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11月18日-19日,广东、广西、海南、香港等地沿海区域发生海水倒灌。
11月19日凌晨,位于广东深圳与香港交界处的深圳八景之一中英街发生海水倒灌引起水浸。现场视频显示,上街的海水漫过脚脖子,有应急人员到场处置。中英街管理局表示,当时没有下雨,上涨的海水约1小时就退去,对商铺没有影响,也没有人员伤亡。
11月19日,中英街遭海水倒灌。
同日早上7点左右,大量海水灌入广西北海市区多条街道,当天北海最高潮位达5.74米,为1965年以来第二高潮位。当地居民拍摄的视频显示,北海市海滨街被海水浸泡,居民涉水出行。有居民表示,“这次涨潮持续了近2个小时。近年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
11月19日,广西北海遭海水倒灌。
11月21日,封面新闻记者从自然资源部南海预报减灾中心了解到,本次华南多地沿岸的风暴潮过程,是天文大潮、台风、强冷空气联合作用产生的。
据南海预报减灾中心介绍,11月18日,台风“万宜”以台风级别进入南海中东部海面,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并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同时,北边有强冷空气南下。台风与冷空气配合,在南海北部海域产生了9级以上东北大风。两者共同作用造成华南沿岸出现了30-100cm的风暴增水。
南海预报减灾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敏表示,“台风跟冷空气共同作用产生增水的不算罕见,像21年22号台风“雷伊”,22年22号台风“尼格”都出现了台风和冷空气配合给广东沿岸带来风暴潮的过程。然而,此次过程恰好遇到了天文大潮期,“汕尾、惠州、深圳等地,增水峰值正好与天文高潮重合,所以最高水位超过警戒潮位。”
张敏表示,本次台风距离海岸较远,沿岸地区风雨和海浪影响不明显,但发生了风暴潮和海水倒灌现象,“所以群众可能会觉得较为罕见。”
南海预报减灾中心表示,该中心一直关注海上重要天气系统,对华南沿岸潮位进行密切监测和预警预报。此次过程中,南海预报减灾中心在11月16日就发布了风暴潮消息,17-19日针对华南三省区沿海地市陆续发布了风暴潮黄色警报5期,至20日上午10时才解除风暴潮警报。
经统计,此次台风过程中,广东汕尾市、惠州市、深圳市、湛江市,广西北海市,海南儋州市、临高县、澄迈县、海口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部分沿海岸段均发生了海水倒灌现象。
南海预报减灾中心发布的预警信息
超警戒水位可导致沿海部分低洼岸段出现海水淹没;在受堤防保护的岸段,则可能通过地下管网倒灌海水。南海预报减灾中心呼吁,沿海低洼地区居民要多留意海洋预警信息,当发布风暴潮警报时,提前断电,家里的贵重物品、码头堆放的货物等及时垫高或搬往较高的地方,避免水浸引起的财物损失。
同时,沿海地区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海洋预警信息传播,通知低洼地区各单位和群众,必要时做好人员撤离工作。日常工作中要加强海洋灾害科普宣传,提高沿海人民防范海洋灾害意识。另外,还要按风险等级及时提升沿海低洼地区海堤防御标准,将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防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