区块链到元宇宙,从绿色能源到数字医疗,每一次技术浪潮都为那些敢于拥抱变化的人打开了新的大门。与其抗拒变化,不如主动参与到新的浪潮之中,成为推动变革的一部分。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死亡之吻”的根源都在于对变化的抗拒。面对快速变化的时代,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不断适应,并在每一次变化中寻找新的突破点。正如一句老话所言:“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这或许是最重要的生存法则。与其担忧未来,不如将自己看作一个“永续创新”的项目,通过持续学习、不断尝试,去构建一个能够经受住时代挑战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轨迹。
在这场个人与时代的竞赛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做出选择:是安于现状,等待淘汰,还是主动出击,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