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挤人!最近天津人为嘛总扎堆儿?答案来了……

人挨人 人挤人

时而爆笑 时而安静 

时而迸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繁华闹市 在普通街角

漫步天津 

你总会遇见这样的场景

究竟是什么让人沉浸其中?
以下是答案之一

图片


无处不沉浸,城市皆舞台。

在天津,厚重的文化底蕴,深厚的戏剧渊源,都让一部戏“活起来”成为可能。随着天津文旅发展的不断深入,让城市成为剧场,让戏剧彰显一座城市的文艺气质,已经成为天津的一张王牌。


于是,市民游客在张园和曹禺故居纪念馆看到了百年洋楼中的沽上旧事,也在大铜钱广场和意风区看到了百年风华里的天津故事。它们早已久远,却因为戏剧变得触手可及。
图片

“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在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的阳台上,陈白露发出一声叹息。大铜钱广场上,面对话剧《日出》的始发地——惠中饭店,各色人物穿越而来,与观众上演世纪对话。

图片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位于平山道的人艺实验剧场外,经典剧目《钗头凤》也走出剧院,在观众的注目中,在街头演绎一场陆游的千古绝唱。(摄影 杨梦礼)

图片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你们可以叫我曹禺,这里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在意风区的曹禺故居纪念馆,“曹禺先生”推开屋门,引领大家前往家中庭院,观看话剧《寻找戏剧家》,体验“戏中戏”的奇妙体验。


去“大铜钱”看场《日出》


“亲爱的朋友们,Welcome to Tianjin。”张乔治快步走进大铜钱广场,并随机向一位观众打招呼:“女士,您贵姓?”


得知对方也姓张,他双眼放电:“本家好啊。”这位张女士也羞涩地捂着嘴,笑了笑。


潘月亭上场寒暄,顾八奶奶与胡四迈着京剧台步飘然而至,方达生在寻找陈白露,而陈白露坐着人力车“赶到了”惠中饭店,却也错过了。王福生要领来小东西,场外的“打手”呼喊“在这里”——这是观众加入的戏份,条件得是“外形魁梧、声音大”。


图片


“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面,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陈白露站在二楼露台上凝望对面的惠中饭店,说出这句最经典的台词。广场上的游客观众,不吝掌声与叫好,送给演员,也致敬曹禺先生、致敬经典名剧、致敬戏剧之城天津带来的艺术享受。


每个周末的下午2点半开始,沉浸式话剧《日出》的精彩片段,在故事取材原发地上演,围观的游客越来越多。北京游客小露说:“在这里演《日出》,就是给曹禺先生这部戏剧最好的安排吧!天津太洋气了,这样的演出也太懂观众了。”

图片

“原景重现”这一经典巨作,让景点既“可观”又“可游”,市民游客既“看景”又“入景”。


戏剧巧妙使用天津浙江兴业银行旧址二楼与大铜钱广场的互动关系,让整个广场成为舞台,这一奇特的邂逅引得现场千余名观众纷纷拿出手机照相、录像上传、转发,口口相传。


街角邂逅陆游的人生瞬间


上周日,在人艺实验剧场外的街角,天津人艺将几代话剧人演绎了67年的经典《钗头凤》搬出剧场,和路边的行人来了一次浪漫的戏剧邂逅。


于是,在街头一个不经意的转角,很多行色匆匆的路人看到了平时在舞台、荧屏上才能看到的国家一级演员王继世、刘景范身着戏装,正在悉心演绎话剧的经典片段


图片


当剧中的陆游写下“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观众也随之全然入戏,停下脚步静心观看,借由戏剧打开时光机器,走入近千年前陆游的内心世界。


演出结束,全场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更有观众表示,“我从未离艺术家和戏剧如此接近。”


图片


与沉浸式演出《日出》相同的是,《钗头凤》也并非街角戏剧的灵光一现,它将于本周继续上演,让“陆游”邀请更多的市民游客入戏,欣赏古典之美。


一系列活动 曝光半个亿


在街角版《钗头凤》之前,“邂逅·天津街角系列活动”已经打造多期。


11月初,“最美街角《弗拉明戈》”就在和平区泰安道浪漫绽放。明快的节拍、飞扬的裙摆、热辣的舞姿、自由随性的弗拉明戈舞蹈让市民和游客在落叶纷飞的最美季节中,感受充满异域风情的天津。


图片


“十一”假期,一场名为“无处不沉浸,打卡CITY SHOW”的沉浸式演出活动为市民与游客呈现了一场场盛大的文化盛宴。


在金街大铜钱广场,在张园,在睦南公园……话剧、木偶剧、戏曲、曲艺纷纷演绎,演员、游客都置身其中,共同品味百年前天津的繁华与剧情里的戏剧人生。


仅此次活动,全国游客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就自发发布千余个相关视频和图文,跟帖、转发和点赞数累计超过100万条,相关内容全网曝光超5000万,网友纷纷感叹“这才是天津的历史文化底蕴”。


图片


沉浸式演出不是偶然,而是天津戏剧人对自己城市的独有解读和情感输出。天津这座戏剧之城正在实现“传统经典”与“年轻潮流”的交相辉映、互动融合。


我们能听到观众的呼吸声


“我们和观众仅一步之遥,能听到他们的呼吸声。表演必须真挚,用肉嗓子,才能显示出演员的功力和话剧的艺术魅力。”


