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如何用手机?失明者的手机世界

作者|祁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专业硕士)

指导老师|袁光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运营|杨溢

责编|黄玺澄

图片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曾被忽视的群体——盲人,正悄然迎来智能手机使用的全新篇章。随着一系列专为盲人设计的手机应用与技术解决方案的问世,他们跨越了视觉障碍,享受着信息获取的平等权利。使用手机已不再是健全人的专利。

2020年,未来编辑部·南大新传曾发布过一位研究生的毕设作品节选《失明者的手机世界》,今天(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值此契机,重发旧文,以便读者朋友们能够了解盲人的生活。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对盲人群体的关注、理解、行动。

图片

失明者的手机世界

90后的内蒙古小伙张超玉, 平日会通过手机上的音频App去“看”一些无障碍电影,“现在喜马拉雅上也能找到一两百部无障碍电影的资源了”,张超玉说,线上渠道的拓展让日常生活便捷了很多。

视障群体通过线上资源克服一些线下障碍,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智能手机上安装的读屏软件。

读屏软件或者屏幕阅读器是专为视障者或视力有障碍的人设计的屏幕朗读软件,将屏幕上的文字等内容通过语音合成等功能转化为声音播放,视障人士通过声音指示进行相应操作即可。大众常使用的手机品牌如小米、华为、联想、三星等型号都支持安装。

张超玉第一次使用智能手机,是在初中,当时听说智能手机可以使用qq聊天,便向父母要了一部诺基亚。随着手机及系统的更新换代,张超玉使用过安卓手机,再到如今的苹果手机。对于手机的选择,张超玉不太赶“大屏幕”的潮流,“因为再大的屏幕,我也看不见”,张超玉更注重手机的反应速度。他喜欢小屏幕,因为手指在屏幕上寻找操作按钮时,准确率会更高。张超玉目前使用的手机是苹果8,屏幕尺寸是4.7英寸,一只手拿手机刚刚好。

2013年,从盲人学校毕业以后,张超玉就和同学从老家内蒙古去了南京,后来又独自一人来到了北京,目前在一家按摩店做按摩师。按摩店的营业时间是从早上9点到晚上11点,一周有一天可选择性的休假,但工资收入主要靠提成,如果休假,就少了一天收入,因此很少休息。

工作之余,张超玉最大的爱好就是读电子书。苹果手机只要在设置里打开旁白,就可以自动读屏。轻点一下是选择图标;轻点两下是操作;单指从屏幕底部边缘向,上滑动直至感觉到第一次振动,然后抬起手指便可前往主屏幕等。看电子书时,双指在屏幕下滑一下,旁白就会按照每一页从上到下的顺序阅读,读完也会自动翻页,当然,语速也是可以调整的。

张超玉刚开始接触触屏手机时,有学过一些教程,包括从怎么双击识别图标开始,慢慢学会了触屏手机的操作。后来换成苹果,因为已经熟悉了操作路径,再加上手机自带的文档教程,上手很快。如今一些常用的手机软件,像淘宝,百度地图、滴滴打车、新闻客户端、微信、QQ等软件,操作起来和普通人一样熟练,也因此,生活方便了许多。

2019年7月,张超玉曾参与由北京视障者服务中心组织的智能手机应用培训班,负责教北京地区一些年长的视障者使用智能手机,包括如何使用一些常用软件,如外卖、购物等涵盖衣食住行的手机应用。利用每周一次的休假时间,张超玉去往北京丰台、西城区等居民区,上门教授年长人士使用智能手机,一天可以完成两户人家的培训。

张超玉加入了一个“无障碍探索与交流”QQ群。“我们平时在使用软件时,遇到的一些不方便和问题都会在这个QQ群中提出来,每个月会有专人整理群内意见,之后集中反馈,有的问题已解决,有的问题待解决。”张超玉说。

2015年,无障碍测试被写入淘宝的产品规范,淘宝也成为国内第一个将信息无障碍测试纳入产品发布常态化流程的互联网产品。而视障群体之所以能自如地使用淘宝软件下单、购物,得益于一项技术——读光OCR。读光OCR基于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能够将商品详情中的图片以及图片中的文字转成语音,帮助视障人士实现“听图购物”。

2019年,字节跳动上线抖音和火山小视频的无障碍版本,这意味着,视障用户也能正常观看短视频了。用户只需打开手机里的读屏功能,就可以自由播放抖音与火山小视频APP里的任意一个视频,还能评论、转发、点赞、关注视频作者。

今年24岁的吴旭东是北京某艺术团的一名二胡手,在此之前他曾是贝斯手。热爱音乐的他同时也是抖音的深度用户,有时间他就会打开手机刷抖音。因为现在在学吉他,他关注了抖音上的一些吉他培训机构,有时间就跟学一下指法。他常觉得抖音有穿越时光的魔力,“以为只是刷一瞬间,没想到半小时过去了”,吴旭东感叹道。通过抖音,他希望能与世界有更多的交集,“这样感觉我在和社会一起往前走”,吴旭东说。

