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作为一名外交官,在四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我有幸在世界各地见证了许多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每一种文化都有她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于我而言,无论身在何处,要是能听上几段来自故乡的上党梆子、上党落子,还有襄垣秧歌剧,便能体会身心与精神的双重满足。
让我惊喜的是,11月8日,在北京国声剧场内,来自山西长治潞城的红旗剧团进行了一场精彩演出,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沉浸在浓郁的乡土情怀与戏剧魅力之中。
当晚,剧团为我们呈现了上党落子经典剧目《卖苗郎》。这部已被列入国家非遗传承剧种的传统戏曲,以其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也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家乡。
红旗剧团,这个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剧团,从抗战时期的“抗战剧团”到“大众剧团”,再到解放后的“红旗剧团”,它的每一次更名都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奋斗。作为地地道道的乡土剧种,上党落子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为上党地区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剧种之一。
《卖苗郎》的剧情虽然并不复杂,但它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感染力却令人震撼。剧情以太康三年大旱大涝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柳迎春在丈夫进京赶考六年未归、家境贫寒的困境下,为了生计和公公的生存,忍痛将儿子卖给路过的官员的感人故事。
剧中,王凤凤饰演的柳迎春以其荡气回肠的唱腔和真挚感人的表演,将母子离别的悲愤场景演绎得淋漓尽致,令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许多人甚至在母子分手的那一刻泪湿衣襟,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肝肠寸断的场景。
而剧情的后续发展更是扣人心弦:
苗郎的父亲周文选在考中状元后,曾派人回家打探消息,怎料被阴险的师爷利用。为了撮合周文选和丞相的女儿,师爷派人杀死了周文选派回家乡打探消息的人,又谎称受周文选委派,拟杀死柳迎春和公爹。多亏船工相救,柳迎春和公爹方得脱险。此后,周文选便与家人失联多年。直到苗郎长大为官,衣锦还乡,巧遇母亲拦轿告状,才得以真相大白,全家团聚。
整个剧情连贯,感情流畅。演到悲愤之处,激越的唱腔总能引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对于像我这样的上党人、长治人来说,这些充满乡土气息、反映当地民情风俗的戏曲,不仅是我们从小听着、看着长大的文化记忆,更是我们内心深处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热爱。
犹记得儿时每当唱戏的时候,全村人都会出动,甚至到附近各个村子去看戏。这种对戏曲的热爱和执着,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减退。
记得90年代初,我在非洲工作的时候,每当想起家乡的戏曲,心中便充满了无尽的思念。有一次,得知有我们长治的医疗队要去轮换,我便恳求他们为我带两盒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的磁带来。在异国他乡,听着那熟悉的唱腔,我仿佛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
从此,只要外出驾车,我都会放上几段上党梆子、上党落子和襄垣秧歌剧,让它们陪伴着我度过每一个思乡的时刻。沉浸于那熟悉的戏曲唱腔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不仅是我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的情感表达,更是我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和自豪感的体现。而戏剧中所蕴含的家乡人民憨厚朴实、坚韧不拔的精神,也一直鼓舞着我,在此后的外交工作中踏实进取、砥砺前行,时刻提醒我在不同的外交场合要坚定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形象,更要传递人民的声音和情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
如今,在北京国声剧场再次听到那熟悉的乡音,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和激动。这场《卖苗郎》的演出,使我不仅重温了那段难忘的记忆,更深刻感受到了家乡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相信,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在我们心中永远传承下去。
- END -
作者 | 张国斌
图片 | 作者提供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贾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