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一位名字远远没有沈括那般响亮,但绝对也能震撼到你。
我们感受一下他一生的研究范围就知道了。他的研究跨越了物理科学、机械工程学、海洋地理学、甚至是音乐、诗词、绘画、律法,可谓是把技能槽都给点满了。他就是我国科学技术史当中的隐藏大佬——燕肃。
燕肃出生于兵荒马乱的五代末北宋初,从小家境特别贫苦,他的父亲在他年仅6岁时便去世了,家中的生活全靠母亲给人缝补衣服换取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由于家中没有钱供他去读私塾,他便在家中早上帮工、晚上学习。燕肃对于书本与知识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四十六岁那年考中了进士,完成了儿时出人头地的理想。
可以说,燕肃的早年经历就是一个妥妥的励志故事,在那个出身就已经决定了人生走向的时代,他凭借了顽强的毅力以及对知识的渴望成功逆天改命。此后的燕肃去往了我国的各个地方出任知县,游历四方的他不仅造福了全国各地的百姓,同时也改变我国的科技史。
十年光阴观海潮
潮汐这种自然现象对于沿海居民的生产以及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了潮汐现象,用“潮”来指代白天时海水的涨落,“汐”来指代夜晚时的涨落。北宋时期的人们虽已发现潮汐是有规律可言的,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为了揭开这一自然之谜,他在沿海的州县做官时总是习惯于观察潮水的变化,而且这一观察就是十年。最终,他将他的观测与猜想汇编成了我国科学技术史上重要的著作——《海潮论》。
在这本书当中,他论述了潮汐的形成和太阳与月亮有关,并且指出了潮汐有着一月当中朔望潮大、上下弦潮小的规律,这在现在看来都是非常科学的论断,更加惊人的是,燕肃还对潮候进行了推算,给出了一个无比精准的数学计算公式,通过燕肃的公式可以精准推算每一天的满潮时间,而且是分秒不差的那种。而欧洲将潮汐时间计算到这一步已经是600年之后的牛顿时代了。燕肃将他在《海潮论》中的数据刻到了许多沿海城市的石碑上,以供当地的百姓进行参考。
《海潮论》的强大不止于此,书中还对钱塘江潮的形成原因做出了解释,在我国众多的入海口当中,唯独钱塘江的入海口特别大,这是为什么呢?燕肃称——这主要是由于泥沙常年沉积导致河床抬高导致的,以如今的角度来看,燕肃的解释基本是正确的,说他是地质学家我觉得并不过分。
除此之外,燕肃还完成了著名的海潮图,对宁波沿海每日潮候的推算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精确值,《海潮论》和《海潮图》中精确的数据,让现代的西方学者都为之惊讶。这两部著作为我国的渔业以及海上交通业提供了非常重要数据,直接促进了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
工程技术专家
除此之外,燕肃还是一位工程技术专家。在没有钟表的古代,人们多使用漏刻来计时,从唐代到宋朝初期,宫中使用的是浮箭漏刻计时器,这种计时器的误差较大、极其不准确,而时间上的误差又会催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直到燕肃的出现,我国的计时工具才得到了质的飞越。
燕肃改造的漏刻计时器采用了上下两个水池盛水,它的结构更加精妙并且制作起来也更加简单,因为漏壶上端的刻箭形似莲花,故取名“莲花漏”。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使用漫流系统的计时装置,前所未有的提高了计时的精度。通过莲花漏所呈的刻度,就可以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刻甚至是什么节气,燕肃每到一处做官,就会向当地的百姓介绍莲花漏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还将其刻在当地的石碑上供老百姓参考,后来,皇帝宋仁宗下令莲花漏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可谓是品质得到了官方认证。
莲花漏
燕肃在工程技术领域的贡献当然不仅限于此,古代在皇帝出行的时候有一种“指南车”,这种车的车身上有一个举臂的木头小人,无论车子怎么转动方向,小人的手臂永远指向南方,这样的话,整个车队都不会因为路况复杂而迷路了,听上去是不是很智能?可是到了宋代,这种指南车的制造技术已经失传了,很多造车专家都想要把这个技术复原出来,但一直都没有办到。而燕肃在看过了关于指南车的文献记载之后,很轻松地就将这种已经失传的技术成功复原了,并且在先人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良,自己制造出了一台指南车献给了当朝皇帝宋仁宗,在交给皇帝的奏书当中,他详细讲解了指南车的制造方法。
指南车
