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有了交响乐版?这场特别的“吃播”为《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世界首演预热

“大红袍”舌尖的回甘、“佛跳墙”浓郁的口感、“松鼠桂鱼”的酸甜滋味和“水煮牛肉”的热辣香气能否用“耳朵”来品尝?明晚,上海交响乐团委约青年作曲家梁皓一打造的交响作品《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将在驻团指挥张洁敏执棒下,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迎来首演。

图片

排练现场

今天中午,在《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的背景音中,一场特别的“吃播”率先开启,为演出预热。这台宴席摆在锦江饭店,每一道菜对应乐曲中的一个乐章,赏乐、品菜同步进行,旋律赋予的滋味、美食勾连的想象,让味觉和听觉的通感提升到崭新的境界。

酸甜热辣“听”得见

盛宴开席!随着沙沙作响的茶叶翻动声,“大红袍”的特殊香气涌入鼻尖,乐曲中海浪鼓的运用让气氛升温。流畅的半音阶钢琴独奏,带出清脆凉爽之感,呼应“青瓜拌海蜇”。来自意大利的美食博主埃里克斯·雷(昵称)受邀赴宴,他说:“中国的凉拌菜都很有特色,在外国的中餐馆,吃到的中国菜大多是碳水类,浸在醋中的爽脆海蜇和青瓜,口感很特别。”

图片

鲜美浓郁的“佛跳墙”

“佛跳墙”的旋律优美温馨,呈现的是来自中国香港作曲家对这道菜的切身体会,这也是梁皓一觉得最难用音乐表现的一道菜。“佛跳墙”的菜名在中文里是一种形容,但若直译成英文,往往让人误解。怎么用音乐来传递这道闽系名菜的鲜美和浓郁?梁皓一想到了小提琴的揉弦技巧,“就是那种千回百转的滋味,最适合口感层次丰富的‘佛跳墙’。”

图片

“北京烤鸭”闻名天下

“北京烤鸭”历史悠久,在外国人的“中国菜单”中排名前列。怎么表现“烤鸭”的味道,让梁皓一思索良久,他用颇具“京城气派”的音乐作底,用特效音色镲片模仿磨刀声穿插其中,让人眼前浮现一幕手法熟练大厨现场“片鸭”的场景。

裹着调料的大虾顺滑入油锅,响起阵阵“呲啦”声,贴切还原了“热爆明虾”的烹调过程。这一乐章充满活力,配器充满奇思妙想。这一乐章让锦江饭店的厨师长郭予文印象深刻:“听到油爆的声音,就好像回到了厨房灶台前。”

图片

酸酸甜甜“松鼠桂鱼”

“上汤花菜”的舒缓旋律将人们带入平缓广阔的原野,“松鼠桂鱼”以鲜见的打击乐器“水琴”演奏“特殊音效”,烘托神秘清冷的氛围。“水煮牛肉”将观众带到川渝大地,随着乐曲调性和音色的变化,描绘出这道菜让人“越吃越上头”的情景。而以打击乐为中心的乐章“竹筒野味饭”则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织锦,活泼且灵动。餐后甜品是锦江特色点心——芝麻锅炸。同名乐章再现“油炸”音乐主题,把气氛拉至顶点。

图片

“竹筒饭”充满野趣

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的灵感最初就源于梁皓一在上海锦江饭店吃的一顿饭。当时的菜单,就是如今的曲单。作为“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一部分,这部交响作品也是为上交建团145周年特别创作,并联合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联合制作,获得锦江国际集团的支持。

锅碗瓢盆都入乐

95后梁皓一是当今炙手可热的作曲家,年纪轻轻已为数部电影作品进行配乐,其中包括近期大热的《焚城》。在挖掘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道路上,他与上海交响乐团亦是“老友”。今年上海夏季音乐节的闭幕音乐会上,他所创作的《武侠——为纪念金庸百年诞辰而作》收获一众好评。

图片

锅碗瓢盆都用上

受邀打造《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他脑洞大开、不拘一格,凭借在影视作品中积累的丰富配器经验,厨房里锅、碗、刀、筷皆“为我所用”。“随便翻翻这部作品的打击乐乐谱,除了锅碗瓢盆甚至还有竹筒。”上交乐务李轩达在收到这份非同寻常的乐器采购单时,也是颇为震惊。

排练期间,打击乐声部负责人顾恺忙坏了。每次排练完,他得留下“加班”琢磨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厨具打造理想的音效。他从网上买来竹制双响筒,将筒身和插于其中的竹棍拆开,用竹棍敲击筒身来展现“竹筒野味饭”。与此同时,为逼真呈现“片鸭”时的“磨刀霍霍”声,他买来不同材质、不同厚薄的菜刀逐一尝试。

图片

“水琴”常用来营造神秘感

《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让“舌尖上的中国”有了交响乐版,而极具画面感的旋律也让音乐厅“香气扑鼻”。中国美食闻名天下,用交响乐这一国际语汇来诠释,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让人们听到古典音乐的气象万千。上交团长周平直言,“打造《中国厨房》,是希望在传播中国文化精髓的同时,可以破圈吸引新听众。此后,我们也会根据首演的效果继续调整作品细节,希望能够更加符合现在大家的欣赏习惯。”

(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部分图片 王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