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
两国高调宣布了一系列合作计划,从国防到科技领域无所不包。
与此同时,美国对我国的围堵行动也在继续,从芯片禁令到军事演习,手段日益升级。
这样的差别让不少印度网友发出疑问:“为什么美国害怕中国的崛起,却不害怕印度?是印度不够强,还是美国有自己的算盘?”今天,我们来看看这背后复杂的逻辑。
如果说国际政治是一场竞争游戏,那么经济实力无疑是游戏的硬通货。
根据2023年的数据,我国GDP达到17.7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而印度的GDP为3.2万亿美元,差距接近5倍。
我国不仅是全球制造业中心,产品出口覆盖全球;印度虽然经济增长迅速,但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领域,制造业仅占全球3%左右。
更有说服力的是高科技产业。
我国产业结构已经从“世界工厂”转向科技引领者,在5G、人工智能、航天技术等领域均处于世界前列。
例如,我国在5G领域建设的基础设施占全球一半以上,而印度的5G覆盖率不到1%。
人工智能领域更是我国与美国直接竞争的高地,2022年我国相关企业获得了950亿美元的投资,而印度仅有70亿美元。
美国的态度可以归纳为简单的逻辑:谁能撼动美国的经济地位,谁就会成为美国的头号目标。
印度的经济体量和技术发展对美国暂时没有明显威胁,因此不会引发过度担忧。
军事力量与国际影响力的分水岭
军事力量的差距同样显而易见。
我国的国防预算在2023年达到2930亿美元,而印度的预算仅为760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我国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先进装备如歼-20隐身战机、东风导弹家族等均已成为世界一流。
而印度的军事装备则严重依赖进口,甚至连基础维护都需要外援。
海军舰艇数量更能说明问题。
截至2023年,我国海军舰艇数量超过350艘,其中包括3艘航母,而印度仅有约150艘舰艇和2艘航母。
这样的实力差距意味着我国已经具备全球投射能力,而印度更多只能在周边海域“守成”。
国际舞台上,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多个国际组织的深度合作,成功建立了全球性影响力。
例如,非洲国家将我国视为重要的投资与合作伙伴,中东地区也日益依赖我国的技术和资本支持。
反观印度,虽然在国际上表现活跃,但更多是作为制衡我国的角色存在,其全球化布局明显缺乏深度。
因此,美国对我国的军事与国际影响力更加警惕,而对印度更多是利用,甚至寄希望于其作为“稳定伙伴”。
国内发展基础的差异为何关键?
我国在过去40年内成功实现了劳动力素质的大幅提升。
例如,我国每年培养超过200万理工科毕业生,是印度的两倍。
我国的脱贫奇迹更是赢得了全球瞩目,从1980年近90%的赤贫率,到2023年几乎清零。
而印度,尽管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却依然面临高文盲率和严重的贫富差距。
基础设施方面,我国的高铁、公路、港口等建设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印度因种姓制度和官僚问题导致的基础设施落后,一直制约着经济发展。
我国的全面发展模式展现了巨大的复制潜力,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行的替代选择,而这直接挑战了美国的全球经济与意识形态霸权。
印度虽然也在快速崛起,但其内部问题较多,短期内难以形成系统性威胁。
意识形态与历史因素的深层原因
美国对印度的态度也受限于意识形态偏见。
作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印度长期被认为不会对美国霸权造成威胁。
而我国的发展模式则被视为对“民主优越论”的挑战。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直接导致了美国对两国截然不同的政策。
另外印度长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西方国家对其角色的预期较低。
马丁·雅克曾指出,我国自力更生的崛起完全打破了西方的殖民认知,而印度则仍被视为“可控制的伙伴”。
中印未来的可能性与美国的策略调整
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和快速增长的经济,但要追赶我国的综合实力仍需跨越巨大的门槛。
美国将印度视为平衡我国的重要棋子,但未必会全力支持其崛起。
我国则继续通过技术突破与国际合作,巩固全球影响力。
未来,中印两国的发展是否会改变美国的战略布局?印度是否会因崛起威胁美国而成为新的围堵目标?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信息来源:
中国日报网《马丁·雅克:美国为什么不能容忍中国崛起》 2020-09-18
观察者网《印度会超越中国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吗?》20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