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五湖四海燕又至,未名湖畔启新章。新秋之际,又一批心怀梦想的学子将齐聚燕园,书写他们的青春故事,百廿有余的北大也因此活力无限。追梦途中,他们曾意气风发,也曾消沉低首;他们有师友的陪伴,也有梦想的指引。在此,我们与你分享“未名新语”,见证新燕展翅翱翔,畅想无限未来!
个人信息
学生姓名:张天然
毕业中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法学院
我想我有一朵梦的花
种下它 等新芽
我想我会用心守护它
等春夏 会长大
——周深《芽》
无名的种子长出理想的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大总是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出现在我面前。从亲朋好友“考北大还是考清华”的寒暄问候,到儿时以为“北大是一所很小众的学校”的误解,我曾以为这两个字与我的生活毫无瓜葛,以眺望的姿态经过一次人来人往的校门,已经是我们之间最近的距离,所以胆敢毫不在乎地调侃出它的名字。一笑而过,却也掀起心中的一点波澜。
一路学习,一路成长,北大与我的距离似乎比想象的要更近一些。初中老师因为我在学习上一点点突出的能力而鼓励我向北大努力,在高中学校综合排名渐渐前进到略有希望的位次,直到在学校会议室里,第一次与北大招生组见面。不知何时,那一点波澜已经足以牵动起心底的盼望。然而,或许是由于不够自信,我总是将这一点盼望归结于不自量力。所以会拒绝在北大旅游时与西校门合影留念,会在与北大学长学姐见面时感到忐忑不安,会在每一次有所希望时告诉自己:不期望太高,就不会摔得太惨。就这样,这份盼望的种子在心里种下,却又被自己深深地埋在黑暗里。
直到高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买来一个盆栽,播下了一颗向日葵的种子。每天上学时把它放到窗前,浇上二十毫升水,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摆到书桌上,用相机记录下每一天的变化。在那段枯燥的日子里,这颗小小的种子带给我对新的一天的盼望,在它长出嫩芽的那一刻,我突然真切地体会到希望的力量。希望之于每一个人,就如同久旱逢甘霖,雪地起篝火,荒漠有绿洲,长夜见微光。生活应该怀有热望,即使渺小,即使实现的机会渺茫,也要有所期待,否则就只是在数日子。
在暑期学堂的未名奇妙夜上,我用尽全力唱出那首《青春大概》:“在花落时结果,期望很多,青春大概都这样过。也许还有遗憾,甚至很多,但我相信共你没有白活!”鲜衣怒马的少年,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到苟安,青春允许偶尔的冲动和痴心妄想。从那时起,黑暗里的种子悄悄生根发芽,北大的名字终于不再是不敢说出口的秘密,而是昏暗长路尽头的灿灿灯火,是即使坎坷亦跌跌撞撞向它奔去的理想。
漫漫的长夜耕耘丰收的梦
高三一年,于我而言,不是寒窗苦读的至暗时刻,而是以梦为马的高光瞬间。奋斗的路上并不孤单,北大的学长学姐们会不时送来温暖的鼓励和无声的陪伴。在那些与数学卷子、大小作文和无穷尽的考试周旋的日子里,我会时常回想起暑期学堂时的记忆。那个短暂的夏日,对于我们这些奔向梦想的人来说,注定不同寻常、难以忘怀。回想起那些个在木板床上安眠的夜晚,通宵后教学楼后那片火红的朝霞,那些校园里的自信、专注的身影,回想起在奇妙夜晚会结束时听到《青火》的兴奋。于是,我会悄悄把这首最喜欢的歌单曲循环无数次,会时常翻看那些精致美好的北大周边,会静静地期许一个属于燕园的未来。
6月5号那天,最后一个二晚自习,我在空无一人的旧多媒体收听离校广播。《青火》在失真的广播里再度响起,宛转悠扬的曲子缓缓流淌,仿佛在告诉我:素履以往的少年,若你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关于丰收的美梦,终将在梦醒时成真。
“看那山河远阔 听那青火的呐喊
想要素履以往 我们总是不甘平凡
任岁月似水流年 仍在灯火中看见
彼此的脸 骄傲的眼 骄傲的少年”
躬耕的少年收获梦想的笺
用种子来比喻成长太过常见,但却实在贴切。如果要足够具体,我愿为一株生长在华北平原的冬小麦,在十月被深埋下,抵过冬霜侵蚀它的枝桠,填平黑夜与暗涌,等待着来年六月的太阳。渺小得像麦芒,梦却做得浩荡,经过冬,走到夏,百亩麦田盎然,便是土地的答案。学习就如同耕耘自己的内心,与耕耘土地一样,劳动是收获的影子,土地是不会骗人的,努力也是。用汗水和勤奋浇灌的种子,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带来一场不期而遇的丰收。
“今日我以北大为荣,明日北大以我为傲。”高考查分,填报志愿,录取通知,考上北大,收获喜悦与喝彩,那一刻,我做到了这句话的前半句。而它的后半句,大概要用我的未来、我的灵魂去探索、去尝试。北大之于每一位学子的意义,不仅在于过去的荣誉,更在于对未来人生潜移默化的滋养。正如《小王子》中写道:“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叫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足够了。”从红楼飞雪到未名塔影,启蒙的使命从未消减,常识的回归从未结束,德先生、赛先生从未离开。北大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格调。她哺育出的学子:现实者不功利,理想者不空谈,仁爱者不软弱,刚直者不偏激:每个人都是尽责的公民,每个人都能坚守自己独立的人格,每个人都能为他人的幸福拓展纵深。我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我的青春里,又播下新的种子,有了新的盼望。
于是,迎着凛风,入泥泞,见荒野;
捧着沃土,历新生,拾绿盎。
来源 | “吉聚燕园”公众号,内容有修改
供稿 | 张天然
编辑 | 侯陈惠谊
责任编辑 | 徐华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