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对于多灾多难的犹太人来讲,二战期间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其中欧美国家遭受的打击最深,由于各国政府应对无力,所以导致失业率攀升、通货膨胀加剧、民众生活异常艰难,崇尚暴力夺权、盲目排外的极右思潮随之肆虐。由于欧洲国家长期盛行反犹思潮,每每遇到危机之时便会拿犹太人当“替罪羊”,因此居住在这里的犹太人,便再次成为被迫害乃至屠杀的对象,尤其以纳粹德国为甚。
犹太人遭遇纳粹德国的残酷迫害乃至屠杀
据战后统计,整个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国内及其占领区共屠杀了近600万犹太人,占全世界犹太人总人口的1/3。截止1945年,德国和奥地利原有的33万犹太人仅4万人生还,波兰的350万犹太人只剩下7万余人,罗马尼亚的65万犹太人仅剩下25万人,荷兰的14万犹太人只剩下3.5万人,而希腊的7万多名犹太人仅1.6万人幸存,在乌克兰则有90万犹太人命赴黄泉。暴行令人发指!
其实,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自1933年上台之日起,德国便陆续颁布一系列迫害犹太人的法律,先是剥夺其公民权、财产权,进而又将他们集体送进集中营囚禁。随着德国吞并奥地利,纳粹政权开始将魔爪伸向居住在他国的犹太人。不过,考虑到国际社会的压力,纳粹德国规定,只要犹太人获得第三国入境签证(即所谓的“生命签证”),他们就可以平安离开德国和奥地利。
希特勒正在发表仇恨犹太人的演讲
有鉴于此,1938年7月,由美国总统罗斯福召集、32个国家参加的犹太难民问题国际会议在法国的埃维昂莱班召开。然而,与会各国都不愿接受犹太难民,甚至不肯通过一份谴责德国虐待犹太人的决议。正是在那一年,满载犹太难民的“圣路易斯号”客轮远航美洲避难,竟然连吃古巴、美国、加拿大三国的“闭门羹”,无奈原路返航。此时,欧洲犹太难民无疑成为世界的“弃儿”。
“圣路易斯号”事件在美国激起强烈反弹,犹太工会发起大罢工,要求罗斯福政府改变对欧洲犹太难民的态度,否则他们将在来年的总统大选中,改投共和党候选人的票。由于犹太人在美国势力极为强大,罗斯福被迫改变政策,同意接受部分犹太难民,并将计划告知德国政府。由于当时德美之间关系尚可,德国政府无法拒绝美国的提议,便只能答应下来。
时任美国总统小罗斯福
为此,德国在争得苏联的同意后,决定将犹太人先行递解到苏联,然后经由中国赶赴美国。然而,苏联却提出苛刻的要求,需要犹太移民必须持有“第三国”签证,否则将拒绝他们入境。为此,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跟伪满“公使”吕宜文协商,希望伪满能为犹太难民发放签证。吕宜文答应里宾特洛甫的建议,并将此事交给精通俄语的“公使馆领事兼书记官”王替夫来办理。
王替夫是吉林省永吉县人,毕业于哈尔滨法政大学, 1931年考进伪满“外交部”。从1932年8月开始,王替夫任职于伪满驻德公使馆,起初担任“公使馆领事补”,后因成绩突出,被提拔为“公使馆领事兼书记官”。王替夫驻德期间,跟德国军政高层广泛结交,先后12次拜会希特勒,并曾参加过他的五十岁寿宴,由此颇受德国政府上下的看重。
王替夫年轻时与妻子的合影
王替夫接受命令后,即刻与美国犹太人共济会会长托马斯(常驻美国驻德大使馆)接洽,开始办理签证事务。由于当时王替夫已得知德国准备兴建集中营,以便大规模消灭犹太人,所以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要求托马斯每天务必给他送来大量的护照来签发,最多时达100份。就这样,到当年8月份时,经王替夫之手签发的“生命签证”,已经有7000多张。
二战爆发后,纳粹德国在万湖会议上制定出臭名昭著的“最终解决方案”,即对欧洲犹太人实施集体灭绝政策。在这种情况下,里宾特洛甫召见吕宜文,暗示伪满当局停止对犹太难民发放签证。此时,由于秘密发放的签证数量越来越多,王替夫的行动也开始引起伪满当局注意,为了不影响与德国的关系,上司一再责令他停止发放签证,但均遭无视。
由王替夫签发的“生命签证”
伪满“外交部”高层对王替夫的抗命之举非常愤怒,决定将他召回调查。1940年5月,王替夫在伪满当局的严厉催促下,被迫奉调回“国”。然而,就在火车开动前的一刻,王替夫依旧在忙着为聚集在车厢外的犹太难民发放签证。据不完全统计,在将近2年的时间里,王替夫至少向1.2万名犹太难民发放了到中国避难的“生命签证”,使他们逃脱纳粹政权的屠刀。
就在王替夫拼命救助犹太难民之际,他的同胞何凤山也在做着同一种善举。
