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人工智能(AI)技术在肿瘤的诊疗及科普领域开展得如火如荼。AI被引入癌症的早期筛查、辅助影像医生阅片,机器人AI“导航”还能帮做手术。在医学科普领域,大批“AI数字医生”上岗,不仅出镜科普短视频,还能24小时人机对话为大众解疑答惑。
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持续提升,已由2015年的40.5%上升至2022年的43.7%。但同时,癌症总体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
精准预警肿瘤的发生并进行有效干预对降低肿瘤的发生率至关重要,而精准诊治则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那么,未来怎样利用人工智能进一步提高我国肿瘤的防治水平?
11月14日-17日,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西安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肿瘤的诊疗防治需要AI赋能,但AI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不能盲目相信太依赖它。“我们既要用AI解决常规诊疗的实际问题,也要重视培养出更多高超水平的医生。”
要用好AI,赋能肿瘤防治
历史发展到今天,医学从农业革命催生的经验医学,到工业革命催生的科学医学或者生物医学,到现在信息革命一定会催生出来整合医学。
整合医学,就是从人的整体出发,整合现有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整合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形成新的医学知识体系,以解决目前医学上广泛存在的专科过度细化、专业过度细化和医学知识碎片化带来的问题。“整合医学,是肿瘤学发展的方向。”樊代明院士指出。
肿瘤是非常复杂的疾病,异质性高。不同的病人即使得了同一种肿瘤,情况也不同。同一肿瘤的不同细胞群体不同,同一细胞群体在不同时间也不同。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必须有整合医学思维,需要对每一位患者“量体裁衣”,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实现最大化、最优化的整合诊治效果。
“浩如烟海的数据和海量知识,光靠人的脑袋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利用人工智能把它整合起来,再应用到临床上进行检验。”樊代明院士称,AI技术助力肿瘤防治,确实能够帮助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秉承“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十字方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肿瘤指南规范体系。根据CACA指南开展肿瘤的诊治,需要多维度信息与知识储备,不少基层医生对于指南的阅读和掌握存在困难,导致CACA指南在基层医院的落地难度较高。
“CACA指南内容非常丰富,足足有100斤重,谁能全部背下来?背不下来!我们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根据指南知识体系的逻辑梳理开发出应用工具CACA指南思维导图。”樊代明院士举例说,“接诊到一个胃癌病人,在指南思维导图系统输入胃癌会弹出5种治疗方法,这个病人合适吗?如果不合适,导图会提示另外一条治疗路径。”
AI赋能肿瘤诊疗升级,目前已经开发出AI机器人。“是什么肿瘤、怎么治,通过人机对话,AI机器人都会清楚地告知,连医生给开的药物也能精准评估。” 樊代明院士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CACA指南的制定、推广和实施落地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肿瘤人工智能分会场。/ 图:中国抗癌协会
2
人命关天,医生不能太依赖AI
同样AI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也有很多的应用,比如:AI能够很好地辅助病理医生阅片,在大幅减少工作量、降低差错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不能夸大AI的作用,现在医疗应用的都是初级AI,高级的AI还没有来到。”樊代明院士表示,初级的AI是有局限性的,医生在肿瘤临床诊疗中不能够盲目完全依赖AI,否则一旦出了差错,可是人命关天。
比如:肿瘤的机器人手术中,突然机器人坏了,但是病人的肚子已经打开,手术怎么办,这个责任终究是要医生扛下的。
“在医学特别是肿瘤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用AI解决常规的事情,但是一定要有高超水平的医生才能成功。”樊代明院士认为,人工智能只有智能,但没有智慧;AI只有智商,但没有情商;AI只会计算,但不会算计;AI只是专才,但不是通才。所以,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能靠AI得到解决,任何事情都不要看得太绝对。
AI与医生是协同关系,并非替代关系。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是得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