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处河西走廊西部的玉门,有几处地名,或因口传,或因误读,或因相邻村人相互揶揄,有了错误的解释,“下西号”便是其中之一。
要想了解“下西号”等地名的来历,就必须沿着历史的轨迹,进入时间的缝隙,在近代地缘变迁的纷繁尘烟中,去找寻属于它最真实的解读。
清康熙年间,驻牧伊犁的厄鲁特四部之一准噶尔日渐强大,有了不臣之心。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其首领策妄阿拉布坦率众侵袭哈密,意图非常明显——哈密只是他北上东进的第一站。军报传来,“康熙帝命西安将军席柱、甘肃提督师懿德等领兵援剿,命富宁安率侍卫部队前往总统调度,许以便宜调遣。”(《清实录》)此时的富宁安任吏部尚书,“兼管仓场事”。他是将门之后,颇知兵。“授侍卫,任佐领,迁骁骑参领,兼管火器营事”没几年,康熙便在两年(公元1705年—公元1707年)之内连下三道诏令,富宁安从正黄旗汉军都统升为左都御史,又擢为吏部尚书。尤其在吏部尚书的诏令文书上,康熙对富宁安的德行、孝道赞不绝口。由此看来,富宁安深得康熙信任。没过多长时间,“策妄阿拉布坦引二千余兵逼近哈密,为驻防游击潘至善率绿旗兵二百所败,溃走。”记住,是溃走,并没有消灭,策妄阿拉布坦返回吐鲁番。“五月,富宁安至甘州,同席柱奏言:‘吐鲁番与哈密接壤,系准噶尔部咽喉要地,当先取之。大兵秣马五旬,应齐赴巴里坤,从哈密之北大山后乌兰乌苏路进兵辟展,越山取吐鲁番,相机进剿。’康熙帝命至巴里坤择水草佳处驻兵。次年,命回驻肃州,整理好粮饷战马。”这是《清史》中的记载。
按康熙要求,富宁安兵至巴里坤,只驻防,未进剿。要知道,那是战端初开之时,对峙的双方,都在厉兵秣马,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彼时肃州以西的数千里之地清军并无实际控制,而任由青海和硕特诸部游牧。如果策妄阿拉布坦挥师东进,和硕特难保没有不臣之心。若两部会合,东入嘉峪关,则河西必失。河西失守,则中原门户洞开。康熙觉察到这一情况后,遂作出了命富宁安“回驻肃州,整理好粮饷战马”的决定。
康熙的这个意图比较明显,就是隔阻策妄阿拉布坦东进与和硕特诸部会合,并建立前沿军需基地,保证向西用兵之路畅通。因为吏部尚书富宁安还“兼管仓场事”,粮草战马调剂,于他一来方便,二来也在分内。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富宁安率所部兵马入玉门关(当时的玉门关在今双塔)巡进至肃州西布隆吉尔、达里图(今玉门镇)、西吉木(今赤金)等处时,此地驻牧的和硕特各部纷纷内附南迁。富宁安察此地紧要,于是奏请分兵驻扎,行兵屯。他在布隆吉尔以东布防旗兵两营(红旗、皂旗)巡查警戒,又令在达里图筑城驻防,沿线筑墩瞭望传讯,建立起有效防线。同时在达里图西北二十里,便利开垦浇灌的芨芨滩以南,驻步军一镇,专事垦种。在沙岗北十里水草丰茂之处,驻马兵一镇,由西向东相隔六里,依次设立西红号、下西号、下东号三个基地,修建马圏,专事调养军马。这两镇总兵驻扎之处,便有了新的地名“南阳镇”“川北镇”。这三个养马基地,通俗的叫法就是马号——公家养马的场所。随后各地陆续调拨来的马匹,都在这里饲养调教。为拱卫驻地和防线,护卫军马安全,富宁安又令在塔儿湾筑军堡一座,派兵驻守。之后十数年,这“三号”都是清军西进的军马调配转运基地,也为军用驮畜、探报、驿马、兵屯用畜提供保障。平准战争结束后,上述“三号”功能渐弱,转交地方开始民屯,但这几个带“号”的地名,却一直沿用下来。
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达里图筑城完毕,富宁安将“整理好粮饷战马”等一应军务进展情况据实上奏,并请康熙为新城赐名。康熙对富宁安的一系列军需调备非常满意,遂为新城赐名靖逆城,授富宁安靖逆将军,命仍驻军巴里坤,与振武将军傅尔丹、副将军祁里德等分路出兵击敌。后又命甘肃巡抚绰奇勘阅肃州以北、嘉峪关以西可耕之地,着手“移民实边”。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根据富宁安之请,在“西吉木设赤金卫,在达里图设靖逆卫,各添设守备一员,设靖逆同知领之。寻增设通判,治柳沟。”(《清实录》)靖逆守备驻塔尔湾堡。
雍正即位后,富宁安被授武英殿大学士,仍驻巴里坤管理军务。
平准战争期间,为就近筹集粮草,确保肃州至哈密运输线的安全,清政府在“兵屯”的同时,并行“移眷驻防”之策,开始了“兵屯”与“民屯”相结合的开发方式,着力经营嘉峪关以西的疏勒河流域。根据当时田制,“初设官庄,以近畿民来归者为庄头,给绳地,一绳四十二亩。其后编第各庄头田土分四等,十年一编定。十丁设一粮庄,庄给地三百响,晌约地六亩。”(《清史》)清政府的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阻遏了青海和硕特势力在嘉峪关以西的发展,有力支持了清代的平准战争。
以上便是玉门辖区内下西号、下东号、官庄子、红旗、南阳镇、川北镇、中渠、东渠、南门等乡村地名的由来,也是疏勒河冲积扇东北缘粮庄林立的原因。这些星罗棋布的粮庄,延续时间较长的有王家小庄子(黄闸湾)、刘家庄(西沟)、陈家庄、胡家庄、李家庄(西红号)、王家大庄(下西号)、周家庄(石河子)、张家大庄、王家庄(下东号)、高家庄、赵家庄(塔儿湾)、陈庄家、马家庄(红旗)、贾家庄(东渠)等,它们也是后来玉门西部片区乡村形成的基础。
“雍正元年,复置沙州所,筑布隆吉城,设安西同知治焉。三年,省靖逆同知,徙通判治其地,仍领二卫,旋升沙州所为卫。六年,徙安西厅治大湾。乾隆二十四年升府,置渊泉县附郭,省靖逆通判,并赤斤卫置玉门县。二十五年,以沙州卫为敦煌县、省渊泉入府治。二十八年,降直隶州,隶安肃道……领县二。”这是《清史·地理志》“安西直隶州”条目下,关于玉门变迁的记载。由此可知,靖逆城是清代开国以后,在嘉峪关外修筑的第一座县城——玉门县,其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作用,早在三百年前就已经显露无疑。
来源:《酒泉日报》
作者:王新军
编辑:李月辰帆 审核:王锐仁
终审:李爱龙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