何凤山是湖南省益阳人,1921年考入长沙雅礼大学(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1926年考取慕尼黑大学公费留学生,在德留学5年后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1935年,何凤山进入外交部工作,1938年出任驻维也纳总领事,就在这一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基于人道主义精神,何凤山决定为滞留在奥地利境内的犹太难民发放“生命签证”,让他们借此到中国上海避难。
何凤山
然而,由于老蒋领导的国民党政府跟德国关系要好,不仅大量采购德国武器,还使用德国人充当军事顾问。正因如此,驻德大使陈杰担心给犹太难民发放“生命签证”会得罪德国,所以严禁何凤山这样做。然而,何凤山不忍心看到犹太人横遭屠戮,良知驱使他决定违抗上司的命令,从担任总领事开始,便开始大量的发放“生命签证”。
随着德国收紧犹太难民离境政策,何凤山的行为引起当局的不满,为此,德国以中国总领事馆的办公楼是犹太人财产为借口,没收了房子。此后,何凤山自掏腰包将领事馆迁往他处,并继续坚持发放签证。1940年5月,何凤山奉调回国,但就在火车开动前的一刻,他依旧在忙着为聚集在车厢外的犹太难民发放签证。
由何凤山签发的“生命签证”
据不完全统计,在将近2年的时间里,何凤山至少向4000名犹太难民发放签证。这些逃难至上海的犹太人主要居住在虹口,尽管当时的中国正遭遇日寇侵略,上海居民的生计无比困难,但仍然给与犹太难民无私的帮助。直到1948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重建以色列国,并呼吁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返故土,在沪的大多数犹太人才响应号召,离华赴以。
总之,在王替夫、何凤山的全力帮助下,至少1.6万名犹太人逃出纳粹政权的屠刀,他们或远赴美国,或前往中国上海避难,从而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无论如何,王替夫、何凤山都是以色列必须感激的恩人。只是,这两位“中国版的辛德勒”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
日本投降、伪满垮台后,王替夫被苏联关入集中营长达12年,被押解回国后,又因“汉奸”的身份被下放22年。王替夫的晚景十分凄凉,为了生存,70岁之后去做更夫,一干便是10年。上世纪80年代,王替夫的状况得到改善,被聘为黑龙江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馆员,并帮助国家培养千余名外语人才。2001年7月13日,王替夫病逝于哈尔滨,终年90岁。
晚年的王替夫
在担任文史馆馆员期间,王替夫在口述作品《伪满外交官的回忆》中,曾提及为犹太难民发放“生命签证”一事。不过,由于这本书流传范围很有限,加之王替夫不愿过多宣传此事,直到世纪之交,以色列统计二战期间有多少犹太难民拿到“生命签证”时,才偶然发现王替夫的名字。可惜,此时王替夫已经悄然离世,无缘接受以色列政府的当面致谢。
相比王替夫,何凤山的境遇明显要好的多。
何凤山奉调回国后,担任外交部情报司司长,之后又陆续担任驻埃及、墨西哥、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国大使。1949年,何凤山前往台湾,1973年退休后前往美国旧金山定居,并将自己的经历写成《外交生涯四十年》一书。在该书中,何凤山曾提及“生命签证”一事,并用平静的笔触写道:“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的。”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何凤山塑像
1997年9月28日,何凤山在美国病逝,终年97岁。对于“生命签证”一事,何凤山在生前从未进行大肆宣扬,直到他去世后,女儿何曼礼在《波士顿环球报》刊出讣告时才提及此事。美国犹太裔历史学家索尔看到报道后,立刻致电何曼礼询问此事,并联系到当年犹太难民及其后裔,从而觅得何凤山的亲笔签证。至此,这段尘封近60年的惊世善举才浮出历史的水面。
为表彰何凤山的义举,以色列政府在2001授予他“国际正义人士”称号,并将他的名字刻入犹太人纪念馆的“国际义人园”里。4年后,联合国送予何凤山“中国的辛德勒”称号。不仅如此,至少两位以色列总理(巴拉克、沙龙)向何凤山表达由衷的敬意,其中沙龙甚至称“何凤山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参考书目
1.王替夫:《伪满外交官的回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何凤山:《外交生涯四十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王替夫口述,杨明生整理:《见过希特勒与救过犹太人的伪满外交官》,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