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曾这样说过:“一生很短,不过朝暮与春秋;一生所求,不过平安与自由。”人生就像一趟旅行的列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我们无法停留在中途的某个景点,但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欣赏沿途的景色,珍惜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和事,牢牢地记住他们。我们的生命就有了意义和色彩。
在人生的旅途中,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黄金阶段。这一阶段,他们开始对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对自我价值的追寻也日益迫切。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学业压力,许多青少年往往会在生命的旅途中迷失方向,对生命的意义感到困惑。那么,如何引导青少年理解生命的意义,成为他们心灵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呢?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心理健康教育访谈节目《心相约》,以“如何和孩子谈生命的意义”为主题的第六期节目将于11月23日20:00在广西卫视新媒体平台播出。
如何让青少年理解生命的意义
专家观点早知道
引导青少年理解生命的意义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培养同理心、探索个人兴趣、进行生命教育、培养积极心态以及反思与总结等方法,帮助青少年在心灵的深度之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来自广西教育系统的优秀教育专家和专职心理教师组成的“心育导师团”,以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为观众答疑解惑,做好广大家长和同学们背后的心理健康专业智囊团。
一、 多角度解读生命的内涵
1.化学角度:生命是一种复杂的物质存在形式。
2.哲学角度:生命是一个过程,涉及自我、感觉、意识、意志等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内容。
3.医学角度: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生老病死是生命过程的具体体现。
4.文学角度:生命如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在所处的世界中,绽放出最神奇、最美丽的色彩。
二、多维度提升生命意义的有效策略:
1.生命长度:注重安全,注重健康。
2.生命宽度:注重养成,注重交往。
3.生命高度:注重生涯规划,注重价值信仰,对生死有睿智的理解。
一、家长如何和孩子谈死亡的话题
1.借助日常情境来展开,自然而然地引出话题;
2.结合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和孩子谈死亡话题的方式和深度。
二、教师如何借助生命的张力和学生谈生命意义的话题
一、普及生命教育,帮助家长教会孩子理性地面对死亡,分析死亡对于生命意义的影响和价值。
二、强调关注预防保健,引导学生和家长要提高健康素养,减少疾病和极端事件的发生,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李静老师作为访谈主持人与三位专家一起,共同为孩子们如何更深入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出思考方案。
本期《心相约》主要针对当前社会中孩子们存在的“空心病” “生活无意义感”等现象,为学生、家长、教师出谋划策。“心育导师团”从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到结合实际案例,解读生命的内涵,从拓展生命长宽高的角度,指导孩子们如何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进行全面发展,增加生命的厚度;为倡导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