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睡眠问题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们为什么要睡觉》这本书深入探究了睡眠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其第12章中,对那些干扰人们安然入睡的疾病提出了全面和深刻的分析,包括梦游症、失眠症、嗜睡症和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四大类。这些讨论不仅科学地呈现了与各种睡眠障碍相关的科研成果,还为我们理解睡眠和梦这两个神秘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
书中特别指出,梦游症并非出现在有梦的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而是在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的最深层次发生。这颠覆了许多人关于梦游和梦境产生阶段的传统理解。梦游症包含了一系列像梦游、梦呓、甚至睡眠中的饮食和极端案例中的睡眠杀人等行为。
大多数的梦游或梦呓行为其实并非病理状况,而是普遍存在于成年人和儿童中的现象。而且,这些活动大多被视为良性,通常无需特别治疗。
神经学家马修•沃克在书中还仔细区分了睡眠不足与失眠症,强调了失眠症的定义在于一个人虽然有充裕的睡眠时间,却因为某些原因缺乏产生足够质量和持续时间的睡眠的能力。书中提及,偶尔的失眠是正常的,但是长达三个月,每周至少三晚都难以入眠的情况则归属于失眠症。
不仅于此,书中还提到了与失眠有关的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其中,女性患失眠的概率为男性的两倍;而非洲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相较于美国白人,更容易受到失眠的困扰。这一数据揭示了睡眠研究中一个重要且常常被忽视的维度。
最引人深思的是,《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不仅仅是对睡眠障碍的医学剖析,它还涉及了失眠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待失眠的态度。尽管失眠是现代社会一大难题,但公众和医学界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美国庞大的“睡眠援助”产业每年已高达300亿美元,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它反映了失眠问题在当代社会的普遍性与严重性。
本书第13章"iPad、工厂的汽笛与睡前饮酒:是什么让你睡不着"一章,无疑是全书的亮点之一。它总结了五大影响睡眠的因素,揭示了这些看似日常的行为如何干扰了我们的生理时钟。持续的人造光源、室温控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消费,以及上下班的规律性要求——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睡眠质量。
改善睡眠
当我们欣赏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书中也给出了警告:使用如iPad这样的电子设备阅读,能显著抑制夜间褪黑素的释放,从而影响睡眠。“与阅读纸质书籍相比,在iPad上阅读时对夜间褪黑素释放的抑制超过了50%。也就是说,相对于读纸质书,用iPad阅读后,人们要花费更长时间才能入睡”。
关于睡前饮酒,书中更是提出了直接而坚定的忠告——拒绝。酒精常被错误地认为有助于入睡,但书中所提供的科学证据表明,酒精的作用恰恰相反,它会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和睡眠结构的破碎,尤其是抑制快速眼动睡眠,这是一个重要的睡眠阶段。
“除了处方安眠药以外,所有‘帮助睡眠 ’的东西中被误解最深的就是酒精了。许多人认为酒精可以帮助他们更容易入睡,甚至提供整夜更健康的睡眠。这两点都是绝对错误的”。
尽管书中提供的信息量巨大,作者还是给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建议:每日同一时间睡觉和起床。这个习惯对于调整我们的生物钟和改善睡眠节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它可能需要使用闹钟来辅助实施。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对睡眠障碍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为普罗大众提供了更多关于睡眠的知识,也为睡眠障碍的认识、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的视野。这本书成为那些寻求更好睡眠和对睡眠科学感兴趣的读者们的必读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