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甄嬛传》时,最让人意难平的,是安陵容的母亲。
安陵容的绣技在宫里是数一数二的,这些都遗传自母亲,可见她母亲绣工有多好。
靠着优异的绣工,她赚到了不少钱,并用这钱给安陵容的父亲买了官。
男人有钱后,不停地纳妾,不把正妻放在眼里。安陵容母亲在家里的日子过得不如妾,经常被妾欺负。所以安陵容总想在宫里出人头地,这样母亲在家里的日子才会好过一点。
又是一个扶持男人却被辜负的案例,连带着女儿也活得谨小慎微。
历史上,有一位女性和安陵容母亲很像,也是生活在清朝,也是绣工极好,也是被男人辜负。
她叫沈寿。
沈寿15岁就以绣技好而出名,追求她的男人络绎不绝。她最终选了余觉,余觉能书善画,又是书香世家,两个人很匹配。
沈寿的前半生,简直和安陵容母亲如出一辙。倒也不奇怪,大多数女人的前半世,好像都是这样的。
为了给慈禧太后祝寿,沈寿绣了八幅作品进献。那时她已经怀孕了,但为了赶工,根本顾不上休息。
因为劳累过度,孩子没保住,身体也伤着了,导致终生不孕。
慈禧很欣赏沈寿的作品,赐了“寿”字,这也是沈寿名字的由来。她原名叫沈云芝。
当然,那个时代,女人能得到的好处有限,最大的好处还是丈夫余觉的。有了慈禧的赏识,他可以混入权贵圈,获得很多实际的好处。
等于沈寿用她的绣工,为丈夫换来了锦绣前程。
和安陵容母亲一样,代价是自己身体受损。
可男人非但不感恩,还开始嫌弃,并着急纳年轻貌美能生育的妾。
和安陵容母亲不同的是,沈寿没有在婚姻里委曲求全,没有仰仗男人鼻息,而是靠着精湛的绣工,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2
她拒绝和丈夫出去应酬,而是待在家里研究中国和西洋摄影的不同,然后把摄影里的光影效果应用到刺绣中,创造性地把刺绣做成了摄影的效果。
耗费两年多时间,她绣成了《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此作品一出,轰动国内外。
后来她还绣了《耶稣像》,参加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展出,得一等大奖。
沈寿也因此名声大噪,加上清政府想发展纺织业,很多女性开始出来工作。沈寿先后在苏州、北京、天津、南通设立刺绣学校传授技艺。
刺绣学校里的学生,一般都是女性。丈夫余觉曾专门招募过一批男生,结果无一留下。
这个细节还挺有意思的,大概眼看着妻子越来越厉害,余觉总想证明男人比女人厉害。
余觉并不欣赏沈寿的绣工,甚至处处打压。
但一个优秀的女人,一定会有人欣赏。这个人是张謇。他不仅欣赏沈寿的绣工,更欣赏沈寿的人品。
而且他们目标相同,张謇想发展刺绣,在南通开了女工传习所,聘请沈寿出任所长。
沈寿的《耶稣像》得奖后,有人想花重金购买,张謇断然回绝:“此乃国宝,只展不卖。”沈寿说:“先生知我心。”
志同道合,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彼此都知道,在对方心里什么最重要。
他们两个人之间,不仅有互相欣赏,不仅有惺惺相惜,应该还要多一点。毕竟,互相欣赏的异性,是很容易有故事的。
沈寿从小学刺绣,识字不多,张謇精选了73首古诗词,编成《雪君诗本》供沈寿学习。雪君是沈寿的字。
张謇选的第一首诗是《越谣歌》:“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䔲,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有点爱情的意思,但不知道是借诗表白,还是单纯觉得这首诗好。
但这些诗,确实让余觉抓住了一些把柄,在沈寿去世后,掀起了另一场风浪。
有没有爱情其实不重要,因为对沈寿来说,最重要的是刺绣,她创造了很多优秀作品,比如《倍克像》《无量寿佛》《万年青》《花鸟册页》《生肖像》《观音像》《文蛤图》《柳燕图》等等。
因为长年劳累,一赶工就没日没夜地干,再加上糟糕的婚姻让她心情不畅,沈寿身体越来越差。
她在病中还惦记着刺绣事业,于是她口述,张謇执笔,完成并出版了《雪宧绣谱》。书里总结了刺绣中常用的18种针法,填补了刺绣针法研究空白。其中很多针法,都是沈寿独创的。
3
48岁时,沈寿病故。
张謇在沈寿的墓碑上亲笔题碑铭: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阙。
在张謇眼里,沈寿是美术家。
但在丈夫余觉眼里,她是不合格的妻子。沈寿去世后,余觉状告张謇软禁妻子,说两人均婚内出轨,反正闹得沸沸扬扬。
不知道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为了抹黑妻子,还是为了争夺妻子的作品所有权。总之,余觉用这种方式,让沈寿多了一点故事。
但无所谓了,对沈寿来说,她没有落入安陵容母亲那样的命运,一辈子守着一个变心的男人,受尽委屈看尽冷眼。
她发出了自己的光,她让无数人记住了“沈寿”这个名字,不是作为某个人的妻子,不是某个人的暧昧对象,而是绣工沈寿。
安母和沈寿最大的不同是,一个把刺绣当赚钱工具,拿它来托举男人,她全部的身心都系在男人身上。
一个把刺绣当事业,发自内心地热爱,并想要做得更好。不管处境怎么变,身边的人怎么变,她爱刺绣的心不变。
这也是她们命运的不同之处,一个终生受困于婚姻,一个有了更广阔的天地。
赚钱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爱上让你赚钱的那件事情。
因为它真的可以救你千千万万次,可以把你从泥泞的生活里拔出来,然后发出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