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伦 北京报道
女性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国女性科技人员已达4000万,占科技工作者总人数比例超过45%,我们致力于帮助更多女性科技工作者让她们分享科学研究成果的同时,能感觉到,她们得到的尊重不是因为性别,而是因为她们在科研上努力耕耘得出来的结果。
11月18日,在由中国经营报社与中国三星联合主办的“科技·点亮梦想 中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针对如何通过多方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激励青少年尤其是女性群体投身科研事业,为我国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助理秘书长南静女士如是表示。
打破性别壁垒,推动女性科技力量发展
南静指出,近年来,尽管女性科研工作者的数量逐渐增多,但在科研领域的主导地位仍然以男性为主。全国妇联、科技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就是希望打破性别壁垒,帮助更多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科学领域获得更多机会与支持。南静强调,科技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促进机会公平与包容的重要路径。
南静介绍,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隶属于全国妇联,作为国家级5A级基金会,基金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女性公益项目的实施,特别关注女性在科研领域的发展。近年来,基金会在不同层级的教育中设计了多个科技项目,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帮助青年女性树立科学理想,激励她们进入科技创新的殿堂。
南静特别提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中国三星的合作项目“三星探知未来科技女性培养计划(STEM GIRLS)”是基金会近年来在科研领域的核心项目之一。这个项目的起步并不容易,但它却承载了巨大的社会价值。“‘STEM GIRLS’项目是因为三星在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SFT科普创新大赛)中发现,女性在获奖团队中的比例非常低,因此希望通过公益项目改变这种现象。”
该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青少年女性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她们树立科学目标,并为她们提供实际的科研体验。南静回忆道,项目初期的调研和设计过程充满挑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项目的内容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在项目的第六期,基金会增加了“科学陪伴”环节,邀请专家与学员一同探索科研世界。每年,项目的课题和命题都经过精心设计,通常与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如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合作,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从理论到实践,促进跨学科融合
南静特别强调,科学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理论,更在于实践操作。“我们的项目设计力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她指出,孩子们通过参与实际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体验到科研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结合,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每一个科研项目不仅要有技术含量,更要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南静强调,项目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发展。例如,第五期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设计了一个科技生态厕所,这个项目在四川广安成功落地并投入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孩子们的科研能力,更希望他们培养社会责任感。”南静表示,通过这些实际的科研实践,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在过程中体会到了跨学科融合的意义。
在谈到项目的核心理念时,南静提到,项目不仅重视科技创新的培养,更注重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我们在项目设计中加入了思政教育的内容,希望孩子们能够意识到,科学研究和创新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更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南静解释道。
发言最后,南静向与会专家和社会各界发出邀请,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STEM GIRLS”项目中,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提供更多支持。“我们希望能够借助各位专家的力量,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和科研机会。”她表示,基金会将继续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企业合作,不断丰富项目内容,推动更多女性科技人才的成长。
她表示,科技教育的未来不仅属于男性,也属于所有有梦想的女性。通过这类项目的推动,帮助更多女性站上科研的前沿,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科技创新者。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