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湖文化人的乡愁一一20余位湖北美术名家赴咸安向阳湖采风写生侧记

特约记者 胡剑芳 通讯员 柯周超

掌上咸宁报道

追寻美术名家足迹,擦亮向阳湖文化品牌。11月中旬,由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咸安区委宣传部主办,咸宁市美术馆(画院)承办的“寻美向阳湖采风写生活动”在向阳湖镇和向阳湖奶牛场举行。湖北省美术院党委书记李和清、湖北省美术院原院长肖丰、武汉美术馆原馆长樊枫、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馆长方志凌、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吴海广、武汉大学教授王诚浩、武汉美术馆原艺术总监高小林等20余位湖北省美术名家参加了采风写生活动。

图片

“很有年代感,很有感觉。”在“五七”干校旧址,大家被嵌着“五七干校”字样的铁门及四合院内掩映在青绿的桂花及香樟古树下的红砖瓦房打动了。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大家思绪一起飘飞到那战天斗地,以苦为乐的年代。

在西凉湖畔西湖情欢乐谷,水边的10幢民宿和树林里的民宿别具一格,银色的微波金光闪闪。画家们支起画架,泼墨挥毫,将满腔深情融入画笔中。

图片

“当时画家王世襄就入住在甘棠村(当时是渔业队)我家,我父母教王老织网捕鱼,王世襄就教我念书,鼓励我学习知识。”随行的韩志笑着向随行画家介绍,我还写了一本反映文化人在向阳湖学习和生活的诗集《诗意向阳湖》。

在向阳湖畔,当时文化人们建的五七桥、红旗桥还在使用,特别是根据力学原理用17根水泥管建成的红旗桥坚固如磐,历经50余年风雨仍发挥作用。

图片

”一湖历史一湖文化,追寻‘五七’干校美术名家们曾留下的印迹,同画老艺术家们曾画过的风景以及今日向阳湖乡村振兴的美丽蝶变,一下子就有了创作思路。”画家樊枫高兴地说,这是属于文化人们的乡愁。

1969年至1974年间,原文化部及其下属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故宫博物院等重要美术机构超过50位在全国享有盛誉的美术名家如邵宇、邹雅、刘继卣、许麟庐、秦岭云、范曾等人分批来到向阳湖镇“五七”干校进行劳动学习。这一批名家们留在向阳湖的痕迹,赋予了向阳湖以独特、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也深深影响了咸宁乃至湖北美术事业的发展。

图片

“对这一段鲜为人知的美术历史和现象进行抢救性发掘,对中国当代美术史的补充和研究具有紧迫且重要的现实意义,咸宁市美术馆因此策划了‘向阳湖美术现象研究展览’项目。”咸宁市美术馆负责人金成介绍。

2023年,“向阳湖美术现象研究展览”被列入“湖北省艺术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该展览项目聚焦“五七”干校画家群体,旨在通过集中梳理、研究和展示与之相关的美术事件和绘画创作等内容,抛砖引玉带动更多专家学者和艺术界人士关注向阳湖美术现象,深入了解向阳湖文化传承,挖掘向阳湖文化内涵及其新的社会价值。

据悉,本次“寻美向阳湖”采风写生活动的创作成果将作为“向阳湖美术现象研究”展览项目的重要板块于2025年1月在咸宁市美术馆完成首展,后逐步进行湖北省内多地市巡展。

责编:聂莹颖 张克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