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记者近距离接触苏-57,却被告知不能拍摄?俄方举动可以理解

2024年11月,在中国珠海航展上,俄罗斯苏-57战斗机完成了首次亮相。

这是苏-57的第五代隐身战机在中国的首度公开展示,俄罗斯驻华大使馆还特别邀请中方记者近距离参观这架明星战机。

然而,俄方对记者的拍摄行为作出严格限制,只能“眼瞄”,不能拍摄。

这一复杂的展示背后,是俄罗斯对技术保密和国际军贸合作的双重考量。苏-57的表现究竟如何?俄方保密心态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图片

苏-57是俄罗斯空天军现役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也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代表作之一。

这款战机拥有隐身性能、矢量发动机以及多种最新空中武器,在设计理念上与美国的F-22、我国的歼-20同属隐身战斗机阵营。

此次珠海航展是苏-57首次在中国公开亮相,既展示了其飞行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俄罗斯对国际市场的野心。

珠海航展期间,苏-57进行了多次飞行表演,展示了包括高机动动作和矢量推力技术在内的先进飞行能力。

俄罗斯试飞员谢尔盖·博格丹驾驶战机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显示了苏-57在气动设计上的优势。

此外,这架飞机还展示了俄空天军专用的弹舱布置和隐身外形设计。

在这次航展中,俄罗斯驻华大使馆邀请中方记者近距离参观苏-57。

参展记者得以观察飞机的发动机和弹舱布置,甚至还能进入战机驾驶位,体验博格丹的第一视角,甚至触摸了一些关键部件。

可当俄方工作人员看到记者身后随行摄像师时,却对拍摄行为设置了严格限制,明确禁止对机舱座位,驾驶仪表盘,弹舱等关键区域进行拍照。

图片

这种“只许眼瞄”的参观方式,其实也能够理解,毕竟俄乌战场还在交战,如果这些信息泄露,很可能被乌方抓到一些缺点,给前线造成一些影响。

但此事也让不少网友认为,俄方会不会太敏感了。

实际上,苏-57的弹舱设计长期以来被外界质疑,许多人认为其工艺水平不够精致,甚至怀疑其实际作战能力。

在这次航展中,苏-57首次公开展示了内置弹舱布局,用事实回应了外界的质疑。弹舱采用分布式设计,兼顾隐身性能与载弹能力。

图片

然而,记者注意到,苏-57的弹舱工艺仍然显得较为粗糙,例如弹舱缝隙较大,这些细节不免让人对其整体工艺水平产生疑问。

俄罗斯对苏-57的展示态度可谓复杂。

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珠海航展这样的国际平台展示苏-57的实力,吸引潜在买家;另一方面,又对技术细节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尤其在核心部件的拍摄和记录上管控极严。

这种做法一方面体现了俄方对苏-57技术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俄方对竞争对手获取技术细节的担忧。

图片

在与中方记者的交流中,俄方代表多次强调苏-57的作战经验和技术优势,甚至主动提及其在特别军事行动中的表现。

据俄方介绍,苏-57是目前唯一一款在实战中击落敌方战机的五代机,其搭载的Kh-69隐身巡航导弹在俄乌冲突中表现出色。

这些细节既是俄方自信的体现,也是在潜在客户面前的一种推销手段。

苏-57的设计理念与我国的歼-20有明显差异。

歼-20采用了双发紧凑布局,更加注重隐身性能和超视距作战能力,而苏-57则选择了宽间距发动机设计,强调机动性和多用途性能。

图片

这种不同的设计理念也反映出两国对未来空战的不同理解。

在座舱设计上,苏-57虽然配备了综合航电系统,但显示器较小,操作界面仍保留大量传统电门,这与歼-20高度集成的数字化座舱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苏-57的工艺水平也与我国战机存在差距,例如机体表面的铆钉较为明显,机身拼接的缝隙较大。

俄罗斯此次邀请中方记者近距离接触苏-57,除了展示其技术实力外,也可能有试探中俄军工合作可能性的意图。

图片

俄方在采访中多次提到希望与我国在无人机和第五代战斗机领域展开合作,并提议以苏-57为基础,开发针对国际市场的新型战机。

这种提议显示出俄罗斯希望通过中俄合作进一步开拓国际军贸市场的意图。

尽管俄方在技术上仍有保留,但此次航展上的开放态度还是表明了其对国际合作的期待。

信息来源:

观察网——观察·珠海航展| 王世纯:我在珠海航展摸了摸苏-57,听俄方这样评价它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