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城齐聚江南水乡乌镇 长三角地区按下数字经济发展“加速键”

本报记者 杨让晨 张家振 乌镇报道

图片

(长三角地区20座城市签署共建网络文明合作备忘录。受访者/图)

“人工智能赋能长三角发展的作用正越来越明显。”11月21日,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在乌镇举行的“2024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上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千行百业都在呈现出AI转型趋势,这和去年有很大不同。

《数字长三角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经突破12万亿元,占三省一市GDP总量的40%以上。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背后,长三角一体化也在扩容提速。据了解,参与长三角共建数字文明“乌镇对话”合作机制的城市已从此前的16个拓展到了20个。

浙江省副省长胡伟在大会现场表示,未来浙江省将携手兄弟省市,秉持共破、共筑、共建的理念,共同开创数字长三角合作新格局,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不断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

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

“未来十年,是从‘互联网+’走向‘人工智能+’的时代。”兰建平告诉记者,技术进步重新定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长三角地区努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顺势而为的战略举措。

《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数字经济建设成绩斐然。2023年,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经突破12万亿元,占三省一市GDP总量的40%以上。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产业的主要集聚地。2023年入选国家级数实融合相关平台数量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长三角的研发创新投入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正加快建设上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启动建设首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3万件,占全国总量的26.8%。”《报告》指出。

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2024长三角数字经济独角兽企业影响力研究报告》,长三角地区已经汇聚294家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占长三角地区独角兽(潜在)企业总数的50.1%。在长三角数字经济独角兽(潜在)企业中,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2000亿美元,达到约2260亿美元。

“独角兽企业的培育模式和传统企业的培育模式不同,独角兽企业一定要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战略需要更加清晰。”长城战略咨询副总经理程淑红告诉记者。

具体来看,长三角各地对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程淑红进一步告诉记者,合肥市的量子科技产业、苏州市的自动驾驶产业以及上海市的芯片产业都比较突出。“类似浙江省嘉兴市这样的长三角城市应当发挥区位优势,开放城市场景和产业场景,为独角兽企业的先进技术、人才提供转化场所,从而吸引其落地发展。”

长三角区域合作品牌持续擦亮

江南水乡乌镇已经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展示和交流舞台。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除了世界互联网大会东道主嘉兴市外,上海市黄浦区区长沈山州、安徽省芜湖市市长徐志也分别登台推介当地特色和优势。

长三角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在大会现场,上海市浦东新区、黄浦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金华市、丽水市,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芜湖市、宣城市、黄山市等20个城市(区)代表共同发起长三角城市共建网络文明合作倡议。

而在此前,参与长三角共建数字文明“乌镇对话”合作机制的城市为16个。

据介绍,下一步,上述城市(区)将在长三角共建数字文明“乌镇对话”合作机制的总体框架下,合力构建具有辐射性、示范性、带动性的网络文明共建平台、协作平台和服务平台。

胡伟在论坛现场表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参与者、积极推动者,浙江省一直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更好赋能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牵头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携手兄弟省市共同编制《数字长三角建设方案》,发起成立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一道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果,优化数字社会环境,筑牢数字安全屏障。“包括乌镇对话合作机制在内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品牌正持续擦亮。”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发展大局和全方位改革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崧也在现场表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5年来,三省一市在数字领域形成了较好的合作基础。

据王崧透露,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数字经济建设迈向新高度,一批全球领先的AI企业和技术平台持续壮大,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合肥市等城市被纳入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平台总体布局之中。

《报告》分析认为,下一步,长三角应以打造引领未来发展的区域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目标,前瞻识别数字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蕴含的创新机遇,围绕创建AIGC中国创新网络、加快培育数字未来产业、打造“数字丝路”创新枢纽、强化数字社会普惠服务、激发数实融合应用赋能、夯实创新生态要素保障等重点领域,实施高站位、强牵引、可落地的创新举措,协同建设数字时代世界级长三角创新城市群。

(编辑:张家振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