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保护资金补助项目”在云南陆军讲武堂通过省文物局验收

图片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江枫 通讯员任传振 邱烨 守护传承好历史文脉,更好让文物活起来。近日,“国家文物保护资金补助项目”云南陆军讲武堂数字化社教平台展示利用项目,经云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评审,一致同意原则性通过验收。
图片
云南省文物局根据《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3]279号)、《云南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云财教[2023]54号)规定,组织5名符合相关专业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长期在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利用相关领域工作的专家,通过对项目设计方案、技术路线合理性、验收资料、政府采购合同约定内容等施工、监理、造价三方项目档案资料认真审核,对照检查,并在现场实地踏勘、线上线下操作,以及问询质询、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评审。
云南陆军讲武堂根据《关于组织申报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利用和馆藏文物修复项目通知》(云文物发〔2022〕22号)文件,申报国家文物保护资金补助项目“云南陆军讲武堂数字化社教平台展示利用项目”,该项目旨在深入挖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持续做好旧址校史文化价值阐释传播,努力构建全类型、全方位的校史文化展示宣传传播体系,让百年军校校史文化及馆藏文物活起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校史文化的探索,深化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教育激励价值。
立项批复后,按照政府采购要求委托云南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公开招标,经综合评标由云南吉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中标价为 38.9万元。该项目以实现文物的虚拟观赏性及文物三维数据资料的社教传播和展示利用为要求,以提升云南陆军讲武堂社教服务水平为最终目标,项目建设内容主要由线上三维革命文物专题页设计、革命文物及史料智能展示互动触摸设备、馆内藏品展示——互动魔墙、同学录名单展示、触摸屏查询一体机及线上同学录查询系统知识产权等构成。
图片
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了博物馆提出的系统操作便捷性、适老性的服务性技术要求,解决了馆藏同学录(上、中、下册)近100万字没有电子数据,且相当一部分为繁体字影印件,内容模糊,需要完成手工录入、识别、校对等问题。
图片
项目实现了服务提升和应用性成果,完成后取得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同学录名单展示系统 ”计算机著作权登记证书成果,拓展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数字化保护利用建设一期建设成果的应用服务性,实现PC端网页及移动端版本的三维文物专题页多维度展示,发挥了数字化文物互动和展示的社教服务作用,同时也实现了足不出户网上查询同学录功能。整理录入文字近40万字,图片2535张,实现了馆内三维文物数据从库房、硬盘馆藏模式走向大众化可观赏、观看的服务展示模式,完成了馆藏同学录(上、中、下)可利用服务的“数字”化,解决了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从费时费力人工查询到快捷高效电子查询和图片显示。
图片
可视化数字魔墙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馆内的固定展陈内容,为博物馆开辟了更多元化的文化服务渠道。这一创新举措不仅系统地展示了馆藏的珍贵三维与二维文物,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领略历史的风采,而且还将馆内年度重大课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办学”的研究成果巧妙融入其中,实现了学术研究与公众展示的完美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展览的深度与广度。
图片
有32幅珍贵史料二维图片首次通过魔墙向观众展出,这其中包括由陈赓大将后人提供的“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陈赓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通知书”、健在的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首届学员魏家骏老领导无偿捐赠的新中国成立后全军军校实行正规化建设统一制式步兵学校毕业证,最为难得的是,该毕业证印制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步兵学校正大门图片”(原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南大门),以及首届军校学员白冠英后人捐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毕业证”等一批50年代我党我军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办学的珍贵图片。
图片
截止发稿,项目公众号累计线上查询服务观众6298次,三维革命文物专题页服务2239次,线下游客服务中心提供便捷服务近1600次。
图片
下一步,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将根据云南省文物局对项目的批复意见,加强线上数据完整性检查和管理,按照国有文物资源资产做好项目的资产管理,推动成果转化利用,同时根据观众提出的优化建议和提供的史料,不断丰富现有数据,进一步完善后续社会大众服务功能,真正实现“让文物活起来”。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