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古镇有“戏”||席秦岭 刘琦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图片

图片


古镇有“戏”


席秦岭 刘 琦

“咚锵,咚锵,咚咚锵······”4月,春光明媚的下午,久违的锣鼓声在成都市双流区彭镇响起。

走,看戏去!成了当地群众最新问候语。

锣鼓声声,敲打在观音阁百年老茶馆老板李强的心尖尖上。回想当年,老茶客川剧票友们,自带锣儿、鼓儿、琴儿、笛儿,到茶馆,捊起袖子,挪走茶椅板凳儿,腾出一二十平方米空地,挂起“彭镇围鼓”的旌旗、几件戏装,架起乐器,吹拉弹唱,好不自在。偶尔,李强也会邀请剧团前来表演,演员们着戏服、化浓妆,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

一晃,这已是近十年前的记忆了。

随着观音阁老茶客川剧票友年岁增加,老的老,病的病,逝的逝,观音阁的围鼓就再也没响起过。

2024年春天,随着蜀戏台戏班的进驻,古镇又有“戏”了。

图片
回 归

彭镇,一座因茶馆闻名的古镇。

有一种说法,“川戏在川茶浸泡中沉淀”。因此,在四川,茶馆与川剧,是一对亲如姐妹的好伙伴儿。在茶馆的市井气里,还生长出了清音、扬琴、评书、相声等民间艺术。好多四川人对川剧的初体验,要么在茶馆,要么在电影院,要么在戏台下。

图片

遥想当年,彭镇作为温江、崇庆(今崇州)、新津甚至远及乐山、犍为等地物资集散和商品交换中心,商贾云集、人声鼎沸,茶香四溢时,必定少不了川剧的高腔。

好在,中断了近十年的民间川剧,以市场的名义,用民间川剧的形式回归到了彭镇。30元钱一杯茶免费看戏,还是喝茶看川剧那个味儿。

图片

把川剧带回来的班主江上峰,是“川剧二代”,今年已55岁。他十来岁就登台演出,在戏曲文化浸润下长大。他经历了国内戏曲行业整体下滑,民间剧团日子难过的阶段。为了谋生,他学会了观众接受度更高的变脸,主要在成都的文旅地标宽窄巷子表演。

近年来,四川将川剧振兴发展作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实施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推动川剧艺术体系化传承、项目化推进、时代化呈现,促进巴蜀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加之旅游市场的兴起赋予川剧文化更多活力,江上峰所在的茶馆生意火爆时一天进账20万元。摸清楚市场规律后,他约上一帮戏班的兄弟姐妹,来到了彭镇。

图片

江上峰

江上峰,蜀戏台的合伙人,也是剧团主持人。对他来说,经营剧团、培养新人重任在肩。偶尔,他也会在清晨醒来后,对着窗外的院落吊吊嗓子。53岁的女演员王春燕,假以《人间好》中“白蟮仙姑”角色练嗓,彭镇的上空传来她那悠扬的唱腔,“站在了船头观锦绣,千红万紫满神州,待轻摇船儿慢慢走······”
市 场

川剧的生死兴衰,均在于市场。

民间剧团行走“江湖”,也走的是市场之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追求,民间川剧团渐渐恢复了一些。彭镇的川剧市场在于古镇、茶文化带来文旅产业的腾飞,从而带来的巨大人口流入,还在于振兴川剧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相较于李强经营的观音阁老茶馆以稳定的老茶客为主,江上峰经营的蜀戏台则以流动性更强的游客为主。

流动、不确定性,是蜀戏台面临的必修课。对外,是游客的流动;对内,是演员的流动。

图片

刘伟 摄

起初,江上峰请来乐队,演员登场上演传统折子戏。显然,在快节奏、时间碎片化的当下,好多观众对慢节奏的大幕戏和折子戏已失去了耐心。为了迎合市场,蜀戏台走上了川剧综艺化的道路。他们抛弃节奏缓慢、群众基础不好的戏,精选《三英战吕布》《人间好》等经典剧目或知名唱段的高潮部分,引入《美猴王》《手影》《吐火》《变脸》等观赏性强、快节奏的综艺节目,每个节目限时10至15分钟。其次,增加互动环节。最后,用短视频、网购等形式全面拥抱互联网。改革中,江上峰还舍弃了乐队,大量启用背景音乐和录音,少了几份川剧的滋味,演员失去了真唱的机会,每场表演都忙着对口型和对表情。

江上峰的改革,得到了市场的正向反馈,蜀戏台开张第一个月,就实现了盈利。国庆节期间,进账近20万元,但这并不能让仅靠票房生存的民间剧团过上好日子。如果演员每天演一场戏,月薪只有3000元。

图片

国庆期间“蜀戏台”座无虚席

演员的流动,在民间剧团稀松平常。

手影戏演员魏世东有一双灵巧的手,休憩时,他也没让手闲着,听着音乐或者小说的间隙,手指和手腕不停地扭动,仿佛在空中弹奏钢琴一般。他本来在重庆的一个民间剧团,因为和江上峰关系好,被他挖了过来。而初次相见,就在记者面前向班主表忠心的“伙食团团长”胖大姐,早已悄然离去。

江上峰说,几天前,剧团还是21人,现在只剩下19人了。从4月到11月,演员来来去去,早已司空见惯。究其原因,他归结为“工资不高,离成都主城区远,交通不便。”为此,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他鼓励演员到外面接商演干私活,增加收入。
新 生

来到古镇,也有新人加盟。

18岁的邹仁杰本是职校学生,因为对专业失去了兴趣,被父亲带到了蜀戏团学戏,成为江上峰的徒弟。江上峰教他变脸、吐火等川剧表演技巧。“当我第一次看见吐火时,吓得不轻。”内向的邹仁杰说,初登舞台,他连动作都记不起来了,火也吐灭了。“但是,当台下掌声响起来的时候,自己好像也没有那么紧张了。”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他俨然已是一名熟练工,自信从容多了。

图片

邹仁杰

整个剧团,演员总体年纪偏大,邹仁杰的加盟,拉低了剧团的平均年龄。这对于台柱子、90后女演员沈丽君来说,她欣喜看见这种新生的力量。沈丽君是科班出身,在专业剧团干过,登过大舞台,是剧团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她对剧团多了一份主人翁精神,在用菜油卸妆时还密切关注着当天的客流量。她渴望剧团能注入更多的年轻血液,才有利于在市场用年轻人拥抱年轻人。

蜀戏台,于彭镇老街,也是一股新生力量。

彭镇无名茶馆工作人员高女士说,蜀戏台的到来让他们茶馆减少了一些客流量,但是看到彭镇老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业态也越来越丰富,她笑着反问一句:“这不是更好吗?”李强也说,尽管他和江上峰生意各做各,不曾交流过,但他认为蜀戏团的进驻,是川剧文化的回归,可以丰富彭镇茶文化消费场景,是件好事。

图片

这种新,也令部分人对观音阁老茶馆的经营模式产生了动摇。在某个会议上,有人提议“建议观音阁老茶馆逐步取消老茶客1元茶,改卖套餐茶,38元起步,配套茶点(小吃),免费拍照,免费停车。”

对此见论,李强猛摇头。他认为,提这个建议的人不懂观音阁老茶馆,不懂老茶客与老茶客之间的感情。

他坚持,“老茶馆永远保持初心,永远不会涨价,永远只收当地老人一元钱,永远对国内外游客喝茶加拍照收费10元每客。”

来源:双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