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不断升级、核战阴影笼罩欧洲之际,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纷纷宣布关闭位于基辅的驻乌克兰使馆。然而,民进党当局却试图趁乱推动与乌克兰的“外交突破”。
日前,台“外事部门副部长”吴志中在德国访问时表示:军援乌克兰“过于敏感”,民进党当局不会涉入,但希望未来能在乌克兰设立“代表处”。
【台“外事部门副部长”吴志中】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民进党当局一直试图通过所谓人道主义援助拉近与乌克兰的关系,包括提供药品、医疗器材等物资,粗略估算下来,其援助金额至少达到了数百万美元。同时,民进党当局还与西方一道,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
值得一提的是,民进党当局甚至还在近期将一批退役武器间接送给了乌克兰。本月13日,一名前美国国防部官员透露,民进党当局已同意将台军退役的“鹰式”防空导弹移交给乌克兰,并暗示民进党当局或成为乌克兰空军的主要支持者之一。
事实上,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民进党当局一直对未能“打进”乌克兰耿耿于怀。自1991年乌克兰脱离苏联独立以来便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中乌联合声明》中,也明确承认台湾地区是中国的一部分。
【台当局将退役鹰式导弹转让给了乌克兰】
因此,乌克兰始终拒绝与民进党当局进行官方往来。台当局没有能在乌克兰设立“代表处”,相关事务也长期由台当局驻莫斯科“代表处”兼管。俄乌冲突爆发后,改为由驻波兰代表处协助处理事务。
民进党当局对此状况颇为不满。相比欧洲其他地区,民进党当局在乌克兰的“存在感”严重不足,不仅未能推动经济合作,连商旅人士进入乌克兰也面临繁复手续,贸易往来主要通过第三地完成,规模十分有限。
此次民进党当局谋求在乌克兰设立“代表处”,一方面是为了填补其在欧洲的所谓“外交空白”;另一方面可能也想借此机会离间中乌关系,以迎合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战略需求,换取更多政治和军事支持。
但对于民进党当局的这个要求,乌克兰方面预计很难答应,
【乌克兰在与台关系上保持谨慎态度】
首先,中国是乌克兰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农产品、机械制造等领域有着频繁往来。2022年,中国仍是乌克兰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中乌之间的经贸合作对乌克兰经济恢复尤为重要。
其次,乌克兰更担心此举会导致中俄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俄乌冲突中,中国一直保持着客观中立的立场,是当前乌克兰为数不多的可以信任的国家。如果与民进党当局建立所谓“友好关系”,无异于亲自斩断了自己的后路。
第三,民进党当局的影响力有限。尽管民进党当局试图以人道援助或技术合作为切入点接近乌克兰,但在国际事务中,民进党当局并没有什么存在感。大多数国家,包括乌克兰,都在“一中政策”框架下行事,不愿因涉台问题影响与中国大陆的关系。
当前,乌克兰的首要任务是应对俄乌冲突以及重建国家经济和社会体系,与民进党当局的合作并非其优先事项,而且与其合作的潜在风险远高于收益。相比之下,维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才是乌克兰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