参与戏剧街角《钗头凤》演出的天津人艺知名演员王继世说。沉浸式演出,是演员们一次酣畅淋漓的考试,因为他们与观众的关系因此共情、共融。


图片

王继世(右)与刘景范


在沉浸式演出《日出》中,对角色张乔治的要求是,一开场就要从嘈杂的环境中迅速聚敛人气。


“最初的版本,我会用第一排观众的手机拍个合影,但效果未见最佳。”饰演者天津人艺青年演员何子雨告诉记者,现在以舞会开场,“我很自然地环场向观众打招呼、互动,融在剧情中。”甚至遇到和角色同姓的游客,临时加一句“本家好”,距离更近了。


在大铜钱广场,上下场从往常的侧幕条,变成了从人群中穿过,陈白露的饰演者天津人艺青年演员王知羽,会和大家打招呼进行互动,而从进入“大铜钱”开始,“我会规定表演的独立空间,不能破坏角色本身的设定。”


图片


互动,观众可以深入剧中,甚至可以在剧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


大铜钱广场上,寻找“小东西”时,几个“打手”在人群里呼喊:“她进这个屋子里了”“搜!我看她往哪跑”……周围人哈哈一笑,在入戏、出戏之间,临时参演打手的游客,过了一把戏瘾,演出打破了表演与观赏的边界。


在李叔同纪念馆推出的颇受年轻人欢迎的“叔同之夜”,则将沉浸式体验的主角交还给游客,提升参与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文化认同。


拉着行李箱来参与解谜游戏的游客、兴奋地捧着任务道具从面前的文字展板里寻找线索的年轻情侣,每个华灯初上的夜晚,“叔同之夜”都会呈现这样的场景。


“沉浸式互动夜游博物馆的文旅形式,让游客有着充分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游客在故居中一边做游戏,一边深入参观,除了文化类的解谜,还有现场互动,比如游客会被要求演唱先生写过的歌或者吟诵先生写过的诗等。”“叔同之夜”项目运营负责人屠金歌说道。


氛围感  把游客“拉进历史”


在天津,充满人文历史感的街区、名人旧居,变身成戏剧舞台,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何子雨告诉记者,天津是中国话剧的发源地、曹禺先生的家乡,惠中饭店是《日出》故事的原发地,“在真的‘古董建筑’中演出,感受‘完整还原’版的戏剧。天津这种氛围感的优势,无可比拟。”


候场时,王知羽听过年纪稍长的天津观众聊起《日出》,会很激动讲出剧中的人物和故事梗概,“‘文化底蕴’这个词,是那么具体。”陈白露抬头望向惠中饭店那一刻,是王知羽对曹禺大师、对经典的致敬。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沈岩表示,“叔同之夜”项目在天津市国有文旅系统中具有首创性,是为提升名人故居影响力而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旨在通过文旅融合、寓教于乐的方式讲好文化名人故事,吸引更多青年人走进名人故居,以游促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片

在“叔同之夜”解谜的年轻游客


实验剧场外,观众被引领进“天津沈园”,对王继世“古装专业户”的雅号,也有了比舞台、影视剧更深刻的感受:“仿佛在逛街角花园,遇到一位看着就很有故事的老人,让人不由驻足,想知道会发生什么。”


王继世诵起“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绝唱时,人群中亦有喃喃随吟:“错,错,错”……


上演的这一“序幕”,也是天津人艺即将重排《钗头凤》的“序幕”。王继世透露,新版将是老演员、新演员共同完成,体现了传承的意味。街角这别具一格的“预告片”,通过新的传播方式,正吸引老观众回归观剧习惯、吸引新观众走进津味经典。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天津看过曹先生的《雷雨》《日出》《原野》……我现在八十多岁了,我还能站在曹禺老爷子写的地方,看到你们表演《日出》,何其幸哉!”这样的反馈,来自一位年迈的游客,让全体演员相当激动。


真实表演,真实感受,消除了剧场舞台演剧的距离感,带来了赏剧的新鲜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全方位的综合体验,成就的是互相沉浸,达到了情感共鸣。


“我们愿意让观众还记得我们。”王继世希望更多年轻演员也多参与:“能助力他们自身技艺的提高。观众买账的,永远是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戏剧地标 嘛戏都有


在天津,陆续被打开的夜间博物馆包括了梁启超纪念馆、自然博物馆以及天后宫等。“津派”特色消费场景,以深度体验的方式,让游客深度参与、介入到其中。


除了大铜钱广场、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场景,你还可以在津城的诸多地点和戏剧碰面,“为一部戏奔赴一个城”正在现实中上演。



《津门往事》地点:张园

图片

沉浸式演绎展《津门往事》突破“展板+展品+解说员”的传统形式,融入演艺、氛围营造、科技及互动的手段,让历史鲜活演绎。


 大河向东》 地点:广东会馆

图片

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广东会馆引进了沉浸式互动戏剧项目“百年有戏 大河向东”,通过知识解谜、手工拼图、模仿动作、登台演出等形式,让观众以深度体验的方式参与其中。(图片源自 新华社)


《傅莱医生2》 地点:范竹斋旧居

大型沉浸式互动演绎剧《傅莱医生2》最近上演。故事以抗战时期为背景,观众将在全程3个多小时的演出中经历24个身份盲盒和6种任务支线,感受复杂的敌我关系。



沉浸于戏剧 

沉浸于历史与文化之间

可以预见的是

天津这座戏剧之城

将有更多精彩上演


图片
采写 拍摄 / 新报记者 王轶斐 单炜炜
编辑 / 易飞
图片 / 除署名外 均由演出主办方提供

值班编辑 / 隋寅伟
审校 / 窦怀国
责校 / 王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