陈燕在抖音拥有70W+关注者,她是抖音视障用户中的“大V”。在抖音搜索“盲人陈燕和她的导盲犬”,打开主页便可看到她的作品。已发布的300多条短视频,获赞量达到1332.8万,视频内容主要是陈燕及导盲犬珍妮日常生活片段,加上抖音热门音乐和特效剪辑而成,最少一条视频的点赞量也是上千。除此之外,陈燕在微博和快手平台的账号也分别有15w、36w左右的粉丝关注量。

视频内容主角大多数时候是陈燕和她的导盲犬珍妮,但视频内容的拍摄、制作与发布还是要在志愿者和丈夫的协助下完成。“我丈夫有一只眼睛视力是0.1,可以帮忙看一下视频完成后是什么样子”。志愿者有些是一直关注她的粉丝,还有些是买钢琴、调音的客户,都是在义务帮助陈燕。

图片陈燕抖音主页 来自手机截图

在陈燕的抖音主页,她是这样介绍自己:“虽然我看不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但我不会失去一颗追求光明的心”, 陈燕第二本关于导盲犬的书也将在不久后出版。

图片

科技拓展失明者的人生新边界

相对大多数从事按摩业的视障者来说,梁江波是“少数人”。目前,他在一家基金会负责新媒体工作,负责公众号内容的制作与推出。

由于先天性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梁江波经历了从低视力到完全失明的过程。

高考时,梁江波参加了定向招生考试并顺利通过。“当时只有两个选择,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我都考上了,考虑到城市因素,我来到了北京”,梁江波说。

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大多数在读的视障学生一样,梁江波学习的是中医针灸推拿。但出于逆反心理,上大学之后,梁江波并没有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而把更多时间放在了社会实践。2007年,梁江波接触到红丹丹文化,当时红丹丹为视障群体组织播音主持的培训,梁江波觉得和电台、电视台的老师合作,学习播音主持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便报了名。

从这个时候开始,还在联大上学的梁江波,陆续参与到很多传媒活动中:他在北京新闻广播做过特约记者,也当过嘉宾、主持人,还在传媒公司兼过职。也因为这些尝试,梁江波在毕业后顺利地进入到传媒领域,入职了一家传媒公司,负责制作广播节目等音频类的内容。

再后来,梁江波又进入了出版行业——在中国盲文出版社负责图书出版的编辑和校对。在出版行业的五年时间,梁江波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安逸,因为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还不错。“在出版这个领域对于盲人群体来说是特殊的,只有特定的方向,比如盲文出版,就业机会也屈指可数”。

但很快,梁江波又止不住好奇心吸引,辞掉这份稳定的工作,转战到新媒体领域。虽然之前并没有新媒体运营的专业基础,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梁江波很早就学会了电脑操作,而智能手机的使用对他来说也基本无障碍。做一些访谈并制作成视频推送到各大平台,基本操作是不存在问题,但更多新形式新技巧还在摸索当中。

工作之外,梁江波还开设了个人公众号。公众号的名称叫“aidushici”(爱读诗词),梁江波每天会朗读一首古诗词发布在公众号,并转发到朋友圈,截止至2020年6月1日,已经坚持了1194天。

最初创办这个公众号,是源于上班路上的消遣。

梁江波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单位距离家的路程要花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普通人在上班途中习惯使用手机,而对于视障者来说,却没那么方便,“因为要听声音,手机音量会调到比较大,外放会吵到别人,戴耳机又怕影响听力,毕竟耳朵对看不见的人来说太重要”,于是梁江波想了另外一种打发时间的方法,就是读诗词。

古诗词一直是梁江波的爱好。从那时起,梁江波每天会用盲文抄一首诗词,上班路上就边摸边记忆,下班路上再巩固,这样每天就“收获”一首古诗词。持续了一段时间,梁江波发现坚持越来越费力,因为背了容易忘记,也有些厌倦,但这本身又是一件挺好的事情,矛盾的梁江波想了一个方法:干脆做一个公众号发表,既是一种保存,又是对自己的鞭策。

梁江波还记得第一天发布个人公众号内容的时候,没敢往朋友圈转,只是想简单的熟悉一下操作。第二天正式发布以后,梁江波转载到朋友圈,想看看大家的反应。“我很兴奋,不断地去看朋友圈,看有没有人关注公号、有没有点赞和评论”,梁江波说,在最开始的几天,自己一直都是这种状态。

