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作寺头的小镇,藏在沂蒙山的褶皱里,藏在幽密的时间的深处。在赶往寺头的途中,莫名地以为山寺密布,清冷寂静。
山路在车轮下铺展着它的起伏和宽阔。俯仰之间,但见民居或沿河而立,或依山而建。沿途的每一个村落都是一座巨大的花园,或前拥紫色波浪涌动的薰衣草庄园,或后簇绿意盎然的槐花峪。铁丝搭建的许多佛手瓜种植园宛如一条绿色长廊,固执地通向大自然的幽深之处。
“看,漫山遍野的红果。”有同行人惊呼着。远远的那些树连片成林,山风吹过,绿浪翻卷,颗颗红果宛若满天繁星,照亮了山峦。“山鸟踏枝红果落,家童引钓白鱼惊。”古老的诗句在枝头震颤着,在我们的心头荡漾着。何其有幸,山区的秋天里,我们目睹了千百年前的同一片风景。
古诗中的红果即是山楂。秋到寺头满山红。人说树是山的魂,果是树的心。这个名曰“红果小镇”的地方对红色有着浓烈的崇拜情愫。大山是一张皱巴巴的黄纸,寺头人用绿叶将其漂洗干净,镶在红窗花装点的玻璃窗上。家家户户大门的春联是红的,上面落满了黑翅膀的鸟儿,就像秋天的枝头悬挂着山楂、苹果、柿子、石榴等红润饱满的果实。他们在村边修一道沟渠,用以接纳太阳,照亮流水,并以它的反光照耀一些晃动着的黑红脸膛。勤劳的寺头人和红红的太阳一样,有着翻山越岭的勇气和恒力,太阳照到哪里,他们就把红果种到哪里。阳坡、山谷,甚至昔日的荒山秃岭,无一不是红果的领地。
在寺头,一棵山楂古树向我们诉说着三百多年的光阴故事。那翻越过的道道山峦都镌刻在树干上,脚印里长出的葱葱绿意,都被古树以枝繁叶茂的形式呈现着。镇域内有两座高大的山脉,一曰黄龙,一曰玉带。重重关山阻隔了外面的世界,但儒家价值观一如阳光照射山谷石崖。在山林的遮护下,炊烟袅袅上升,书声悠扬,如一群飞行的鸟。大山如同亲人一样抬眼可见,尤其是阳光灿烂的时候,远山给人们营造出一个梦境:穿蟒袍,围玉带,是修齐治平的绝美图景。黄龙玉带,从这样的命名中可以看出,寺头人虔诚地从地理形貌上获取创造生活的动力,以及介入外部世界的决心。大山无言,悉心呵护着植物的根系。大山犹如人们的愿望一样坚定,在日出日落和鸡鸣犬吠中,轻轻撞击人们的内心。
许多年过去了,让小镇声名远播的不是科举入仕的书生,而是大山深处的圆溜溜、红彤彤的山楂。寺头,山东省临朐县的一个山区小镇,依托省内最大的山楂种植基地,成功创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寺头山楂深红色,果肉厚实而细密,看上去就像一颗圆润的红宝石,熠熠生光。敞口、五棱、绵球、歪把红、大金星,在寺头镇培育的诸多品种里,广受青睐的是大金星。此山楂个头比歪把红还大,深红的果面有一些大而稀的金点,以此回应太阳的深情。更为奇妙的是,微风吹送,山楂果的香气里裹着一股甜甜的味道,拈一颗入口,轻轻一咬,清冽的酸味犹如一股清泉劈开味蕾,而潜在清泉中的甜味又像一些小鱼儿轻咬舌尖,津液如细小的水泡自舌下漫出,身心为之一爽。
鲜美的山楂糕我吃过了。鲜果去核去蒂,温火熬至粘稠,打成泥状,再回锅煮开。轻松的描述无法呈现制糕人整整一天的烟熏火燎。可是,味蕾懂得好味道,酸甜香鲜,让人沉醉其中,如同突如其来的爱情。
看得出光伏板遮护着的那几盏灯有些别致,它们高高地挂在铁架上,灯下悬挂的红色塑料袋十分显眼。当地人骄傲地说,那是绿色杀虫灯,他们还布设了虫情预警塔,安全环保地诱杀害虫。再看那些竖立的类似灯塔模样的杀虫灯,觉得,它们是一棵棵挺拔的树,开放的是环保的花,结出的是生态的果。
循着甜甜的果香,我们走进了大山深处。
一个群山环抱之中的小镇,因着河流和植被的辉映而显得无比洁净。一条公路像闪闪发光的河流一样划出清晰的两岸,左边的山岭和右边的房屋俯仰生姿,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同一个小镇。座座青山和颗颗红果相融共生,滋养着古老而年轻的小镇。
山楂在当地还有几个俗名,比如红果、山里红。小镇山峦众多,而让僵硬的众山变得温柔亲切的是绿树,是红果。红果如同太阳,在清晨的每一颗露珠中醒来,就像婴孩一样睁开清澈的眼睛,看群山红色漫卷,山那边的云朵亦是多彩多姿。
生存靠大山,兴旺靠红果。这种朴素而诚恳的愿望一经表达,就像饱餐山楂石榴等红果的果肉果浆一样,让人满面红光,神采奕奕。
在山岭,妇女们手拿剪刀,很熟练地将一撮撮山楂剪下来,搁到筐里。他们的男人像骄傲的骑士,开着满载山楂的三轮车,“突突突”,驶进镇上的山楂制品厂。
在小镇的集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兜售一筐的红山楂,未及开口,她捧起一大把山楂,就像小时候我的奶奶一样,请我品尝她采摘的甜蜜。童年的糖葫芦也见到了,吃起来又酸又甜,这种感觉犹如在异乡遇见亲人,备感温暖。
长久地保留山楂香甜的方式是制成山楂酒山楂片等,这是山里人的生存智慧,也是他们致富的一条路径。他们坚定地认为,只要生活在红果旁边,他们的每一天都红红火火。
小而精致的小镇与小而精美的红果奇妙的结合,衍生着独特的风景。且不说小镇诸多制品厂生产的山楂粥、山楂醋、山楂酒、山楂酸奶、山楂叶茶、山楂籽油拓展延伸了山楂的美味,单是山楂主题乡村游就别具特色。山楂树下的休闲民宿宛如童话里的房子,清新亮丽。人们在山楂树下把玩着山楂手串,看着山楂树。寺头人对红果的偏爱,形成了山区一种独特的风俗,甚至一种坚韧生活的内驱力。
山楂树开出的朵朵小白花不显眼,结出的颗颗红果照亮了小镇,如同沉默而高耸的大山。更为可贵的是,小镇修桥铺路,打通了山楂通往山外的道路,而小镇的人们在与山楂的朝夕相守中,打开了心路:敬畏自然,保护生态,守护这一方青山绿水。
山风阵阵,果香飘飘。远远望去,大山遍披金光,形态异常美丽。是满山的红果万头攒动,又觉得是秋日的阳光打在树叶上,所有的树叶飞成了一群群光明的鸟。
作者简介 /Profile/
刘学刚,中国作协会员,有作品在《诗刊》《天涯》《山花》《散文》《青年文学》等刊发表,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刊转载。著有散文集《草木记》《花都开好了》等13部。现居山东安丘。
来源:宣教中心
编辑:孙鲁军
审核:张素华 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