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及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广州站地区规划》)《中大纺织商圈发展规划纲要》等重磅规划先后发布实施,广州针对两大时尚商贸“重镇”启动了新一轮升级规划。
在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趋势持续显现背景下,广州时尚商贸产业、专业市场有了哪些新动向?南都记者近日发现,在这两个商圈,已有市场企业主积极探路转型。
现状
服装业整体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近年来,受国际贸易摩擦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冲击,国内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贸易面临挑战。在广州层面,纺织服装行业批发额自2020年后也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近5年市场规模明显萎缩。
据戴德梁行统计,广州火车站周边的流花、站西等商圈聚集了超过30家时尚商贸类专业市场,市场经营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总商户近9000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报告显示,当下广州商贸类物业市场近五年在承压下已出现一定面积空置,昔日“一铺难求”局面不再,尤其在高楼层物业出现降租、转手等情况。
“广州服装市场与国内其他代表城市服装市场相比,需更进阶发展。”戴德梁行商业部助理董事孙斌指出,目前广州知名服装品牌首发展示端口向外流失,作为小众设计师品牌主力渠道的买手店数量较少。《中国买手店研究报告》显示,广州买手店数量(48家)远低于上海(197家)、北京(168家),甚至低于杭州(54家)。另外,流花服装商圈商贸市场也面临着对外出口下滑的压力,内需成为新增长趋势。
“过去,广州火车站周边的产业以传统商贸批发为主,流花商圈成为广州重要的贸易名片,依托‘商贸带订单、订单带制造’模式,成为支撑广东服装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孙斌表示,随着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商圈也面临着品牌难以提升、空间难以匹配等问题,《广州站地区规划》提出,以广州产业的总体布局要求为目标,以枢纽为牵引,实现传统商圈的转型发展。
动向
专业市场多维度转型
在系列政策和机遇引导下,南都记者发现,已有企业主体正主动探路,将传统服装批发的客流、货流优势引入微旅观光体验、时尚设计工坊、社交消费场景等多元业态,将“流量经济”转化为“留量消费”。在推动专业市场转型方面,已不仅限于产业转移的单一路径,而是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改革。
作为广州火车站商圈站西片区的后起之秀,2008年开业的汇美国际服装城曾一度引领广州时尚商贸圈的创新风潮。就在近日,鸿胜集团作为“汇美”品牌创始团队,主动引流时尚商贸“上楼”发展,孵化打造了首个共创型时尚灵感产业社区品牌——汇美FCC(Fashion Creativity Community),开启广州服装专业市场产业社区化转型的首次尝试。
据汇美FCC创始人陈思敏介绍,此次将“共享社区”概念引入服装专业市场,是希望打造出以流量赋能品牌,用社区凝聚产业链的创意空间。据了解,FCC不仅是一个时尚产业办公及展示空间的品牌,也是推动转型及孵化创意的时尚服务品牌。
广州火车站商圈。
“全国纺织看华南,华南纺织看中大”,全国最大的纺织面辅料交易基地的中大商圈亦同样面临城市化进程、竞争力不足等的挑战。其龙头载体红棉中大门除了在硬件和园区服务上升级赋能,也在探索融入青年社交消费圈的新路子。
南都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园区向中大商圈乃至整个广州的年轻社群“打开”,项目在园区出入口释放了一块近5万平方米的场地,以“山系运动”和青年文化为主题塑造新一代“非标”商业街区——“城市之丘THE HILLS”。
城市之丘计划于今年12月开门迎客,“打开”了原有封闭的旧厂房墙壁,可供消费者或歇息社交;原有园区停车场开辟成标准的滑板场,与园区建筑围合成活动广场。在业态引入上,咖啡茶饮、Live剧场、潮流策展零售等已悉数进场。
声音
广州时尚商贸迈入非标化进程
“这些动向说明,当前以火车站、中大等地为首的商贸市场集群,正在孕育着新一轮‘非标化’发展苗头。”孙斌表示,汇美FCC、中大门城市之丘等载体的改造入市,意味着专业市场转型将会从跳出市场本身,接纳更为多元的业态和功能,以开放、共享的社区空间,辐射产业链以外及更多外延的消费者、从业者。商贸市场非标化转型现象的多点开花,其实也契合以“大消费”撬动“大产业”发展的上位规划目标。
感性城市大湾区负责人梁懿月表示,目前,广州服装专业市场业主正积极求变,改变传统“甩手房东”经营惯性,而是投入更多资源、产业内容到物业内,与商户、消费者持续共创运营,这是当前商贸市场能够持续“活下去”的关键。
采写:南都记者 伊晓霞 实习生 陈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