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智汇,北斗启航低空,2024“武创荟”·北斗+低空经济科技创新发展专场对接活动举办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之一,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进一步深度融合、加速武汉北斗+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11月21日,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武创荟”·北斗+低空经济科技创新发展专场对接活动在光谷举行。

图片

现场,依迅北斗Al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电鹰无人机智能感知研发、GNSS实时形变监测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等“北斗”“低空”领域18个项目分3批进行签约,这些项目涵盖了北斗技术在低空经济各个环节的应用,从高端设备的研发制造到智能服务的创新拓展,总金额1.5亿元。

湖北省积极布局地方经济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截至去年,我省共有7个通用航空系统,已经获得选址批复的共17个,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通过线上致辞表示对此次活动的支持和祝贺。

图片

空岛一体不是梦。随着第二轨道飞行器、无人机等新的低空科技使用,“未来,我认为水面水体、陆空境域跨界式的无人机驾驶、航空线将成为多种交通运载工具去运行监控和管理。”刘经南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推动低空经济创新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低空经济不断发展,交通管制也会与之融为一体,将在新型基础设施的迭代更新中不断落地。

同时,刘经南介绍,我国急需建设地方民用无人机联网系统,打造无人机城市低空物流网络,推动无人机在智慧城市物流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武汉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产业优势明显,正“向新”蓄势高飞,在这片蓬勃发展的土地上,通过运用极具前瞻性的“北斗+低空经济”模式,新的经济形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一个完整且富有活力的产业链正逐步构建。

图片

图片

来自科研一线的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齐乐教授和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总工程师李云帆,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人物,他们在活动中分别以《高精度北斗(PNT)赋能低空经济发展》《北斗+智能时空云推动低空经济北斗规模应用》为题发表演讲。

去年10月,武汉市科创局负责对接武汉大学张国栋教授科技成果转化,了解到一个年轻团队的科研成果在军民融合和低空经济相关行业很有特色。武创院低空感知与空域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低空所)的李倩倩在路演环节介绍,团队核心成员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是一支以无人机控制、通信、频谱及电子干扰、航空新型材料为主要核心研发能力、以低空感知与防御技术为主要研发方向,在了解到团队在产业化和市场化融资方面需要支持,市科创局积极把其推荐给武创院。

仅一年时间,从办公场地到政策对接,从员工招聘到专家指导,武创院推进团队成立低空所。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在这低空经济发展元年,低空所、星御通在武创院的支持下,我们一定把握好机遇,乘势而上,在低空基础保障设施领域,在低空防务领域争做领航者,紧做聚合者,不负武汉市的支持和赋能。”李倩倩称。

今年参与完成了“武汉一号”发射,武汉云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邵远征介绍,基于武汉大学王牌院系遥感学院和龚健雅院士的前沿科学技术的支持,公司正在商业遥感卫星的设计、研制、交付以及在轨卫星的交付、卫星地面处理系统等商业航天领域“发力”。

目前,云成也在积极承揽一些商业卫星研制的订单,“在武汉本地,我们和航天科工、火箭公司都达成合作协议。”邵远征介绍,公司将逐步发展形成整个商业航天产业链上游的闭环,“发展态势非常好。”

图片

此次“武创荟”活动以“智联北斗,启航低空”为主题,通过展示科技创新成果,搭建交流、合作、共赢的平台,聚焦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应用实践、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发展生态。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有关负责人,刘经南院士及北斗领域专家、行业协会、北斗企业等百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图片

(陈洁 通讯员李响 李磊 高娟)

【编辑:肖翩】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