每天一首古诗词的录制,梁江波会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包括了解古诗词背景、生僻字的读音等。为了保证录制的音质,梁江波还买了一支比较优质的录音笔,这支录音笔可以支持语音导航操作,就和手机上的读屏软件一样。在此功能支持下,梁江波可以独立完成内容的录制。然而,在上传内容时,梁江波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因为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的内容上传必须得有配图,这对梁江波来说成了大问题。“我一开始以为只要把音频传上去就可以了”,梁江波说,在涉及到视觉部分的内容,都是在女朋友的支持下完成。“她每次都会帮我配上图,放在后台的素材库里,到了时间,我就用手机微信上的公众号助手把内容发出去就可以了”,梁江波说。目前微信公号平台的无障碍支持做的不太好,所以到现在他也无法实现完全独立地运营。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渐渐地,公众号也有了关注者。最初的内容比较单调,就是简单的朗读,在各方面的建议之下,梁江波加入了自己吹奏的笛声和箫声,作为诗词意境的配乐铺垫,也会在诗词前加入一些感受性的语言,丰富内容。

图片录制中的梁江波 由采访对象提供

2019年10月,周彤她在朋友的介绍下,顺利通过面试,进入现在的公司做新媒体工作,“因为公司的领导层都比较年轻,能够客观对待我的障碍,安排我做可以做的工作”。周彤对现在的工作十分满意,即使每天通勤单程时间要花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在导盲犬小杰的帮助下,往返于两点之间,每天如此。

周彤所在的公司致力于为视障人群打造移动互联网社交及娱乐产品和服务,她平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四大块:一是根据产品的需要撰写相应的文案;另一方面是关注残障领域的信息,挖掘选题,输出公众号文章;第三是负责公司论坛的相关工作;第四是公司PR,宣传企业文化,以及在残障理念方面的正确倡导。涉及到视觉方面的工作,公司会有其他同事负责。

涉足新媒体领域,完全是兴趣使然。周彤平时喜欢看一些新媒体账号的运营特色和盘点,也会关注一些自学网站,学习一些新媒体课程。提到互联网,周彤非常感激,“可能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互联网更多的是改变生活方式,而对视障群体来说,真的是改变命运。”

即使目前在日常办公中,也会遇到常见的使用障碍,如一些企业协作办公软件,缺少无障碍支持,对于视障者来说就是“使用无能”。但每次在后台收到粉丝对文章观点的认同,浏览量、粉丝量增加时,周彤还是感到满满的成就感,“互联网给视障者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周彤说。

图片

障碍,先被看见,再被解决

徐简是中国大陆第一批进入普通职场的视障者。

2018年7月31日,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商业与残障网络中国分支(简称“GBDN中国”)在北京成立,提供平台,协助企业利用有效的资源和服务,实现其残障融合计划。

从2018年开始,徐简进入公司的运营中心负责风险控制有关的工作,包括招商、客户咨询与投诉、社区服务等。“开放包容,互相协作,接纳度高”是徐简对自家公司办公风格的评价,她很享受现在的工作状态,“我和同事之间彼此取长补短”,徐简说,因为眼睛看不见,在职场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要比普通人简单的多,“眼不见为净”在处理客户关系的时候反倒成为了优势;而在涉及到视觉信息接受不便的时候,同事也会协助,发送含照片的文件时,也会自觉附上文字解释,这种合作上的互补,在日常工作中久而久之成为一种默契。

徐简在进入现在的公司之前,也经历了一段曲折。

2004年,徐简毕业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此后,是一段长达五年的待业期。她也找过一些短期工作,跟着残疾人艺术团跑慰问演出,做过视障主持人等,但收入并不稳定。这段时间,对于徐简来说,也是一个充电期。利用这段时间,徐简考取了各种证书,普通话证书、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等等,即使不做按摩,她也把高级按摩师的证书拿到了手里。徐简始终有一种信念,她在等待一个机会,而不断提升自己是必须要做的准备。

图片

徐简的证书 采访对象提供

直到2010年,徐简报名参加了视障者呼叫中心培训班,成为第一期学员。在培训期间,徐简学习如何用电话完成销售和咨询业务,通过读屏软件完成电脑上的基本操作,如浏览网页、聊QQ以及制作Excel表格等。徐简早在大学期间就学会了使用电脑,培训课程对她来说难度并不大。由此,徐简成为第一批进入到普通职场的视障者员工,在一家保险公司做电话销售。

在做电话销售七年多的时间里,徐简练就了一个新技能,那就是“一心多用”。工作时,耳朵既要听客户说话,又要听读屏软件的声音去操作电脑界面,同时还要靠手摸盲文去给客户念一些合同上的细则。平时的工作会有录音监督,一个字也不能念错,这让徐简不得不变得更加严谨。但这份工作经历给徐简带来的性格改变、能力提升,也助力她进入了现在这家公司。

