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解海珠叫“河南”?答案在这口“井”里

图片

细看区街文化,再读清廉品格。井、松、雪,看似不相连的三者,因为岭南先贤杨孚,在广州市海珠区成为了串联起这座城市千年历史和优秀品格的关键词,发挥了“千年廉脉清风拂,明月甘泉照莲心”的文化引领作用。

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区纪委监委“打造区街两级1+18+N廉洁文化体系”的工作部署,海珠区赤岗街道全力打造“南雪清风”的廉洁文化品牌,推动廉洁文化进村入社,持续丰富拓展廉洁文化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图片

百姓爱其“廉”,“井”“雪”代代传

新港路下渡村东约一巷,有一个看似和其它珠三角古村落没什么不同的红砂岩古井。

然而其外观平常,来历却不平凡。经考究,这是岭南先贤杨孚故居后花园的用水井,后人尊称为“杨孚井”。

杨孚,字孝元,东汉时南海郡番禺县下头渡村人(今广州市海珠区)。公元77年,他以参加朝廷主办的“贤良对策”入选而获授为议郎,成为参与议政的皇帝近臣。

图片

杨孚是史载第一位有著作传世的岭南学者。他所写的《南裔异物志》是中国第一部异物志。他正直敢言、清廉不阿,建议朝廷奖励任用品格高尚的人,以廉洁作为考核和选拔官员的标准。

杨孚为官公正廉明,善于体察民情,深得百姓拥戴。他曾在今河南洛阳任职,传说回归故里时,把从河南带回的松柏种在广州珠江南岸下渡村的家门前。

隆冬时节,竟然大雪盈树,人们认为是杨孚品节端正,感动了上苍,将北方地气感召到南方来,故将其住地称为“河南”。后来广州人将珠江南岸(今海珠区)称为“河南”。杨孚故宅后花园的这口水井,则相传井底有4个泉眼,水量极大,水质甘甜。

图片

寄情于心,睹物思人。“杨孚井”和“南雪”的故事就一代代流传了下来,历经千年而不衰,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古井焕新彩,居民乐其成

走进下渡路,在下渡村东约一巷就能够清晰看到纪念杨孚的文化墙作品,上面详细地记载了杨孚的生平事迹以及相关文学作品。路过的游客、村民偶尔会停下脚步,驻足观看。

图片

图片

在杨孚宅第旧址上,可以看到这里有了新的改变:外墙作了整饰,指引也更加明晰。但杨孚井没有被围蔽,而是延续了和村民“无缝相连”的历史。

这种“没有围墙的文化展示”,或许更让村民高兴。下渡经济合作社吴郁彬介绍,这口井对于村子意义非凡。小时候,“村民都是用它来打水饮用的”。

图片

图片

他回忆,自来水入户普及以后,村民慢慢就不取井水饮用了,偶尔还是会有村民打水作梳洗等用途,“大家都知道这口井和杨孚有关,都会小心翼翼地保护”。赤岗街道对井进行保护开发,他形容,“村民都非常支持,这样可以让我们的下一代也记住这个了不起的人物”。

图片

下渡经济合作社谭志恩介绍,村人对杨孚井有着很深的感情,“小时候,长辈就教导我们村子里有这么一个伟人曾经住过。我是西约的居民。但我们会来东约看这个井”“随着年龄渐长,了解杨孚的事迹越来越多,就越为这段历史自豪”“对于现在街道围绕这个井打造社区文化品牌,我们是非常支持的”。

“南雪文化”将成为清廉赤岗品牌标识

“杨孚是岭南最早著书立说的学者,也是品行高洁的先贤。以其廉治为核心的南雪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赤岗街道纪工委负责同志介绍。

图片

该负责同志表示,围绕杨孚井已推出“井水边的廉洁课”,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廉润教育近在咫尺、就在居民身边。下一步,“赤岗街将以南雪清风廉洁文化品牌为引领,以红棉清风守护队为依托,以广州塔片区纪检监察联络站等社区站点为联系社区重要纽带和桥梁的‘1+2+N’品牌创建格局。创建清廉赤岗品牌标识,提升品牌辨识度和影响力”。

其中,赤岗街将强化“红棉清风守护队”点题监督的效果,推动日常监督常态履职。

“红棉清风守护队”由街道纪工委、科室(部门)、社区纪委、社区居委会等工作人员构成。街道纪工委设置“红棉清风守护队”常设办公室(社区纪检监察联络站),专门对接各队员。队员在各自的工作生活中对接触到的街道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和遵守廉洁规定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同时接受群众投诉,并及时将自己发现的问题线索汇报到“红棉清风守护队”办公室(社区纪检监察联络站)。

图片

社区廉洁文化实现“N”提升

据介绍,街道还将拓展廉洁文化阵地群建设。推进社区廉洁文化阵地建设,建设“墙、廊、角、室、园”的廉洁文化阵地群,丰富社区纪检监察联络站等阵地功能。通过理论宣讲、政策解读、交流讨论、畅谈心得等多种形式,展示赤岗党员群众系列廉洁文化建设成果,“面对面”“零距离”将清廉赤岗传递到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赤岗街还将持续运用“说、讲、诵、誓、警”等5种形式,说好“杨孚井”等村居廉洁故事,讲好纪法党课,诵读廉洁好家风,重温入党誓词,抓好常态化警示教育,以点阵式廉洁文化资源持续沁润社区群众文化生活。

联合出品|海珠区纪委监委 羊城晚报
统筹|李春炜 张健 贾蓉慧 文亚欣
文|记者 李春炜
图|王子桐
视频文案|文亚欣
拍摄|王子桐
剪辑|王炯勋
出镜|记者 郑紫薇
海报|文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