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安殷
说起宋韵,离不开开封和杭州。
作为南北两宋的都城,两地在政治、文化、语言、饮食等方面,都有关联。
两地都是水城,北宋的开封府背靠黄河,有汴河、蔡(惠民)、金水、广济(五丈)四河,流贯城内,以通各地漕运,合称漕运四渠。杭州则有钱塘江和大运河,城内有西湖。
宋代的时候,来往开封和杭州,最方便最快捷的是水运。汴梁到杭州水路约有1200公里,如果白天开船,晚上休息,理想状态下,约需要20-30天。遇到大风、大雨和缺水断航等情况,2、3个月到达也正常。
苏轼第一次任杭州通判,于熙宁四年七月从汴州出发,先去陈州看望了弟弟苏辙,路过颍州拜访了老师欧阳修,还在镇江游玩一遭,十一月才到杭州,花了四个月时间。苏轼游镇江金山寺时,有感而发,写下一首《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这首诗如果倒着读,“轻鸿数点千峰碧……”也完全合规,有另一个意境,原来这是一篇精妙绝伦的回文诗。东坡先生的才气,可见一斑。
要感谢苏轼对杭州的治理,给宋室南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苏轼两次治理杭州,在担任通判和知州期间,勤于政务,积极解决民生问题。在任时,杭州经常发生灾荒,他多次下乡赈灾。他发现西湖因水草和淤泥堆积而萎缩,于是组织人缘疏浚西湖,清理水草和淤泥,并在湖上修建了苏堤,既解决了西湖的水质问题,又美化了湖面景观。修建了三潭印月等景观,进一步提升西湖的观赏价值。苏东坡还改善杭州的供水系统。他修理了输水管,用陶瓦管代替竹管,提高了输水效率,并修建了水库,确保杭州市民能够免费饮用西湖的淡水。苏东坡还修建了安乐坊,这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之一,为市民提供了医疗保障。苏东坡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杭州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还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自然没人走水路,两地的高速公路约880公里,自驾车十个小时,私家车一趟的费用约1000元。两地有很多长途客车,杭州出发每隔一个小时就有一趟。两地直达的高铁和动车不多,只有一趟,转车的则有不少。而其他的普通快车要10个小时左右,速度太慢。杭州没有直飞开封的航班,需要在郑州转机,和省会靠得太近,是如今开封的尴尬。
我去过两次开封,一次是旅游,另一次是求学进修。前后加一起约有一周时间,去过开封博物馆和其他一些景点,吃过很多开封菜肴和小吃。杭州更是去了多次,也熟系杭帮菜,我觉得两地的饮食有很多相通之处。
开封旧称汴梁、汴京、汴州,作为北宋京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开封是豫菜发源地,开封菜是豫菜的代表,特点是五味调和、质味适中,选料广泛,讲究刀工,善于制汤,拥有几十种烹调技法,其中扒菜最具特色,尤其擅长泡发。
鲤鱼焙面是开封的传统名菜,它是由“糖醋熘鱼”和“焙面”两道名菜配制而成。“糖醋熘鱼”历史悠久,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在东京就已流行。以鲤鱼尤以黄河鲤鱼为上品,初步加工后,用坡刀把鱼的两面解成瓦垄花纹,入热油锅炸透。然后以适量白糖、香醋、姜末、料酒、食盐等佐料,兑入开水,勾加流水芡,用量火油烘汁,至油和糖醋汁全部融合,再放进炸鱼,泼上芡汁即成。其色泽枣红、鲜嫩鲜香,甜中透酸,酸中微咸。“焙面”又称“龙须面 ”。杭州菜里的“西湖醋鱼”做法和口感,和这个相似。
“宋嫂鱼羹”,是杭州楼外楼、山外山的招牌菜,选用西湖鳜鱼蒸熟剔去皮骨,配当地火腿丝、香菇竹笋末及鸡汤等佐料烹制而成。这是“宋五嫂”的拿手绝活,是她创制的,宋五嫂来自汴京。
东坡肉是两地的名菜,做法各有不同。开封是清汤东坡肉,苏东坡是四川人,喜食鲜笋,奉其为“素中仙”。据说他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无竹(笋)令人肥,无肉令人瘦;不肥又不瘦,竹笋加猪肉。”其制作方法是:把猪肉煮成八成熟,片去外皮的二分之一,切成长方块,与冬笋片、冬菇片错茬摆入蒸碗内,放入盐水、原油、料酒等佐料,上笼蒸烂后翻入碗内,除去浮油,兑入适量的清汤即成。特点是:汤鲜肉烂,清醇利口,肥而不腻。冬笋和冬菇都是杭州的特产,完全可以搬到杭州来,和杭州的东坡肉成为饮食界的双壁。杭州的做法,前期和清汤东坡肉差不多,后期有了区别:一次性加入黄酒、生抽和冰糖,等锅开后改文火慢炖一个小时,把肉翻面后,再煲15分钟即可。其色如玛瑙,入口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开封的活虾活吃和杭州的醉虾相似。活虾活吃,将活虾放在玻璃器皿内,用腐乳、味精、盐、料酒、姜末和少量凉开水调成汁,上桌后将汁浇在器皿内,待虾跳至高潮便可食用,其味鲜美。醉虾用的是黄酒,把活虾洗净后倒入黄酒碗中,盖上盖。等虾跳动减弱时,倒入调好的料汁,料汁中有糖醋、生抽、姜蒜和辣椒。
开封的龙井氽鲍鱼,和杭州的龙井虾仁有异曲同工之妙。用泡涨的龙井茶叶与上好的鲍鱼,用特制的高汤氽制而成,鲍鱼鲜嫩,汤味清香。龙井虾仁大家都吃过,不必多言。
开封的煎松子玉米,和杭州的松仁炒玉米基本相仿。用玉米粒和松仁做成,如同雪地中遍布黄金一般,口感松脆微甜。
杭州小笼包,汁水、肉馅浑然天成,与开封灌汤包几乎一样。形状上,灌汤包更扁塌一些,里面的汤汁更多一点。仔细品味小笼包的馅,关键也在于猪皮冻剁细与馅料的混合,遇热化为汁水,成为舌尖的美味。
另外,杭州人喜欢面食,尤其是面条。杭州几乎每条街都有面馆,比浙江其他地方多得多。杭州有名的面条,比如片儿川、拌川,用的是“潮面”——鲜面条,多是碱面。因为浇头的不同,化为虾爆鳝拌川、腰花拌川、猪肝拌川、香干肉丝拌川等。
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唯一具有北方口音的地区。杭州人说话喜欢加个“子”,老人、孩子都一样,这一点与开封一致。相比软糯的苏州话,杭州口音透着实诚,和开封一样。当年南宋立国,带来的不仅仅是衣食住行方面的传承,还有语言等诸多影响。
宋室南迁时,杭州土著人口只有7万户左右,而迁来的移民,足足有18.9万户。有研究显示:移民中的76%来自河南,其中绝大多数又来自汴梁——迁来的河南人是杭州土著的2倍,自然把杭州人给同化了。
所以杭州人是开封人的后代,说话一个腔,做菜一个味。饮食和语言上没有障碍,河南人自然愿意来杭州。据统计,外来人口中河南人最多,占据了杭州总居住人口的15%以上,以萧山区的比例最高。买房最多的是开封人,他们一到杭州,就喜欢上了这里的安静与文明,不想走了。从街头的出租车,到旅游大巴司机师傅,几乎都是河南人。在杭州街头随便溜达,可以发现,这里的酒吧、小饭馆、理发店、洗脚店等等,都是河南人在经营。
悠悠千年说宋韵,唯有汴州和杭州。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