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传颂人”登场:是“寻找”故事,也是传承创新

“黄河畔五千年吹来的风,诉说华夏美意在春夏秋冬,听着黄土地无声地传颂,勤劳勇敢的儿女英雄。”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打造的大型融媒体活动《寻找国宝传颂人——中国国宝大会第四季》首期节目中,来自河南的说唱歌手孔曦同时也是一名国宝爱好者,他用唱的方式让贾湖骨笛不断被“传颂”,在他看来,“贾湖骨笛并非仅仅是一件器物,而是时间的烙印、历史的见证。”
随着文旅消费“旺起来”,传统文化“潮起来”,打卡博物馆成为“顶流”,有关“国宝”还有哪些新故事?故事还有哪些新讲法?跟随《寻找国宝传颂人——中国国宝大会第四季》,我们踏上了穿越城市的寻宝之旅。

图片

节目通过央视频APP、央视财经APP招募国宝传颂人,并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涵盖电视节目、直播、短视频等多种媒介形态,线上线下联动,相继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地开展地方展演,让更多“国宝传颂人”加入“群聊”,不仅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度,也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从“文韬武略”开始,本季以十二个意蕴丰富的主题为线索,带领我们深入多个城市与博物馆的腹地,用“风采展演”的独特手法,绘就一幅幅生动绚烂的国宝画卷。在众多“国宝传颂人”的精彩演绎下,观众也将与节目一同坠入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长河,以全新的视角打卡国宝,感受历史、漫游城市、体验生活。
图片
图片
以小见大
普通人的“国宝故事”更能触达烟火气
“有故事的国宝”与“最会讲国宝故事的人”如何双向奔赴?
《寻找国宝传颂人——中国国宝大会第四季》通过聚集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传颂人,成功为国宝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年龄各异,身份多元,从新农人、自媒体博主到专业的考古学硕士研究生,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国宝背后精彩的故事。这种“群像”的打造,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形式,也让国宝的传颂方式更加多样化和接地气。
图片
事实上,自各大博物馆的“传颂人”招募以来,这一活动已然成为多元群像的集结号,不仅跨越了年龄、职业的界限,更是面向全国文博文物文化的热爱者敞开大门。从安阳殷墟博物馆的现场招募活动开始,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文博爱好者已经迅速集结,他们怀揣着对国宝的热爱与敬仰,争相成为“国宝传颂人”的一员。
年仅8岁的武一梵和赵昱婷作为小小志愿者,以近30场的讲解经验展现了他们对国宝的深刻理解;而来自山西的街舞男孩冯竹,则以他独特的视角,通过短视频将家乡的小众古建带入年轻人的视野。除此之外,专业的考古记者、普通的保洁员、全职妈妈、派出所辅警……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与文物国宝的情缘,以更生动地讲述、更年轻的姿态带动国宝“出圈”。
图片
图片
《寻找国宝传颂人——中国国宝大会第四季》把视角转向普通人,其实是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传颂人们通过自己的故事,将国宝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国宝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文物,而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符号。
节目的美在于其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品格。在讲述国宝故事时,传颂人往往以小切口的讲述方式,以一个事件或一个标签展开传颂,这样不仅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也更能体现出国宝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通过传颂人的讲述,观众可以感受到国宝文化与大时代的紧密联系,实现小切口与大时代的统一。
通过传颂人的精彩展演、文物串讲和专家团队的专业解说,节目成功实现了观众与华夏文明的“跨时空”对话。这种对话不仅让观众从国宝读懂中国,更激发了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以饱满的文化自信,让国宝背后熠熠生辉的中华文明“活”起来,“火”起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内外兼修
加强情感勾连让文化传播更有“含金量”
放眼望去,当前“国潮”正兴。

随着文化传播的探索更加深入,以文化之声唱响中国故事,以文化之魂凝聚价值共识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首期节目来到了河南博物院与安阳市殷墟博物馆,这两座博物院收藏的无数历史珍宝,都是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与时代沟通的桥梁。在《中国国宝大会第四季》中,它们作为宝贵的“素材库”,被精心挑选,用以呈现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

