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健康山西 好医生就在“家门口”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增长,病人外 转 率 平 均 下 降89.6%,实现了公办托育机构县县全覆盖……11月19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九场新闻发布会,山西省卫健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健康山西”建设成效明显
  山西省坚持预防为主,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努力实现“少得病、不得病”的目标。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从2021年的79元增长到94元,28类免费服务项目覆盖居民生命全过程。接种率、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结核病报告发病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9.29%、79.19%,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等四类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从2015年的18.5%降至2023年的15.26%。全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连续多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等“六进”活动,健康知识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22年的25.40%提高到今年的27.64%,也就是100个人里有27个人掌握了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目标。
  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通过着眼“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并依托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实现4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人次较建设前平均增长47.5%、65.9%、45.6%,病人外转率平均下降89.6%。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医疗服务同质化正在加快推进。
  着眼“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依托乡镇卫生院,3年建设91个达到或接近二级医院水平的县域医疗次中心。今年首次将328名大学生乡村医生纳入编制管理。实施“双千行动”,为村医每月补助1000元,每年支持1000名村医大专学历提升,稳定村医队伍。同时建立基本药品配送保障机制,让村卫生室“有人看病、有药治病”。
  着眼“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以“每个县要有1-2所好医院”为目标,提升县级医院能力。县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及以上水平,支持50家县级医疗机构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创新实施的“千名医师下基层”,累计下派3000多名三级医院高年资专家驻点帮扶县医院,把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同时通过医保报销比例向县域倾斜等政策引导,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88%以上。
  保障“一老一小”全面提升就医体验
  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山西省推动医疗、医保和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全面落实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统一分管“三医”改革举措。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服务机制,破除以药补医、以耗材补医的运行机制,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格,调增部分由医保统筹补偿,减轻群众医疗负担。2023年,公立医院的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0%以上,患者平均住院日较上一年缩短半天。
  山西省从2022年起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围绕推动人口均衡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省政府连续两年实施普惠托育民生实事,2023年,新建、改扩建了117所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增加了1.24万个托位,实现了公办托育机构县县全覆盖。今年,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托育机构给予财政补助,明年将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有效路径,全省80%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两年改扩建护理型养老床位1333张。全省登记在册的医养结合机构121所、床位2.5万张,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率达到97%以上。
  目前,山西省全面推广“一号管三天”、入出院“一站式”服务、预住院“一提前”服务等“六个一”优质服务,并坚持“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建设医疗数字影像云平台,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影像数据互通共享。在全省1447所医院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累计惠及56.2万余人次,节省费用7600余万元。“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接入4759所医疗卫生机构,用户已达2万余人。推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实现了出生医学证明申领、预防接种证办理、户口登记、居民医保登记等7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累计办理1.5万余例,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工作,印发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2021年9月,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修订,明确婚假30天,符合政策生育奖励延长产假60天,男方护理假15天,子女不满3周岁每年育儿假15天,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可以分别每月发放不低于200元的婴幼儿保教费。今年10月1日起,将取精术、取卵术、人工授精等13项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山西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在税收支持方面,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2023年,全省117个县(市、区)每县建设1所公办综合托育机构,承担示范性和指导性功能作用。今年,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托育机构,根据实际入托人数和月数,按照独立托育机构每月500元、幼儿园托班每月300元标准进行补助。今年8月,山西省卫健委等11部门印发实施《关于促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五个方面提出十七条具体支持措施,为全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截至目前,山西省长治市、吕梁市以及阳曲县、昔阳县、高平市、泽州县、乡宁县等市县,在婚嫁、产检、分娩、育儿、入托、教育等方面出台奖补政策。其中,长治市对2021年5月31日起生育二、三孩家庭,分别享受一次性补贴3000元、5000元;吕梁市将从明年1月1日起,对初次登记结婚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给予1500元奖励,对符合政策生育一、二、三孩家庭,分别给予2000元、5000元、8000元一次性奖励。
  全省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在建设中医药强省方面,一方面推进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另一方面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基本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即每个市、农业县都至少有一所公立中医医院,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有中医馆,真正做到了“公共卫生服务延伸到哪里,中医药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合力推进中医药教育科技人才。支持山西中医药大学增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4个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聚焦将中医药疗效“讲清楚、说明白”,下达1000余项中医药科研课题,建设40个创新团队和40个重点研究室。不断完善人才梯队建设,获批1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培养1名全国领军人才、82名全国青年拔尖人才,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傅山”工程,评选50名省名中医,培育500多名省级优秀人才、1600多名基层人才、1700多名西学中人才,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为群众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的人才队伍逐步形成。
  牵头成立中部六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联盟,深化与东盟国家中医药产业交流合作,打造以广誉远、振东制药、亚宝药业为龙头的中医药全产业链。支持各地在乡村群众活动场所等建设600余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使中医药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数万名中小学生接受了中医药文化教育,成为潜在的中医“粉丝”。中医药文化夜市火爆出圈,掀起“中式养生”新风潮,中医药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