燕肃的发明创造标志着我国宋代在齿轮转动以及离合器运用上取得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成就,而欧洲直到19世纪才发现和运用这一原理,相比于我们晚了近一千年。如今燕肃献给皇帝的那辆指南车早已不知所踪,但奏书的内容却保留了下来,后人们根据奏书中的内容还原出了燕肃的指南车,并将其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中,让全世界敬仰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
燕肃同时还奇迹般的还原出了历史上的“记里鼓车”,这种车每跑一里,车上的木头人就会自动的击鼓一声,其功能类似于现代的汽车行程表。这种车辆的制造方法在当时同样已经失传,而燕肃靠着历史文献的记载就将记里鼓车复杂的机械结构还原了出来。燕肃还亲自动手制造过欹器,这是一种运用重心原理制造出来的工具,这种工具大家在博物馆当中或许会见到,一个支架中央挂着一个小杯子,这个小杯子当中的水如果比较少,那么他会呈一个倾斜的状态,水面大概到中央的时候,杯子正好是平的,而如果杯子当中的水过多,它会直接倾覆过来让水全部洒出来,尔后再回到原状态等待重新注水,这种工具可以用于农业灌溉,也可以用作收藏,提醒收藏者若胸中无物,则无法安身立命,若过于自满,则会覆于一旦。
记里鼓车
“全能”
同时,燕肃还是一位精通绘画的艺术天才,燕肃在我国的山水画历史上有着非常之高的地位,他作画总是登山涉水、师法自然,在自然环境当中取得想要的素材之后才会动笔。我国艺术史上有一种画风叫做“文人画”,这种绘画风格有别于宫廷画,画家一般都取材于山水、花鸟,抒发个人的“性灵”,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画”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一般认为,王维是文人画的创始者,燕肃则是文人画的先驱之一。
燕肃传世的文人画作甚多,他所绘制的《寒林屏风》被誉为“绝笔”,当时的一些重要的建筑当中,都会收藏燕肃的绘画作品,例如故宫当中就收藏了燕肃的《春山图》、《寒岩积雪图》。就连国外都可以找到他的四十多幅画迹,可见其影响之广。画坛的行家对燕肃的评价是:“登怀味象,无会神通”、可以与绘画史上的王维,李成媲美。
此外,燕肃最可贵的一点是,他的思想格外的开明,甚至放在他们自身所处的时代当中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出任临邛知县的时候,燕肃发现这里的衙役在下乡给被告人传讯的时候,总是会敲诈勒索,贪污受贿,更有甚者贪不到钱就特意制造冤案。在审讯过程当中,也经常会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只要被告钱交的够,就能免受牢狱之灾。燕肃决心一定要从根本上革除这种弊端,而其关键就在于取消衙役传讯的制度。在当时,社会上“祖宗之法不能变”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多人觉得燕肃这么做是伤天害理的,然而燕肃并不在意这些,他颁布了一个新规定,原告人只需要拿着一个写着名字的木牌自己去传唤被告人就可以,不需要再用什么衙役传讯了。这样,原告肯定会非常认真的执行工作,因为那是他自己的案子。被告被传讯之后若不能按时到庭,就将受到惩罚,所以也没法用什么金钱贿赂的方式蒙混过关。
燕肃任考城知县的时候,看过了各种各样的刑狱案件,他发现那些执行死刑的案件当中有不少的冤案,有些人会靠着贿赂主判官冤枉好人,甚至还有无罪之人代替有罪之人受死的情况。燕肃觉得这种关乎于人命的案子必须要慎重,于是他奏请皇帝:凡是被判处死刑的犯人,无论罪名,都可以进行一次上诉,不能像之前一样一判处死刑就对犯人“斩立决”,而是要经过复审后再处决。
皇帝在听了他的建议之后选择了采纳,一时间,有很多人进行了上诉,燕肃在参与复审的过程当中秉公执法,铁面无私,丝毫不怕别人的报复,纠正了很多的冤假错案。同时严惩了那些徇私舞弊陷害好人的官员。王安石曾经写诗称赞燕肃是“奏论谳死误当赦,全活至今何可数”,表示燕肃靠着一篇奏折救活了无数人的命,实在是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我国如今的法律和燕肃当初的改革是差不多的,被判处死刑的犯人都拥有一次进行上诉的机会,为了防止错杀,法律上也有着特别的死刑复核程序。
燕肃不仅博学多才、秉公无私,而且从来都不宣扬自己,他的《海潮论》虽然被刻在了沿海城市的石碑上,方便了无数百姓的生活,但是他却从来不曾在石碑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是后人在考证历史的时候,才发现这是燕肃所为。
1040年,80岁的燕肃悄然离开了人世,纵观他的一生,他出身寒微却靠着自身坚韧不拔的毅力走上了巅峰,又在身居高位的时候坚守了自己的底线。他终其一生都为人谦逊、公正严明,用自己的智慧回报了那些支持他的平民百姓,丝毫不惧怕外界的质疑声和报复。他是一位集中华优秀品格于一身的“天才”,他的名字,必将永远在史册上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