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伦 北京报道
在11月18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与中国三星联合举办的“科技·点亮梦想——中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核研院助理研究员张天昊分享了个人成长经历,生动诠释了实践对于青少年创新成长的重要意义,并就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与前景展开了深入探讨。
动手实践 点燃青少年科技创新兴趣与创造力
“科技创新的种子,往往在动手实践中悄然萌芽。” 张天昊说道。在发言中,他回忆了自己青少年时期参与科创比赛和科研项目的经历,这些实践活动深刻改变了他对科技的认知与理解。“每一个项目的背后,都是一次对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他表示,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他不断感受到科技作为改善生活和解决难题的强大力量。
张天昊强调,实践为青少年提供了探索世界的直接途径,能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科技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动手实践不仅能提升专业能力,还能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和兴趣。”他补充道,这种亲身参与的经历能够帮助青少年培养解决问题的信心与能力,为他们未来在科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理论与实践 不可或缺的双引擎
在谈及科创教育时,张天昊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他指出,动手实践固然能带来丰富的体验,但如果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创新可能流于表面。张天昊认同其他多位与会专家的共识,科学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基础,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创新活动更有方向性和深度。
以清华大学的课程体系为例,他提到“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亲手设计和实施解决方案,不仅让他们掌握了科技背后的原理,还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的理解。 “理论通过实践变得鲜活,实践因理论支撑而深刻。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创新能力,也让学习更有趣和富有成效。” 张天昊说道。
此外,他还提到,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和实践的偏好各有差异。有些学生擅长通过理论思考深化理解,而另一些则更倾向于通过动手实践获取经验。因此,教育者需要因材施教,既不能忽略理论的重要性,也应当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效果,指导青少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拓宽视野 关注全球科技前沿
除了理论与实践,张天昊指出,关注科技前沿是激发青少年探索欲望的另一关键因素。他回忆起小时候的一次难忘经历。父母曾带他去北京科技馆,那里的互动展示和实际体验让他第一次感受到科技的神奇力量。“科技馆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鲜活,点燃了我对科学的热情,也开启了我探索科技的旅程。”他深有感触地说。
“相比于过去,如今青少年开拓视野的方式更加多元。”张天昊表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创新的边界,为青少年提供了无数探索与尝试的可能性。“当代青少年不仅要学会思考和创新,还要有全球视野,关注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他说道。然而,他也提醒,在信息化时代,青少年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互联网虽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也夹杂着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信息。一些伪科学内容,比如虚假的科学实验视频或夸大的技术谣言,可能误导青少年的判断,甚至影响他们对科学的正确理解。
对此,张天昊建议,科普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引导青少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筛选能力。他强调:“只有具备辨别真伪和提炼精华的能力,才能在海量信息中抓住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在张天昊看来,拓宽视野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增长,更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青少年应在现代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中不断开阔眼界,用独立思考去探索未知的科技世界,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榜样力量 潜移默化的激励
张天昊在发言中特别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激励青少年追求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他指出,通过观看科普节目和纪录片,了解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奋斗历程,青少年可以从中汲取力量,树立远大理想。
“榜样的力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科学和国家的热爱,并坚定他们投身科技创新的信念。”张天昊说道。他以《大国重器》和《开学第一课》等节目为例,指出这些节目通过讲述真实的科学家故事和国家重大工程背后的努力,让青少年深入了解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成就与潜力。这种深入的了解,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还激发了他们对科技探索的热情与向往。
张天昊进一步补充,榜样的事迹和精神为青少年提供了前行的动力和明确的方向。他强调:“通过榜样的感染力,青少年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的意义,从而坚定追求创新、奉献社会的决心。”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