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出圈”!养生的风还是吹向了奶茶店

黄芪能量茶、五指毛桃椰乳茶、

红参阿胶女神茶……

近日,一种融合了中药元素的

新型奶茶“中药奶茶”火出圈

成为阳江不少年轻人追捧的热门饮品





记者连日来走访市区部分奶茶店发现,中药茶饮、中药糕点、中药咖啡、中药膳食等“概念”层出不穷,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药食同源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将手中的“冰美式”替换为壶中的“新中式”,展现出对中药茶饮的浓厚兴趣与高度认可。 



先诊脉后喝茶
智能AI模拟“老中医”把脉

11月20日,记者探访了一家位于市区盈信广场附近的“中药奶茶”店,玉竹滋润茶、苁蓉暖阳茶、荷叶清身茶……走进店内,顾客立马能被这些听起来充满传统中式韵味饮品名字所吸引。最引人注目的是店内一台舌面诊仪,有好几名顾客正在排队。只见顾客吐出舌头,经舌面诊仪拍照并上传诊断后,页面上就出现了顾客属于平和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等不同体质中的哪一种,同时推荐了适合顾客体质的中药草本茶。


“顾客主要是年轻人,学生和上班族比较多,尤其是上班族,下了班就来买一杯。”该奶茶店店主黄女士告诉记者,这种为消费者量身定制“对症”茶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到店打卡。“经舌面诊仪诊断后,在等待饮品制作过程中,顾客还可以让智能脉诊仪把脉,进一步了解身体情况。”黄女士说。


图片记者体验智能脉诊仪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名等单的顾客刘女士把手放在了脉诊仪的诊断台上,只花了3到5分钟的时间,一份中医检测体检报告就发送到刘女士的手机上了。报告里不仅有刘女士气虚体质的诊断结果,还有针对她体质的个性化养生防病方案,如经常按摩百会、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多吃黄芪、山药、桂圆等食物。“太神奇了,连我胃病、失眠等老毛病都检测出来了,还给了我相应的中医经络分析和调理建议,真是‘未病先防’。”体验完脉诊仪后,市民刘女士感慨道。


据店主黄女士介绍,店里的中药茶饮、中药糕点都是在AI“老中医”诊断后,根据个体不同的身体情况推荐的,不同体质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饮品,如气虚体质的人,AI一般推荐“参芪能量茶”,痰湿体质的人,AI一般推荐“荷叶清身茶”。这种根据个人的体质差异来调配适合的中药奶茶,实现了个性化的养生调理,使中药奶茶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自身健康管理的需求。


以方入茶借药为源
养生茶拿捏“年轻胃”

中药是传统的,奶茶是年轻人所喜爱的

中药和奶茶的融合

其实是切中了年轻人的痛点

就是奶茶变得更健康了


当天,记者又来到江城区东汇城附近另一家“中药奶茶”店,看到这家店的茶饮分为小罐茶饮系列、养生烤奶系列、女神热饮系列和药食同源糕点系列,价格在16至22元之间。在店员的推荐下,记者选择了一壶女神姜枣烤奶,试喝下来发现,味道既有红枣的甜味,又有淡淡的奶香。店员在旁边介绍,这款奶茶具有养心安神、益气补血的功效,对女性十分友好。

图片

开一家“中药奶茶”店的初衷是什么?

记者采访了该品牌负责人许先生,“我们希望通过中药奶茶这一新‘赛道’,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接触中医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他告诉记者“中药奶茶”的走红体现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对于养生和健康的追求。而自己家里是开中药材公司的,对中药的选材和制作工艺都十分有经验。自己研制的“中药奶茶”不仅注重中药成分与奶茶口感的融合度,对于一些需要炖煮才能发挥药效的药材,会采用先煮后滤的方式,将药液与奶茶原液混合,既保证了药效的释放,又不影响奶茶的口感。


“饮品名字里有参芪两个字,听起来就很健康,正适合我这种养生人士。”李女士表示,自己点了一杯当归黄芪党参烤奶,喝起来有草药的香气,暖暖的很舒服,传统印象里中药又苦又涩,这种中药和奶茶的跨界结合体比较容易让年轻人接受。
尊重个人体质
茶饮虽好并非“人人适宜”
伴随中药餐奶茶逐渐“火出圈”
也有消费者表达质疑:
喝中药都要按照剂量服用
奶茶里的这一点点中药成分有用吗

对此,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赖逸贵表示,中药奶茶和草本饮品更多是起到一种辅助保健的作用,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药食同源,许多中药材既是药物也是食物,但不同的人对中药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如糖尿病和高血糖群体,就不适合喝本就属于高脂肪、高糖类的奶茶饮品,女性妊娠期或者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也不适合喝。因此,在饮用这些饮品时,消费者应该在医生或者店员建议下,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质特点进行选择,避免盲目跟风。

“年轻人越来越认可中药是好事,但是光靠一杯茶饮显然是不够的。”赖逸贵提醒,年轻人要拥有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当“熬最晚的夜,吃最贵的保健品”的“朋克养生族”,要尽量保持健康饮食、合理起居、积极运动,情绪上也要尽量乐观积极。



来源 | 阳江日报(梁驰)
图片|梁驰
编辑 |  何朋键

校对|孙星准

审核 | 张健青

终审 | 黄   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