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福冈年终总决赛迎来了第二日的赛程,而孙颖莎2-3负于陈幸同,也算是爆出了一个小小的冷门,延续了首日比赛的冷意。
对于孙颖莎而言,作为当前的世界排名第一,连续在双打和单打比赛都首轮出局,确实是有些不太体面,但孙颖莎在这场比赛里的具体技战术内容,似乎昭示了某种技改的方向和决心。
在此前的赛事前瞻文章当中,我们就提到过,孙颖莎在亚锦赛伤退之后,能够恢复到什么样的状态其实是需要观察的,毕竟伤愈后的身体、以及比赛感觉,都需要慢慢再去适应——日乒那边同样首轮出局的早田希娜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然,这些理由也并不能抹杀陈幸同在本场比赛里的表现出色,不管是前三板的强势进攻还是相持阶段的厚实防守,陈幸同做得都更为优秀一些,取得胜利合情合理。
而在这场比赛里,孙颖莎展现出来的技战术内容,还是相当令人在意。
说到这个之前,我们首先来谈谈孙颖莎这名球员在技术上的优劣势:
优势:基本功扎实,摆速、力量、旋转、正反手衔接都是上上之选,拥有恐怖的全台连续性进攻能力,发球抢攻能力天下第一(身体状态完好时),对落点和节奏的掌握也非常出色,还是难得的大心脏。
劣势:先天的臂展问题导致天然的护台能力不足,以及步伐衔接技术不是很顶尖。
综合以上,我们很容易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孙颖莎是个天生的进攻大师和节奏大师,善于通过自己的前三板来调动对方的节奏,一旦对面回球质量不佳,就会被狂风暴雨的进攻所淹没。
这种比赛风格当然是好看的,尤其是19年左右刚刚横空出世那会儿,反手起节奏,转正手进攻,以及标志性的全台侧身爆冲,满满的热血,很难不招乒迷喜欢。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了孙颖莎最大的缺陷——她无法成为像张怡宁或者陈梦那样的防守大师,因为一旦比赛打成正手相持,她臂展不足,护台能力缺乏,步伐衔接不足的缺陷就会被暴露出来,前后左右调动下,她只会打得越来越被动。
东京奥运会的女单决赛,陈梦就是这样赢下来的。
此后,孙颖莎痛定思痛,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那就是——进一步疯狂打磨自己的前三板和发球抢攻技术,强化反手的变化,然后把自己的正手进攻藏起来作为辅助和突袭的手段。
只要我的进攻能力足够犀利,就不需要什么防守。
这个思路不能说是错误的,毕竟在巴黎周期的一整个三年时间里,孙颖莎的统治力是有目共睹,几乎所有球员都很难在她的进攻火力下幸存。
尤其是2023德班世乒赛决赛,孙颖莎多次利用自己的反手变化调动陈梦之后,冷不丁的正手突袭,生生打穿了陈梦引以为豪的铁壁防守。
但想必大家也发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孙颖莎的进攻打不穿对面的防守,怎么办?
要知道,越是进攻型的运动员,就越是依赖身体机能,而像孙颖莎这样主打一个全台压制的球员,一旦身体机能有所下降,那些被进攻能力掩盖的缺陷就会被一一暴露出来。
孙颖莎的身体机能会下降吗?
答案几乎是一定的,疲劳、伤病、年龄……这些都注定了孙颖莎不可能永远靠进攻能力打球。
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孙颖莎作为国乒有史以来商业价值最高的女选手,她的比赛密度也几乎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甚至还要兼项打女双和混双——能力强固然是一方面,但事实上她的技术特点并不是很适合双打,更重要的还是要借助商业价值来卖票……
这也加速了孙颖莎身体机能的“磨损”。
到了2024年初,大家已经注意到,孙颖莎的进攻不再那么容易的能打死人了,而且她的肩膀也开始出现了习惯性的疲劳伤病。
这其实是个恶性循环的开始:身体机能下降——进攻打不死人——进一步加力——疲劳、伤病——身体机能进一步下降。
所以到了沙特大满贯的时候,已经通过技术改造加强了反手相持和接发前三板的陈梦,在抗住了孙颖莎的进攻之后,就赢下了冠军。
这已经是个比较危险的信号,但孙颖莎即便知道,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此后,巴黎奥运女单决赛,再次成为了东京奥运会和沙特大满贯决赛的复刻,陈梦扛住了孙颖莎前三板的进攻,反过来通过反手的落点调动来压制孙颖莎,要是转正手变线,就会被打臂展和护台。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现在摆在孙颖莎面前的路只有两条:
一是维持原有框架不变,但减少比赛密度,维持身体机能,继续靠进攻能力打死对方。
但这条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孙颖莎当前荣誉簿里缺少的只有奥运冠军,而距离洛杉矶还有4年,这漫长的时间里,很难说会发生什么;另一方面,还是那句话,孙颖莎的商业价值太高,国乒这边是否允许她减少比赛密度,也很难说。
二自然是进行技术改造了,改造的方向就是增加对抗和相持的能力,增强步伐的衔接。
昨夜的孙颖莎似乎展现出了这方面的趋势,很多球其实都在主动找反手相持,尝试着从反手位半台突破,但或许是受限于胳膊的伤病,正手突袭杀伤力下降很多,以至于并未能成功击破陈幸同的防守。
不管怎么说,孙颖莎始终是要做出改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樊振东、陈梦、马龙,在自己职业生涯里都多次做出过技改,虽然有过一时痛苦,但最后却都收获了千百倍的回报。
希望孙颖莎能够在未来走出属于自己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