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雨花台牺牲的英烈中,有一位极具才气的少年文人,在中学时期就已写下《灯蛾》和《萤火虫》两首诗作。“我说灯蛾死可贵,粉身碎骨向光明。”“莫道流萤小小虫,抗暴大胆称英雄。”这些直白真挚的诗句通过称赞无畏扑火的灯蛾与寻觅光明的萤火虫,抒发了少年人追求真理、为光明献身的豪情壮志。
他就是雨花英烈李得钊,浙南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的主要成员,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他正如诗中所写的灯蛾,粉身碎骨,死而不悔,历经坎坷却从未停下革命的脚步,用生命勾勒出青年追寻理想的伟大图景。
李得钊中学时期与老师、同学的合影
李得钊家境贫寒,但他并未因此自卑。怀着昂扬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他如同一块海绵,不断汲取着最新的进步思想。在谢文锦的影响下,李得钊意识到了国家的混乱、社会的黑暗以及人民被压迫的现状,于是积极参加当地进步学生的组织——“溪山学友会”的活动,在寒假到楠溪山乡进行宣传演出,向群众揭露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的罪行。他以笔为枪,写下了许多谴责邪恶势力、追求真理、歌颂光明的诗文,《灯蛾》《萤火虫》就是那时候的代表作。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李得钊在温州积极组织参与游行示威等一系列活动。同年7月,他进入上海大学进行深造。年底,前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进一步开拓了世界眼光。
李得钊与父亲李立勋、儿子李海燕在上海的合影
李得钊学成回国后担任第三国际代表的翻译,在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报社担任编辑。他结合自身的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对国内外形势进行理性分析,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对青年运动提出指导,发表《十一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学生已往的光荣和今后的去路》等多篇重要文章。其中,在《中国学生已往的光荣和今后的去路》一文中,李得钊高度强调青年学生的重要地位,呼吁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革命道路,认为“认清人类历史之演进必须归结到共产主义”,要为人类解放而奋斗。
1930年,李得钊至上海中共中央特科秘书处工作,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在上海工作过程中,他与中共上海中央局的交通员周惠年结为了革命伴侣,共同为革命奔走。
1934年6月26日晚,上海中央局机关遭到破坏,李得钊夫妇被捕,周惠年在党组织的营救下被保释回家,李得钊则被移送关押在南京宪兵司令部的监狱里。同年九月,敌人再次捕获了周惠年,此时的周惠年经历完生产不过20天,一同被捕的还有他们的两个孩子。狱中,李得钊与周惠年相顾无言,他们坚定的眼神传递着同一个信念:做革命的“硬骨头”,任由严刑拷打,绝不背叛组织!
李得钊烈士写的狱中诗“烦闷”手稿
1935年8月,李得钊被判处15年徒刑,投入南京中央军人监狱。环境恶劣,食不果腹,在这座“天牢”里,每天都是痛苦不堪的。面对昏暗无边的监狱生活,李得钊以“利刃”“铁索”为喻,作诗《烦闷》。烦闷的生活、压抑的情绪如利刃穿心,铁索自缚。尽管如此,李得钊并未放弃生的渴望,依旧坚持对真理的追求,同黑暗作斗争。他在诗中高呼,“利刃哟!铁索呀!几时我有了能力,定要把你们捉住。然后一起投在洪炉里,铸成一座小小的革命胜利的纪念塔。”
灯蛾扑火,虽死不悔。李得钊用一生诠释着这句诗,自青年立誓到病逝狱中,虽历经坎坷,李得钊依旧坚持对信仰的追求,粉身碎骨,求得光明!
出品人 刘斌 王文坚
总策划 葛俊杰
监制 冯秋红
策划 周洁 孔小平
剧本 王博文 张楠
编导 张楠
统筹 杨恒国 高天翔 许紫筠
拍摄 谢莎莎 欧阳源迪 李芳媛
剪辑 劳鑫然
片头|Ai动画 赵岑
出镜 王博文
出品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 扬子晚报
特别鸣谢 南京师范大学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