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为民办实事 提升品质惠民生

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今年以来,神木市医院步履不停,持续紧盯群众就医堵点难点,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通过“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做到“医”心为民办实事,提升品质惠民生,用心用情用力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

聚焦惠民便民“小切口”

促进就医体验大提升

为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神木市医院推出暖心务实举措增加车位供给,新增停车位600个,有效缓解患者停车难题。上线“互联网+护理”服务,患者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实现轻松预约,满足城区高龄、失能老人,新生儿,孕产妇,长期卧床及术后康复患者等特殊群体的多元化、个性化医疗健康需求,打通患者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医院护理团队累计开展上门服务近百次。

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模式,切实解决了复诊患者重复挂号痛点,为患者节约就诊费用,保证患者诊疗的连续性。“一次挂号管三天”就医模式开始试行以来获益群众达到2204人次。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每周安排院领导接待,广泛听取患者家属、医院职工对医院质量、安全、服务、效率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完善出入院“一站式”服务,整合医务、医保、财务等相关业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一窗受理、一站服务”。

开展区域远程医疗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是人民群众的心之所盼。为进一步服务基层,缓解神木镇街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神木市医院积极发挥医共体技术指导医院的带动作用,健全责任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扎实推进市域远程会诊系统的建设,促进医疗专家、医疗技术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发挥远程医疗作用,建设神木市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上联阜外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联医共体各分院,实行24小时心电远程诊断服务,目前累计为镇街卫生院开展心电远程会诊18.2万余次,其中涉及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危急值患者175例,为临床提供了有效预警,使患者能及时转往上级医院救治,搭建起生命救治的“空中桥梁”。远程影像中心依托神木市医院医学影像技术优势,通过专网与基层医疗机构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医学影像共同体,目前累计开展影像远程会诊11.4万人次。

健全市域急救体系。全市救护车实现统一配置、管理和调度。市政府投资引入救援直升机,目前累计开展航空急救81次,初步建成“市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急救机制,保障了急救中心的高效运作。医院重视急救培训工作,在职代会上将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五大中心”健康科普巡讲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目前已到镇街开展巡讲10次。

创新医疗服务举措

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医院结合“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全流程,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动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医院60项遴选检验项目通过全省检验结果互认考核,纳入全省检验结果互认范围。推广日间手术应用,医院目前共开展日间手术28种,今年1-9月份开展白内障摘除伴人工晶体一期置入术、乳房病损微创旋切术等307例,有效节省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开设麻醉门诊、营养门诊、药学门诊、青少年心理门诊、疼痛门诊等新型门诊,累计接诊患者4123人次,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

加强过敏性疾病防治工作,连续10年开展神木市气传花粉检测,坚持在过敏性疾病高发季节通过官方微信发布《神木花粉浓度播报》。持续推进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合作,今年“北京协和过敏培训云学院教学实训基地”落户神木市医院,10月份医院被纳入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首批医联体成员单位。目前,神木市医院积极开展过敏性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成立了独立实验室,购置了全自动体外过敏监测设备,过敏原试剂由协和医院调配,过敏原检查实现与协和医院同质化,基本能解决神木过敏患者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严重过敏性疾病患者外出就医数量,减轻过敏性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健康是人民永恒的追求,改善就医体验没有止境。神木市医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公益性为导向,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