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十周年。十年前的12月,一渠清水自丹江口水库一路北上,跋涉千里,奔流抵京。十年来,超106亿立方米“南水”润泽京华大地,直接受益人口超1600万。
十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确立了“节、喝、存、补”的用水原则,科学制定用水计划,改善居民用水条件,珍惜每一滴“南水”,用好每一滴“南水”。
从今天起,本报特别推出“南水进京,十年十变”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十年带给北京的巨大变化,讲述南水北调背后的动人故事。也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南水”来之不易,加入到爱水、护水、节水的队伍中来。
团城湖明渠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最末端工程,也是在北京界内唯一一段输水明渠。
2014年12月12日,河南南阳陶岔渠首闸门开启,清澈江水沿着千里长渠一路北上,历时15天到达北京团城湖调节池。至此,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滔滔“南水”,润泽京华。
十年来,一条长渠北上,向北京输水超106亿立方米;十年来,多条输水线路在城市地下开枝散叶,将“南水”送入水厂,送入千万北京市民家中。
北京逐步构建起与首都定位相适应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修建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沿北五环、东五环、南五环、西四环形成了一条全长约107公里的地下输水环路,犹如一条“巨龙”,让沿线的自来水厂都拥有了“双水源”保障,城市输水和供水安全更有保障。
高峰期每天进京水量420万立方米
秋末冬初,北方大地已开始黄叶飘零,位于北京房山大宁村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北京段)大宁调压池,水面上依旧泛着阵阵涟漪。“进水口就在水面下方,‘南水’通过进水口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所以咱们调节池的水始终都是活水。”北京市南水北调干线管理处房山管理所所长林雄说。
大宁调压池是“南水”进京后的第一处可见水面,也是南水北调北京地下输水环路的“总阀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利用地势高差,水可从陶岔渠首一路自流到北京。但为了保障入京后的输水流量,在入京第一站——惠南庄泵站处进行加压处理,之后经过56.4公里的PCCP管道输送,到达大宁调压池。“南水在调压池短暂停留后,再经过永定河倒虹吸,分别沿西四环暗涵和南干渠,被输送到主城区方向和通州副中心方向。”林雄说。
大宁调压池下设5孔闸门进行分水,分别将水输送到北京主城区、大兴区及城市副中心。“夏季用水高峰,最多的时候每天输送大约420万立方米‘南水’,目前进入冬季小流量输水阶段,每天的进京水量约200万立方米。”林雄说。
包括大宁调压池在内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北京段)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动脉”,也是承接“南水”进京的唯一通道。自2014年通水至今,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北京段)年均调水量约10.5亿立方米,十年来已累计接纳南水超106亿立方米,累计超额调水8.83亿立方米。其中2023-2024调水年度更是超额2亿立方米完成年度调水任务,调水量达到13.45亿立方米,创“南水”进京以来年度调水量历史新高。
自来水厂有了“双水源”
南水进京,通过地下供水环路奔向各个水厂。
早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的同时,北京就在谋划市内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中线干线北京段工程建成后,北京又先后建设了南干渠、东干渠、通州支线、河西支线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因此,到2014年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时,北京城的地下已经形成了一条“输水巨龙”,即沿着北五环、东五环、南五环及西四环形成的输水环路,其中也包括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一期工程(简称“团九一期”)。
“团九一期”有一部分是地上明渠输水,尚未真正实现地下闭环。而明渠又容易受到季节、天气等因素影响。
2023年6月9日,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二期工程正式建成,北京市南水北调地下供水环路全线通水,真正实现了“一条环路”地下闭环输水。
这条全长约107公里的地下“输水巨龙”,一头连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一头连接密云水库至第九水厂的输水干线,可以满足南水、密云水库水、地下水三水联调的需要,大大提高环路供水调度中应对供水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幅提升北京市供水安全保障。“举个例子,如果未来发生‘南水’停水的情况,那我们就可以把南水北调水源切换为密云水库水源,通过整条环路给沿线自来水厂供水,这样一来,沿线的自来水厂也就都有了‘双水源’保障。”北京市南水北调环线管理处运行管理科高级工程师王艳说。
王艳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途均设置了自动监测和移动监测设备,可实时掌握水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可切换本地水源,确保取水安全。“自‘南水’进京以来,从未出现过水质异常情况。”王艳说。
地下十余米守护输水管线
只有50厘米宽的钢制楼梯贴着墙面一侧,曲折迂回,到达十余米深的地下……这里是北京南水北调地下输水环路上的一个分水口,一条一米多粗的输水管线从这里通往北京市第三水厂,将地下输水环路中的一部分“南水”送到水厂进行处理。
初到这里的人,看着深逾十米的地下阀井会望而却步,但闸站值守人员张湃、王杰却早已习惯,步伐利落,两三分钟就到达最底层,开始检查供水蝶阀开度是否正常,检修阀状态是否良好正常,供水管道有无漏水,阀井地质结构有无变形等。
北京市南水北调干线管理处西四环管理所高级工程师赵东方告诉记者,北京市第三水厂是北京西部地区的主力水厂,供水范围覆盖东城、西城、海淀等地,第三水厂分水口对维持西部地区管网正常压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14年12月27日“南水”进京后,三厂分水口日均供水量约19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已累计向第三水厂输送“南水”6.54亿立方米。
这处闸站,像张湃、王杰这样的值守人员共有8位,两人一组倒班工作,确保闸站24小时有人值守。每次当班,无论白天晚上,都要至少下井巡视两次,赶上夜班,下井巡视以外的时间也不能休息,“得盯着电脑看数据,要随时关注管网输水压力、流量是否正常。”张湃说。
今年35岁的张湃在闸站值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一年多,当问到每次下井害不害怕时,小伙子咧嘴一乐:“习惯了,这个站是带楼梯的,有的站还是直梯呢。”所谓直梯,就是一架长梯子直上直下安在墙壁上,下井时,人需要挂上安全绳,像壁虎一样贴着墙壁上下。“恐高的干不了我们这活儿。”张湃笑着说,尽管辛苦,但输水安全高于一切,他和同事们会尽职尽责,保障稳定供水。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王天淇,潘之望