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酒”寻周记 探源礼乐文明】宾礼之酿 酒在宾礼中的交流与友谊

图片

在以礼制作为社会规范的西周,无论祭祀、婚丧还是接待宾客几乎都有酒的味道。

“呦呦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诗经·小雅·鹿鸣》就清晰描绘了周王宴会群臣宾客时的景象,甘美的酒水则是这场宴会欢乐的“催化剂”。然而,即便是宴会宾朋,周人仍不能丢掉一个“礼”字,为此还制定了专门的礼仪制度——宾礼。

图片

宾礼为西周“五礼”之一,主要用于接待宾客,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体现了古人对宾客的尊重和礼遇。《周礼》云:“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宾礼是邦国间礼遇亲善的礼节。具体来说,也就是各路诸侯朝见天子、诸侯间相互会见以及使臣往来的种种礼节。由于时间不同、形式不同,宾礼又分成了八种,春夏秋冬四季的朝见分别称之为“朝”“宗”“觐”“遇”;平时有事,天子随时召见诸侯,称为“会”;天子大会诸侯,称为“同”;天子派使者去询问诸侯,称为“问”;诸侯的使者一起去拜见天子则称为“视”。周代宾礼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各种礼节仪式来申明君臣之间的关系,同时加深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日常交往与情感交流。

常言道:“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周代宾礼虽然名目、程序、规格和礼物不同,但无论迎送都离不开一物,那便是醇香的美酒。

周人专门设立管理酿酒的酒正、酒人、浆人等官职,以此可以断定西周及其诸侯国的酿酒业也十分发达,而酒作为礼仪活动中承载礼乐精神的媒介,在“朝”“宗”“觐”“遇”“会”“同”“问”“视”各种重要场合都有它的身影,酒已经成为周人重要礼仪活动的“必需品”。

图片

高足杯

“然古人饮酒,非仅止于口舌之乐,更在于社交规范与情感交流。”宝鸡周原博物院工作人员权瑞雪介绍说,周代酒礼文化是建立在商因酒而导致荒政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因此即便是接待宾客也讲究克己复礼,对整个宴饮过程有一定的礼制要求。比如,场合、身份不同,饮酒的礼仪以及所用的酒和酒器不同;宴饮之中须遵循“三爵礼”,即饮酒者必须遵守一定数量的规定,最多不可超过“三爵”;设宴的座次安排也都有严格规定……这些都是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试想,在周王大宴诸侯使臣这样庄重的场合上,如果没有规范指引,一旦饮酒过度或者行为姿态不雅,岂不贻笑大方。同时,酒在宴会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它可化干戈为玉帛,可以在你来我往、觥筹交错间,增进情感让关系更加融洽。总而言之,宾礼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文化,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人文品格和精神气度。

泱泱华夏,礼传千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宾礼范围逐渐扩大,不仅是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甚至普通人之间的交往关系都被纳入了宾礼的范畴。曾经周天子会见诸侯使臣的繁琐礼节被简化,礼仪规范的细节不再深究形式,宾礼成为一种常见的礼节仪式,走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然而以美酒待客这一观念历经三千多年却依然如故。

图片昔鸡卣、昔鸡尊

从古至今,以酒待客的佳作更是脍炙人口:“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眉。”“嘉客至,一酌散千忧。”“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文人墨客以酒为媒,抒发胸臆,创作诗篇,凸显了酒在宾客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主人的素养和待客之道。

有宴必然有酒,酒是情感的纽带,也是宴席间不可或缺的“黄金配角”。如今,在周原旧地,选择一款醇香可口的美酒,并以最佳的方式呈现和享用,仍是迎接贵客时必不可少的仪式。西凤酒传承周原人的酿酒基因,以其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的独特风味,成为西府人待客的首选。

一杯酒,宾主尽欢,一份情,以礼相待!

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菲

图片

编辑: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