“这个看似一横一竖的简单结构,却能让管子做个90度的转弯儿,这表明当时铺设的地下水网已经形成了网络分支。”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收藏了将近四千件、套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跟随媒体工作者孙贝贝的声音,观众的目光被“陶三通”吸引,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安阳的历史地位,“他们在这里创造出了青铜文明发展文字……从此之后,文字和下水管道一起传承至今,成为文明传承与城市建设的最基础元素。”

图片
图片
传颂人们正是通过“宋·开封府题名记碑”的厚重历史,“宋·蔡襄·行书自书诗卷”的独特书法艺术,以及“明·文徵明·《醉翁亭记》行书卷”的细腻笔触,作为解读历史的钥匙,推测出历史人物,完成即兴讲演。在这些不同形式的文物串讲中,传颂人们用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将国宝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为我们讲述那一段段灿烂辉煌的历史故事。能够看到,他们与国宝之间的勾连,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知识传递,更是情感深处的交流与共鸣。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辉煌成就,在传颂人们的讲述中得以生动呈现,国宝文物背后的故事也因此变得鲜活有趣,意义深远。
图片
图片
图片
《寻找国宝传颂人——中国国宝大会第四季》在探索中华文化新动力的征途中,深刻洞察时代精神,坚定地走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节目不仅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更精准地找准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处、连接点。传颂人的深情讲述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对传统文化具体内容进行传播形式创新,节目既符合主流宣传价值,又贴合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各地的博物馆由此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
打造文旅内容应实现从“用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到“让中国故事不止于讲,而是行浸其中”的转变。在博物热潮席卷而来的当下,博物馆已然成为人们追求知识、体验历史的热门“打卡点”。《寻找国宝传颂人——中国国宝大会第四季》正是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让文物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走入人们的生活,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消费,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片
创新探索
“文博IP”形象深化更能彰显文化自信
回望历史,国宝的渊源早已深植于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
首期的两场地方展演只是刚刚揭开“国宝”的面纱,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书画,再到明清的玉雕,更多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国宝还在路上。
历史的流变中,国宝的形象和意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节目的十二期主题将全景式呈现出中华文明的灿烂图景,深入展现中华文化的典型元素。每一期主题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蕴,以广博开阔的文明视野、生动鲜活的国宝文物为载体,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化阐释,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探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
图片
图片
除了刚刚播出的第一期“文韬武略”外,接下来的四期将围绕“情深意重”“风云三国”“旷世奇才”“妙笔生花”等主题,以杰出历史人物、深厚情感、文化风采为切入点,尽数呈现中华文化的瑰宝。无论是杰出的文臣武将,还是才华横溢的匠人科学家,他们又将有怎样的深情厚谊和风采才情,这些都将藏在那即将娓娓道来的故事当中。
从第六期至第十一期,节目将继续探索中华文化的多个面向,如“翩若惊鸿”的传统舞蹈之美,“纹饰春秋”的纹样艺术,“见字如面”的书信笔墨,“壶中日月”的茶酒文化等,每期的独特视角似乎又吊足了观众胃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诗酒趁年华”的酣畅与驰骋天地间的洒脱,或许都将在这些国宝“拼图”合上的瞬间有了新的解读。
而到了第十二期,优秀的传颂人们将以“经典重现”为主题,共同登上舞台,通过《千字文》《兰亭集序》《相遇妇好》和《洛神赋》四场传颂秀,汇聚中华文化的精髓。观众将在经典的重现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价值观念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敬意。
图片
图片
从第一期节目能瞥见《寻找国宝传颂人——中国国宝大会第四季》独特创新模式所带来的力量,整季节目的安排又让人们对文物知识的系统性梳理和通俗化的阐释产生期待。这一系列“进行时”的创作也将为观众提供深入探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明守正创新、开放包容的鲜明品格。通过生动的国宝文物和深入的文化阐释,节目在提升民族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作为时代和历史的观察者、见证者、书写者,文化节目的使命是在大时代、大历史的背景下与广大人民同向前行,坚守人民立场,洞悉人民的生活,领悟人民的心声,体察人民的喜怒哀乐,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时代精品。节目中“传颂人”对国宝不同角度的解读,不断深化观众心中的国宝形象、文博IP形象。这种深化的过程不仅是对国宝的再次认识和解读,更是对文化自信的彰显,与之相关的精神观念也因此得以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