徐简是通过一场座谈会与现在的公司结缘。那时,社会各界不断有声音发出,认为残障人士也应该走入主流职场,很多公司也开始发挥表率作用,考虑招收残障人士职工,举办一些座谈会、招聘活动等。那次座谈会结束以后,公司战略部门的一位总经理,偶然看到徐简的简历,两个月后,公司给徐简发了一则面试通知。“他们对我在呼叫中心工作过的经历有很不错的印象”,徐简说,很快,便正式进入这家公司。

图片

徐简的工作照 采访对象提供

每进入一家新公司,徐简都要和公司内部的IT部门交涉一番。因为读屏软件的操作机制是只能识字不能识图,绝大部分企业办公系统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到无障碍设计。一些工作软件因为考虑界面美观,就用一些图标或者下拉菜单来表示操作按钮。最初在呼叫中心工作时,接电话的按钮就是一个小电话的图案,而读屏软件就识别不出来这种图片符号。徐简会带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和IT部的同事沟通,在他们面前演示读屏软件的运行原理,IT部的同事理解之后会再进行改进。“只需要在图表中嵌入文字,就能让我们在操作上减少很多障碍”,徐简说。

在徐简看来,其实在企业办公中很多的无障碍建设,只需要很微小的改变就可以做到,但因为职场中的普通人群在这些方面不存在障碍,就很难注意到这些。因此,徐简希望通过自己,能让更多人看见视障群体及残障群体在各方面存在的“障碍”,先看见再理解,才有可能改变。

平时在公司在乘坐电梯时,电梯按键上并没有盲文,徐简都是进电梯后,找其他同事帮忙才可以。没有语音提醒,视障者也常常无法判断所在楼层。最初,徐简在电梯按钮上,都一一粘贴上了盲文小贴纸,但常常会被保洁人员给擦掉,因为他们不认识盲文。于是,徐简只好与物业部门沟通这个问题。经过半年左右,终于,公司的大厦电梯全部更换了盲文按钮,还加上了语音播报。

工作中遇到的大部分障碍,徐简都可以通过沟通去解决,而最大的障碍,在日常出行。虽然有导盲犬呆萌的陪伴,但每天的通勤单程时间至少两小时,从西五环到大望路,上下班就是4小时。途中要换乘三条地铁线和一趟公交。在北京,不同的公交车有不同的停靠位置,遇到位置被占用的情况,公交司机会酌情找其他地方停车,所以,不是每条公交线路都会停在它该停的位置。车辆位置变动对于明眼人来说,只要小跑几步就能追上。但对于视障者来说,站台没有语音播报,只能不断询问站台的乘客,或者默默等待,运气好的情况下能遇到志愿者协助。换乘不准时大大增加了徐简的通勤成本,因此,每次出行,对徐简来说都是一次特殊的经历。

徐简也遇到了导盲犬不让上公交的问题,过地铁安检时也常常会受到阻拦,这样的情况不止一两次。但徐简还是坚持每天带着呆萌去乘公交、坐地铁,遇到阻拦时就通过投诉,和有关部门见面谈话的方式。次数多了,渐渐地,更多人对导盲犬有了认知,出行摩擦也大大减少。

2012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2号《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执行,其中第十六条,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无障碍服务。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2018年5月1日起,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

对于现在的生活,徐简是非常满足的,目前所处的平台,所拥有的机会都非常难得,她只想好好珍惜。而之所以能拥有这一切,徐简觉得互联网的出现对她,对视障者群体的生活,都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大部分视障者,无论先天还是后天,都会学习盲文,这本身就使得他们的文字交流和普通人群之间有了隔阂,特殊的文字把他们限制在特定的交流范围。徐简在大学时,电话尚未普及,班里的同学都会通过写信告诉父母自己的近况,然而,大多数父母并不认识盲文,无法直接交流。因此,每一份书信,都需要经过志愿者老师转译成汉字,再寄到各自父母手里。“大多数视障者对汉字是没有概念的”,徐简说,虽然自己学过汉字,后来视力骤降才学习的盲文,但对汉字也渐渐生疏了。

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他们学会使用手机和电脑,学会拼音输入法,掌握了汉字的拼写方式,和普通人线上实现无障碍交流。“我用电脑或者手机打字交流时,对方不会察觉到我的眼睛看不见,其实这种感觉挺好的”,徐简说,借助这些媒介,才常常觉得自己与普通人没有那么大的区别,是另一种心理上的“平等”。

本文节选自祁红的毕业设计《失明者:科技是另一道光》,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南新记”,原标题为《毕设 | 失明者的手机世界》。

本文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WeChina微观中国”项目、未来编辑部一流课程的学生实践作品。

欢迎您通过投稿、提供线索等方式,和我们一起,在宏大叙事里找到微观中国!联系方式:wechinatengx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