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妮(重庆大学)
合肥马拉松组委会怒发公告指责“私兔”扰乱赛事秩序,昆明半马一名配速员因替跑被禁赛,石家庄鹿泉半马的“关门兔”因超时完赛被关门……(11月22日 澎湃新闻)
马拉松赛道上的“兔子”,其实是配速员、定速员或者领跑员的别称。为了帮助大众跑者更直观地了解自身速度或是找到可以参照的稳定配速,赛事组委会通常会安排经过培训的资深跑者担任兔子。在这个群体中,那些不能按照规定时间完赛,抑或是配速忽快忽慢的兔子,则被跑友戏称为“流氓兔”。
马拉松赛事在中国呈现出井喷式发展,自2015年以来,赛事数量不断增加,“流氓兔”现象也随之逐渐凸显。然而,尽管路跑赛事逐渐成熟,“流氓兔”却并未在赛道上消失,反而更加扎眼。
“流氓兔”,作为马拉松赛事中的特殊负面角色,他们以各种违背规则的方式行事。有的配速员未能精准把控配速,致使跟跑选手的节奏被打乱,原本精心规划的比赛策略付诸东流;更有甚者,存在替跑、私自篡改参赛信息等严重违规行为。这些行径无疑给马拉松赛事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从公平性角度而言,对于那些凭借自身努力、长期训练,期望在赛场上跑出真实水平、争取个人荣誉的正规参赛者来说,“流氓兔”的捣乱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使比赛结果失去了应有的公信力。而从赛事的整体形象和声誉来看,频繁出现的“流氓兔”事件,也让大众对马拉松赛事的组织专业性产生质疑,长此以往,可能会冷却大众对马拉松运动的热情,阻碍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深入剖析“流氓兔”现象的产生原因,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多方面因素。一些参赛者个人功利心作祟,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赛事资源,如免费的装备、高额的奖金,或是为了在社交平台上博眼球、赚流量,将个人利益凌驾于赛事规则之上。而赛事主办方在某些情况下也难辞其咎,部分赛事在配速员选拔环节不够严谨,对报名者的背景审查、配速能力测试等工作存在疏忽;赛事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未能及时察觉并制止“流氓兔”的违规行为。
要解决“流氓兔”问题,需多方合力。赛事组织方应完善招募和培训体系,严格审查报名者资质,加强专业培训,建立监管机制,如设举报渠道、加强现场监督等,对违规者严惩不贷。跑者自身要增强自律意识,树立正确参赛观,尊重规则和他人。
马拉松运动承载着人们对健康、挑战和超越的美好追求,规则是保障这一追求得以公正、有序实现的基石。我们绝不能因个别“流氓兔”的胡作非为而破坏整个马拉松运动的生态环境。只有当每一位参与者都敬畏规则、坚守底线,赛事主办方也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才能让马拉松赛场真正成为速度与激情、拼搏与荣耀绽放的净土,让这项伟大的运动持续散发其独特的魅力,激励更多人投身于奔跑的征程,去书写属于自己的马拉松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