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利亚总统官邸黎明宫同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新华社)直新闻:巴西当地时间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卢拉总统会谈并共同会见记者,宣布中巴关系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管先生,您对此有何特别观察?特约评论员 管姚:20日,中国元首在巴西首都展开的国事访问行程满满,无疑是这次拉美行的最高潮,也是中巴关系史上又一重大里程碑时刻。中巴元首昨天共同会见记者时联合宣布,就中巴关系未来发展达成新的战略共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共同决定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这当然是中巴关系发展的重大收获,意味着东西半球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双边关系高质量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的基础上,为开创下一个“黄金50年”,实现新的飞跃,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就此给出了顶层擘画与美好愿景。众所周知,在中国对外关系定位中,最常见的是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一旦涉及双边构建命运共同体,无疑是最高定位。比如中国和越南,两国两党就在去年底中国元首访越期间签署协议,一致同意共同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就我个人视线所及,中巴赋予双边关系最高定位,“中巴命运共同体”的前置界定语,可能是用词最多最详尽的。为什么要强调“更公正世界、更可持续星球”?正如中国元首在记者会上着力指出的,这是由中巴关系日益彰显的全球性、战略性、长远性影响所决定的,恰恰体现了中巴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识变、应变、求变的决心与信心。变从何来,如何体现?中国元首曾深刻论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都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此前在喀山出席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中国元首又着力指出,“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作为“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我们要展现集体智慧和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挺膺担当。中巴致力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瞄准我们这个星球与世界,这无疑是第一方阵最前列的两个发展中大国的主动抉择,由其自身规模与力量所决定,这就是在挺膺担当,在展现抱负与雄心。当然这更意味着,中巴关系未来可期,中巴下一个“黄金50年”可期。当地时间11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利亚总统官邸黎明宫同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新华社)直新闻:中国与巴西还宣布,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巴西发展战略对接,这对中巴关系又意味着什么?特约评论员 管姚:我注意到,中国元首在和卢拉总统共同会见记者时,介绍双边会晤就中巴关系未来发展达成新的战略共识,其中最重要的,除了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就是宣布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巴西发展战略对接。所以这也意味着,打造中巴命运共同体,两国坐言起行的即时路径与合作方向,就是基于不断深化的战略互信,做好两国发展战略对接这篇大文章。一定程度上,昨天两国在巴西利亚签署的30多项双边协议,就是这种战略对接深度与广度的数字见证,也是政策指引。同样可以预言,与秘鲁刚开港的钱凯港全面联通,将是中巴战略对接的最大发力点,也是关键联结点。钱凯港作为“一带一路”在拉美的重要项目,正是在中国元首拉美访问的上一站,由他和秘鲁女总统共同在线宣布开通的。事实上,巴西对联通钱凯港可谓全力以赴,已经在最西端州份毗邻秘鲁的通道走廊,加速推进路桥建设。目前巴方还在论证通往钱凯港的铁路项目。中巴企业家委员会执行主席特雷维桑,在里约接受深圳卫视采访时,称赞钱凯港开通对拉美意义重大,她预言巴西农产品将是最大受益方。
当然,我也注意到,这次巴西方面没有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框架协议,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部压力,更具体地说,就是美方作梗施压的结果。此前,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在里约参加G20部长会时公开喊话,作为美国伙伴,巴西应全面评估加入框架协议的所谓“政策风险”,月初刚卸任的美军南方司令部司令,也对巴西可能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大唱反调。说白了,这就是来自美国政军两界的粗暴干预,就是把南美视为“自家后院”的霸权逻辑。巴西这次确认作战略对接,是权衡考量的结果,也为未来继续升级合作签署协议留下了想象空间。毕竟,拉美30多个国家已有22国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这是浩浩荡荡的发展大势,是大时代的召唤。相信业已开通的钱凯港,将会持续强化并放大这种召唤,所以未来巴西的抉择不难预期。
直新闻:深圳卫视特派记者这次在G20峰会新闻中心接受电视采访,上了拉美最大电视台,她们在两场连轴多边会的新闻中心也发现,这次外媒尤其关注中国话题与中国声音,这又意味着什么?特约评论员 管姚:我对这些年轻同事的新闻冲劲与专业素养很敬佩,应该说,国际重大会议的新闻中心,通常也是全球媒体同场激烈竞争的大舞台,是真正意义的“国际新闻大战”。但竞争者,也可以是合作者,万涵一与朱恩地登上拉美最大电视台用中文说“你好”,而且采访她俩的巴西电视同行坚持认为,必须要有中国记者的出镜环节,否则对G20峰会的采访报道就不完整。这其实很值得玩味,我认为这是巴西电视人一种正在强化的媒体报道理念,和我的同事们,在前方新闻中心的第一手观察不谋而合:在各种多边会议场合,中国话题中国声音乃至中国面孔的热度,正在持续升温。今天,《纽约时报》的观察分析,也在更高层面阐释并印证这一大势:对拜登而言,周二G20峰会的结束,标志着他在世界舞台上倡导国际联盟和组织的时代结束了。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而言,这是全球外交新篇章的开始,而这个新篇章,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中国。我认为,在这个新篇章里,无论中外记者都大有作为空间。我注意到,我在前方新闻现场奋斗的年轻同事们,形象地将其命名为“中外记者的双向奔赴”。也因此,我对几天前那位秘鲁电视女记者面对镜头,和朱恩地大谈钱凯港的一幕,尤其印象深刻。她那种由内而外自然迸发出的傲骄感,她最后越说越快,带出的那种西班牙语极富乐感与调性的话语节奏,都是在国际媒体报道中很少见的场景,甚至根本就是西方媒体在刻意冷处理乃至直接回避的话题。这样看来,中国记者与外国记者“双向奔赴”,相互借鉴,也相互学习,有助于打破西方主流媒体的话语垄断,也有利更广大的媒体受众看到更真实更广阔的世界。这次秘鲁与巴西两国元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都特别谈到,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堪称榜样的国度,两位总统对中国机遇的看法完全一致。但哪怕是贵为国家元首的“中国机遇观”,其实不可能出现在任何一家西方媒体的报道中。所以这也为朱恩地们与外国媒体同行的“双向奔赴”,赋予了更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