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今晚开幕,北京代表团驻停表演有亮点

全文1963字,阅读约需6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将于11月22日晚在海南省三亚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

02北京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将有中幡、抖空竹、跳皮筋等项目的驻停表演,其中中幡项目由61岁的常立华带领。

03跳皮筋项目由首师大附属顺义实验小学组队,16名运动员均为小学生,年龄最小的是10岁的胡馨月、池秀彬。

04此外,抖空竹项目由中国杂技团组队,节目名称为《俏花旦·集体空竹》,融合了众多京剧元素。

05北京代表团在运动会上的目标是展现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步。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11月22日晚,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开幕式将在海南省三亚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运动会开幕式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包括出场仪式和文艺演出两个环节。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北京代表团出场时,将有中幡、抖空竹、跳皮筋等项目的驻停表演。其中,中幡项目有北京代表团参赛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常立华(61岁),跳皮筋项目有参赛年龄最小的运动员胡馨月、池秀彬,均只有10岁。

图片

“常氏家族”中幡队将第六次参加运动会,61岁的常立华(前排左四)将父子同台。 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摄

中幡

61岁常立华携子同台,他是队伍坚强后盾

中幡是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瑰宝,既是集观赏性、惊险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民俗艺术,也是历史悠久、流传至今的民间杂技。

北京代表团中幡项目的组队单位为合义全乐中幡队,这是由常全东创始的“常氏家族”中幡队,传承至今已60余年,本届运动会已是第六次参赛,参赛运动员共14人,除了61岁的常立华,年龄最小的是15岁的李思哲。

47岁的王鹏是队内的大师兄,他告诉新京报记者,相较于此前五届运动会,虽然师傅常全东没有随队参赛,但作为一支经验丰富的队伍,他们在集体动作、个人动作难度等方面大胆创新,对节目内容重新编排,力求达到更出色的表演效果。

由于中幡项目要使用多个10余米高、重约30斤的道具进行表演,道具的运输、组装十分烦琐,自11月18日抵达三亚以来,全队克服了众多困难,抓紧时间进行场地适应性训练,参与开幕式彩排,截至11月22日,全队已准备就绪。

61岁的常立华是创始人常全东最小的弟弟,也是本届运动会的队内坚强后盾。“因为我师傅没有随队,华叔(常立华)作为长辈,一方面监督我们,另外也是给我们做技术、道具等多方面的后盾。”王鹏说。

常立华介绍,队内除了大师兄王鹏、主力队员马南等,他的儿子也在其中,此番算是父子共同参赛,“我感觉自己还很年轻,和小辈在一起心态上很好,年轻人总有考虑不到的地方,我来帮他们照顾到。”

当然,11月22日的开幕式驻停表演只是常立华以及队友们的简单亮相,11月24日、27日,全队将先后两次参赛,节目名称为《幡舞盛会》,力求在本届运动会表演项目中取得好成绩。

图片

跳皮筋项目是北京代表团平均年龄最小的团队。 北京代表团供图

跳皮筋

最小年龄仅10岁,“小石榴”希望舞出团结

跳皮筋项目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民间游戏,北京代表团跳皮筋项目由首师大附属顺义实验小学组队,16名运动员均为小学生,年龄最小的是10岁的胡馨月、池秀彬,节目名称为《皮筋新唱》。

据指导老师介绍,跳皮筋玩法多样,规则简单,可单人或多人参与,老少皆宜。今年3月开始,北京代表团跳皮筋项目开启选拔、排练,从节目编排到服装设计,汇聚了多个民族的风格和特色,是北京代表团平均年龄最小的团队。

10岁的池秀彬告诉新京报记者,备战期间,除了每天下午放学后的正式训练,队员们在课间、中午等休息时间也会主动熟悉技术动作,今年暑假期间的集训也是美好的回忆,“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的技术和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10岁的胡馨月有着类似的感受,虽然有时会感到疲惫,但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她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我们知道此次比赛意义重大,也非常期待比赛的到来,希望在大舞台上展示跳皮筋项目的魅力。”

北京代表团跳皮筋项目的比赛服装设计极具特色,最早是学校老师手绘设计,后来由孩子们参与其中,历经多次改版,最终确定了石榴的主体元素,运动员们身穿石榴造型服装,宛如一个个“小石榴”,寓意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同谱写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胡馨月说:“我们就像是小石榴、石榴籽,代表着不同民族贴合、团结在一起。我也希望和团队展现出最好的一面,在比赛中获得成长。”

图片

《俏花旦·集体空竹》节目融合了众多京剧元素。 北京代表团供图

抖空竹

从演员转为运动员,非遗项目融合京剧元素

11月22日晚的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代表团入场时,除了中幡、跳皮筋,参与驻停表演的还有抖空竹项目。

抖空竹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及东北地区,曾入选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很强的文化娱乐价值、健身锻炼价值和社会民俗价值。北京代表团抖空竹项目由中国杂技团组队,本届运动会共10人参赛,节目名称为《俏花旦·集体空竹》,该节目曾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获得“观众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曲艺类一等奖。

据队长李丽平介绍,该节目通过服饰、音乐、动作、身段等京剧元素的成功运用,用精湛绝妙的技术水准和独具匠心的艺术编排,生动诠释了北京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现了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时代气象。

27岁的汤广睿练习抖空竹12年,她告诉新京报记者,该节目的演员虽然早已不是春晚的原班人马,但作为经典节目传承至今,节目内容越来越精进,姐姐们的经验一代一代传授下来,节目效果也是越来越优秀。

不同于以往的各大演出,这次代表北京参加运动会,队员们的身份由演员转换为运动员,大家的心态也略有变化。“运动员的要求更严格,我们的压力也会大一些,抵达三亚后,我们也在抓紧适应场地、调整状态。”汤广睿说。

汤广睿将该节目形容为“文活武练”,在抖空竹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京剧的元素,不只是花旦的服装,还有翻跟头等高难度动作。李丽平表示,“节目的编排行云流水,希望能呈现女子的刚柔并济,展现北京运动员的风采。”

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