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杭州11月21日讯(记者 陈佳慧 卓娜 吴晓龙 严少楷)21日,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颁奖典礼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开幕式在浙江举办。针对举办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和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活动如何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拥抱新时代,如何让“在两岸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和“向世界传播摄影的中国语言”相辅相成,弘扬中华文化等问题,中国台湾网专访了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组委会主任、浙江省摄影艺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主席庄跃成。
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组委会主任、浙江省摄影艺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主席庄跃成(中国台湾网记者 陈佳慧 摄)
中国台湾网:您多次提到,两岸影像文化交流要不负时代的召唤。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和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的发展是否就是不断“拥抱时代”的过程?
庄跃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运行节奏加快,世界进入“读图时代”。人们正在从传统的文字阅读转向更加直观和快速的图像阅读,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今,图像不仅在大众媒介如网络媒体及电视、电影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各类出版物中也强调图文并茂,使得图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摄影是直接产生图像的艺术生产方式,“读图时代”的到来,影像生产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摄影迎来自摄影术诞生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历史选择摄影,时代召唤摄影,开展两岸的影像文化交流,就是顺势而为。
2017年开始,浙江依托浙台合作周举办摄影展,受到两岸民众的欢迎。经过三年的摸索和积累,2020年,我们把影像文化交流从合作周中独立出来,创办了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又经过三年的实践,2023年,与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和中国摄影学会(台湾地区)、中国摄影家杂志等合作,创办了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作为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的主打项目,两个活动统一设计、有分有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目前,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和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是在浙江举办的两岸交流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的,历届交流有近60万人次参与,成为两岸交流的品牌项目。可以说,在摄影进入百姓生活,成为最富群众性的艺术门类的当下,选择摄影开展两岸交流,是把握了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中国台湾网:请问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和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创立的初心是什么?
庄跃成: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和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与其他的摄影活动比,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它首先是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摄影是交流的载体和媒介。从摄影交流出发,走向人心相通,涵养民族精神,这是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和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的创立初心和努力方向。
在两岸摄影发展史中,中国台湾的摄影与西方世界联系更多更久一些,中国大陆则有更多更长时间在自我探索中前行。改革开放激活了中国大陆摄影,两岸融冰推动了两岸摄影交流。两岸的特殊历史经历,决定了以摄影为载体和媒介开展两岸交流,一定要有全局思维和世界眼光。唯有站在中华民族发展的高位,着眼两岸携手,两岸影像交流才能办得好、办得久。进入新时代,勠力同心、奋力拼搏,共同创造中国摄影时代新篇,为世界摄影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是两岸摄影人的使命。
中国台湾网:以摄影为载体和媒介办好两岸的交流活动,需要不断推动摄影艺术和活动内涵有机结合,您认为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庄跃成:两岸中国人走在一起,中华优秀文化是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也是推动中国摄影走向辉煌的巨大力量。聚焦于弘扬中华文化,是两岸交流与摄影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中国在崛起。我们是巨变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巨变时代的参与者、建设者。2020年创办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时,我们提出要“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亮出了弘扬中华文化的旗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创设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我们进一步明确活动的宗旨是:在两岸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向世界传播摄影的中国语言。坚定不移突出弘扬中华文化,构成了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和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的鲜明特色。这个特色,既是使命,也是责任;既有文化自信,更是文化自觉。
中国台湾网:您刚刚提到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您也多次强调我们要向世界传播摄影的中国语言。能谈谈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和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是如何践行上述理念的吗?
庄跃成:“在两岸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向世界传播摄影的中国语言”,在弘扬中华文化上,两句话是同一件事。作为两岸影像文化交流活动,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是“在两岸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两者的关系,前者是“脚踏实地”,后者是“诗和远方”,既相辅相成,又缺一不可,后者更多通过前者实现。
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至今已举办五届,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也已举办第二届。为了突出“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我们在创办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时就推出了主展览。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设立后,又把主展览作为特别奖。每次展览还由组委会主任为主展览作序,进行重点推介。五年来,我们推出了七位摄影名家的作品作为主展览,吸引了两岸众多摄影人和爱好者的关注。同时,自开展两岸影像交流以来,我们也运用专题摄影方式加大对中华文化和中国故事的传播,在评奖和入选作品的选择中,也更多考虑中国元素。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我们边实践边总结,努力寻求规律,摸索“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路径,着力推出体现中华风格风光、审美观念、文明遗迹、民族民俗、符号转化和文明时代成果的优秀摄影作品。
这些年的展览中,仅台湾地区,就有反映玉山、日月潭、阿里山、合欢山、石门山、杉林溪、二寨、外木山、野柳、外澳、南雅、老梅、东清湾等的作品,也有反映台北、台中、高雄、南投、嘉义等地城乡风貌的作品,还有反映磺火捕鱼、美食夜市的作品,以及忘忧森林公园老板娘、高山族音乐人、日月潭船长和保安师傅、大安竹海的茶园工人、紫南宫的水果摊老板等百姓人物肖像的作品,它们共同构成弘扬中华文化主旋律中的一个个音符。
“打造摄影的中华语境”是一篇大文章,目前的实践还是初浅的。现在道路已开辟,前景很光明,我们要再接再厉,坚持守正创新,以中国式摄影语言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摄影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